中国书法在武术表演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19-10-26綦文婷刘晓刚
綦文婷 刘晓刚
东华大学,上海 200051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的代表,从1957年被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到1990年武术被列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再到2008奥运会将武术列为特设项目,武术已经从方方面面深入人心。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对武术的探究与宣传也呈递增趋势,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关于中华武术的定位:武术不仅仅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更是传统文化,民族气节甚至是民族之魂。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明珠丽璋。无论是书法的笔墨、线条的设计,构图的章法,意境的表达,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书法与武术自古以来相互影响,武术是太极,书法也是太极。它们是一种文化的两个演化,两个演化又促进了一个文化的发展[1]。将书法与武术表演服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既能弘扬中国传统艺术,又能在武术表演服装设计中创新,为武术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1 中国书法艺术
《辞海》对“书法”一词作了如下定义:“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用中国圆锥形毛笔书写的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中国的“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2]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汉字书法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2 武术表演服装
武术服装是指武术运动爱好者、研习者在进行武术运动时所穿着的服装。[3]表演服装指利用装饰、象征意义,直接形象的表明角色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境遇、气质、性格等,并烘托出其艺术氛围。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在本文中将武术表演服装定义为:武术运动爱好者、研习者在进行武术运动时,通过有意识的装扮改变其日常形象及演练效果,并将武术技艺和传统文化表现出来时所穿着的特定的服装。
3 中国书法在武术表演服装设计中的审美价值
3.1 书法线条美在武术表演服装中的体现
书法字体,尤其是行书草书,本身就是一种运动的流动美。武术在表演上也被称为舞术。宗白华先生将书法比作舞蹈,强调的也是它的动感美:“中国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一幅字就如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乐。书画都通于舞。”以太极表演服为例:肥硕宽大的袖口与裤腿加上无束腰的设计,使武术运动研习者、爱好者在表演招式套路时表现出如书法行书般流畅的动感美。[4]
《中国书法的美学思想》一文中讲到:“卫夫人笔阵图里: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成为从高山上坠落的石子,正是形容其“力”。上海书法家方敬认为:“书法武术同源,两者都是力的表现,力的美。《孙过庭书谱》中有一句话:”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书法讲究布局,书法用笔要求每一笔的用力都要到位,力道要恰到好处。练拳同样讲究,无论出拳,收拳都要到位,力度要适中。[5-6]在武术表演服装中,这种力量美体现在面料中,例如,织数较高的棉、麻,或其他挺括的面料。
3.2 书法空间美在武术表演服装中的体现
(1)主次分明
武术服装设计强调主次分明,切勿喧宾夺主,书法的书写要求亦是如此。书法中主次较难区分,例如作品需要五行字,哪一行是“主”?哪一行是“次”?很难定夺,需要靠书法家个人的经验与审美来决定。武术表演服装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考虑主次,在这里,服装的舒适性为“主”,如在服装的关节位置选用透气的网状面料,便于武术运动研习者快速挥发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汗液。设计等其他性能为“次”,如在服装的袖口、胸口、底摆等位置进行刺绣或其他装饰,选择与衣服本身对比较小的颜色,以免将观赏者的注意力分散到武术表演服装上,而忘记观赏武术表演本身。
(2)虚实合理
在书法书写构图中,虚实关系即为留白区域与书写的字体。所谓“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讲的就是虚实分布要得当。前人讲:“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在武术表演服装设计中,可以将服装宽松的部分为虚,贴身的部分为实,结合不同材质的面料,通过皱褶、镂空、编织等多种手法对面料进行二次设计,营造出新的空间感。[7]
(3)和而不同,相互包容
“和”指的是:矛盾、差异二者相互融合;“同”指的是:没有矛盾,没有差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一共写了二十个“之”字,每一个都不相同,简单来说就是随类赋形,因势生形,字字相生。因为一个同样的字,所处的环境、位置不同,为了和上下、左右、周边的环境,在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的同时,而要和周围做到和谐统一,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同字异形的情况,但这也正是求同存异的过程。矛盾是对立统一,并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正因有矛盾、差异的存在,才能促使事物本身不断的变化与发展。设计的过程即为创造“矛盾(问题)”至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如何能衡量好武术表演服装设计的度,使设计与实用性二者相互包容,使之成为一件二者兼顾的完整的作品,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3.3 书法意境美在武术表演服装中的体现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它是主观范畴的“意”与客观范畴的“境”组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8]刘纪纲在《书法美学简论》中谈到:“成功的书法作品应该书每个字的用笔和结构都是美的,同时全幅又组成为一个整体,集中体现出一种美的意境。”在武术表演中,不同的招式套路呈现的意境也大不相同。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拳,简练快速的咏春拳,拳势刚烈的南拳等,都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感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有一段文字:“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犹如后羿射落九日,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字里行间表达出舞剑者的飘逸柔美,给观赏者制造出不同寻常的意境美。武术表演服装设计也应配合不同流派,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拳种,或是肥硕宽大,或是束腰修身。武术表演服装作为一种文化内涵的载体,在武术运动表现过程中,使武术运动研习者、爱好者对武术运动有更深刻的了解,为武术运动传播增光添彩。
4 中国书法在武术表演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4.1 刺绣
刺绣亦被称作针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武术表演服装设计中加入书法刺绣,会给服装起到装饰效果的同时,增添武术表演服装的多样性,也为服装本身增添了价值。与印染相比较,刺绣的书法字体更具有立体感,这类书法艺术应用在服装中的案例有很多。书法艺术家董阳孜策划的《读衣时尚设计展》每年都会以文字为主题,请六位服装设计师,设计三十组作品,推广书法文字艺术,发扬中华文化。其中台北的设计师蔡宜芬以时装礼服制作之法,结合珠工刺绣与蕾丝,藉由材质与剪裁,呈现出穿透于真实与虚无的空间感。[9]
4.2 手绘
手绘指的是在不影响武术表演服装使用的基础上,设计师或画师通过绘画为其增添艺术性。这一类装饰手法一般用在定制武术表演服装中,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创作自由性,且绘画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定制者要求进行选择,绘制出独一无二的服装。书法手绘想要达到较强的效果需要有经验的书法家完成,价格较高,耗费时间精力较大,所以不能大批量生产。手绘颜料的选择仅仅局限于:纺织颜料、手绘专用颜料及丙烯颜料。这三类颜料各有优劣:纺织颜料及手绘颜料在清洗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脱色,如若是浅色面料还容易被污染;丙烯颜料不会产生水洗脱色的情况,但使用丙烯颜料绘制后的面料会变硬,影响书法字体效果,且颜料本身比较厚重,很难表现出墨汁晕染、枯笔笔法等书写效果。
4.3 数字喷墨印花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纺织品行业的进化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从传统的打印逐渐发展转变为数字喷墨印花。与传统丝网印花、热转印或手绘相比较,数字喷墨印花精细度更高,将过度更自然,能将书法字体中很多笔法效果、墨汁晕染效果表现出来,并且数字喷墨印花制作过程高效、便捷,适用于武术表演服装批量生产。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武术表演服装的风格选择不同的书法字体进行搭配,通过数字喷墨印花的方式应用到设计当中。这样既提高了武术表演服装设计的审美,同时还提高了武术表演服装的生产效率。在武术表演服装设计中也可利用数码喷墨印花与其他表现形式相结合,可以更立体化、全面化向大众展示中国书法文化。
4.4 面料再造
图1 中国书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面料再造指的是设计师根据设计的需要,在成品面料上进行二次设计,例如:堆积、抽褶、层叠、编织、挖空等改变其原有的面料形态,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效果的面料。这种表现手法一般用在武术表演服装的定制当中,设计师所做出的面料的设计是独一无二的,且很多具有不可复制性,价格较其他刺绣、手绘等高很多。设计师陈劭彦在《读衣时尚设计展》中运用面料再造的手法,将书法家董阳孜的点墨书体拆解放大,对面料进行不同宽窄、色泽、质感的压褶,以此表达墨浓淡润燥的深浅层次。武术表演服装在未来的设计中,也可以多运用新的创造手法,设计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5 结语
中国书法与武术互相渗透。武术是以套路动作为主,通过有规律的招式运动来表现记忆。书法中行书、草书的线条组合、运动变化,也如武术的招式一般,书法的一点一划讲究变化,武术的一拳一脚也讲究变化。中国书法艺术蕴含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需要被保护和传承,同时书法文化的传播对推动我国传统文化传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传播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武术表演服装为其增光添彩。书法艺术与武术表演服装二者相结合,能更多地吸引大众的目光,把中国武术更好的传播到世界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