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0-25张惠英谢晓鸣
张惠英 谢晓鸣
摘 要:针对当前江西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存在的局限性,围绕江西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借鉴部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改革探索,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当前江西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借鉴部分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的改革探索,从招生考试制度、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江西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对策,有利于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以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1.江西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江西职业教育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全省职业教育发展高歌猛进,成绩斐然,形成了高职、中职和短期培训的多层次办学结构和公办、行业办、民办为一体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初步构架了中职与高职对接、专业与市场对口、学校与企业对话、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
江西职业教育近年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1)管理体制问题。目前职业教育管理混乱,多头管理,这种交叉管理、统筹乏力使职业教育难以发展,高职教育归属省教育厅管理,中职教育归市属教育局管理,技校归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作为管理职能部门,一要统筹,二要协调,但体制不顺,不利于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以及教育资源整体优势的发挥。(2)资金投入问题。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他是高成本投入的教育,但事实上,和高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实际投入是不够的。(3)职业教育观念偏差问题。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我国十分重视学历教育,在中高职衔接方面也体现了这一点,但主要还是重视学制的衔接。(4)当前还没有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等培养层次之间还存在断层、脱节现象。现有的中高职衔接,“3+2”分段式五年制学生,有相当部分学生在中职学校拿到文凭后就直接就业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第四年到高职学院来读书,学生专业如果没有成班,几个专业学生就会分散插入高职学校大二对应的相关专业班级,课程设置严重脱节,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2.江西高职院校和中高职教育衔接情况进行调研分析
针对江西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以初中毕业后的“3+2” 分段式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为切入点,对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进行研究,通过对江西部分高职院校--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和对接的中职学校---江西省安远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景德镇机电工程学校、信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萍乡市福田职业中学、赣县志德职业技术学校、丰城市职业中学及广丰县信息技术学校等进行调研,发出调查问卷350份,收回328份,从抽样调查统计表可以看出,我院五年制高职学生虽有一定规模,但整体情况不够理想。一是进校门槛低,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基本上属于高中录取后剩余的一撥学生,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二是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针对性不强,还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地进行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提高;三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优势不强,急需在专业技能掌握、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予以加强。
3. 构建我省中高职院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可行性方案及实施对策
3.1 建立有效衔接的专业设置、教学资源共享省级统筹规划机制
按照省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依托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区域优势,依据模块化课程设计,统筹规划中高职教材开发,满足中高职不同层次教学的需要。我院与国家重点中职学校——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都是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成员院校,2018年开始中高职衔接,并且联合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成建制大专班。以方便“3+2”分段式五年制教学融通。并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行中高职院校图书互通借阅,实现中高职实践教学资源共享与衔接。
3.2 依托自主招生优势、推进有效衔接机制
围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开发课程,课程内容强调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生涯发展来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依托江西现代职教集团的资源共享优势,探索实施中高职学分制改革,改变以完成固定学制年限的学习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先决条件,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跨专业选课,实现同级学校之间、不同级学校之间学分的互认。
大力推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把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与高职学校的入学考试等相衔接,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3.3 推进教师培养培训与招生考试评价的有效衔接机制
利用江西省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资源,打破传统的政策禁锢,统筹规划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的体系构建、制度建设、资源开发与共享。积极推动校企之间、校校之间、中高职之间师资的互补和有计划流动,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联合开展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下厂实践制度,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保证教师实践水平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从而确保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色。
改革传统的招生考试的形式与内容,按中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考试,增加和突出专业课、实践课的考试,突出职业技能效能。进一步扩大高职对口招生计划比例,发挥高职学校招生自主权: 将高职学校的入学考试与中职学校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完善高职院校对接中职学校的自主招生制度,实现中职学生的高职入学直通机制。
3.4加强企业行业联系,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衔接机制
引导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企业行业建立紧密联系,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实践教学指导与评价以及帮助就业等,使校企合作渗透到育人全过程。
3.5实施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增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
实现中高职衔接发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建立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习制度。
4.结论
总之,建立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机制,将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度。
参考文献:
[1]吕江毅 刘敏杰,“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4).
[2]吴勇,“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7).
[3]张蕴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理念与实践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3,(27).
[4]http://www.cvae.com.cn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作者简介:
张惠英(1965—),女,教授,江西南昌人,主要从事就业创业等方面教学工作。
谢晓鸣(1965.11),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学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