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广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研究

2019-10-25劳国炜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手段互联网+

劳国炜

【摘 要】本文通过对南宁、桂林、北海三地部分旅游管理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存在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网络学习资源有限等问题,提出积极運用互联网开展多元化教学、实施“线上+线下”多手段教学、建立“互联网教学资源库”、完善知识与技能考核体系等对策,促进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以适应当前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  广西高职  旅游管理专业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改革  互联网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066-03

“互联网+”是指依托互联网平台,运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跨界融合,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在“互联网+”行动的指引下,社会各产业创新、跨界融合等社会形态逐渐兴起。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伟大事业,关乎祖国未来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区域教育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因此将教育与“互联网+”结合,推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尤为重要。

广西目前共有38所高职院校,主要分布在桂林、南宁、柳州、北海等地。高职旅游院校作为广西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教学方法与手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对于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广西而言,运用互联网整合教育资源,创设高效、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指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仍存在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教学手段缺乏创新、互联网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提供参考及借鉴,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代化和高质化。

一、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包括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教学手段的运用情况、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三方面的内容。笔者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的数据收集,调查对象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桂林旅游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5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有效问卷284份,问卷有效率为91.61%。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分析

(1)教学方法较传统。问卷调查中,教师使用“单纯讲授”方式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6%;其次是“互动教学”(48%)和“实训教学”(42%),说明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之下,一些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如“项目推动教学”(5%)、“启发式教学”(8%)和“情景教学”(12%)所占比重较低,说明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运用互联网结合的教学方式较为欠缺。

(2)教学效果不够显著。在关于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中,项目推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满意度排名靠前,而实训教学、启发式教学、单纯讲授等教学方式排名靠后。可见,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互动性、体验性和运用性较强的项目推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相对传统并且与互联网联系不够紧密的教学方式则难以获得学生的青睐。另外,部分学生反映旅游管理专业的网络学习平台较为缺乏,通过互联网平台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模拟培训、导游模拟演练等网络途径较少,导致学生现有学习途径仅仅局限于教材以及教师讲授的知识,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拓展,此种方式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2.教师教学手段的运用情况分析

(1)现代媒体教学运用缺乏创新。从调查结果来看,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目前普遍运用的教学手段是借助现代媒体进行教学,其中,经常使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的比例为69.67%;偶尔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的占21.29%;仍有5.80%的学生反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较少使用或从不用现代教学媒体。可见,现代教学媒体教学目前尚未得到全面普及。另外,仅有24名学生反映现代媒体教学的效果十分明显;认为“只是板书电子化,教学作用不明显”的比例为45.48%。可见,目前现代媒体教学虽然已在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普遍应用,但并未充分挖掘现代媒体的特定功能及价值,缺乏创新、开放、多元的媒体授课方式。

(2)新型教学手段运用尚未普及。在新型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目前以使用现代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而一些双语教学、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手段运用较少。在教师使用双语教学方面,“经常使用”的人数占比12.58%;“较少使用”和“偶尔使用”的分别为122人和41人,合计占比52.58%;“从来不用”所占比例为30%。表明当前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虽已经有意识地开展双语教学,但其重视程度还不够。另外,有8.23%的教师会选择使用慕课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仅有不到10%的学生反映教师能够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手段,大部分教师仅局限于传统的黑板板书,或是借助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缺乏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

3.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原因分析

(1)教学方法与手段尚未与时俱进。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采用“单纯讲授”“实训教学”等传统教学方法,其教学手段也仅仅局限于黑板板书、现代媒体等传统形式,缺乏混合式教学、双语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及手段,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另外,对于技能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该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具备一些与现代旅游相关的技能,如导游、茶艺、插花等,但目前学生在这些实操技能方面的培养较为欠缺,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较低,可见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多元化对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2)互联网教学资源有限。旅游作为一门知识面极广的新兴学科,涉及服务行业、休憩行业、商业行业、交通行业等多种行业,而教材仅能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许多专业知识及技能在教材中并未充分体现,需学生自主拓展课外知识。而目前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仅局限于图书馆、阅览室等传统渠道,尚未引进一些与互联网结合的学习途径,类似一些慕课、导游模拟系统及导游证考试演练等网络学习和实训学习资源极为缺乏,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及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学生难以快速适应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缺乏一定的社会竞争力。

(3)现代化课程考核体系不够完善。调查发现,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且题型大多为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论述题,在考试内容上仅局限于教材。这种考核形式虽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缺乏运用互联网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能力的检测,同时忽视学生的个体禀赋、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化培养。此外,有47%的学生认为,学校虽然开展实践教学,但缺乏信息化的实训系统,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说明目前广西旅游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增加互联网实训设施设备等方面仍需加强。

二、广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式,积极运用互联网开展多元化教学

目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因此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运用互联网途径,灵活地将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项目推动式教学等启发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学实际,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

首先,可借助互联网,搜集多种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图片、新闻等,采用启发式教学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采用设置疑问、打比方、讲故事、直观演示、网络图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其次,采用案例式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捷性,借助互联网查询最新经典案例,并在课堂中分析案例,让学生对旅游业中常见的实际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另外,教师可引导学生上网搜集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借助互联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依托文字、影像,辅以音乐、视频等互联网途径开展情景式教学。其主要特点是能够以形象生动且具有感染力的素材,灵活再现教材所描绘的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制作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场景,渲染场景氛围,模拟旅游工作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的场景,建立课堂教学与旅游业发展实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提前了解与感受就业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如此一来,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现阶段广西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旅游业的现实需求,又可以帮助学生提前认知自身能力与现实需求的差距,从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提升自身能力。

(二)丰富教学手段,实施“线上+线下”多手段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所接触的新事物日益增加,了解新知识、新技能的途径也越来越便捷,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多媒体、互联网及语言等工具的功能及价值,运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新型手段开展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取得成效的关键。

第一,运用互联网实现“混合式教学”,将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紧密结合。线上课堂旨在为学生拓展线下课堂的知识、技能要点等,主要通过教师将教学重点及难点以创新形式深入讲解,并录制成视频上传到“慕课”网站,学生注册“慕课”账号即可登录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能将自学中的疑问通过网络留言的形式提交给老师,老师定期在网上为学生解答;线下课堂旨在专业基础知识的科普以及专业技能的现场演练、操作,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体验性。此种“线上课堂+线下课堂”结合的手段,既能针对性地传授专业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演练技能,又能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该教学手段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线下专注于基于项目的学习,通过观看老师准备的视频、讲座等,共同合作解决专业相关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通过设置网络课堂任务,引导学生之间合作开展线上资料查询、讨论等工作,共同解决线上学习任务。另外,应充分发挥现代媒体与线下课堂结合的作用,目前教师照本宣科等问题仍较突出,课件内容缺乏典型性,因此,教师应当善于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广西旅游业发展最新状况,并运用网络视频播放、音乐渲染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在多媒体中增加学生互动环节,例如,加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内容,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第三,采用双语教学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英语等多种语言的掌握逐渐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及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因此采用双语教学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外语教学功底,另一方面要为学生营造外语应用能力的学习环境,例如,增设东盟国家小语种的选修课程,设立“旅游专业英语角”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外语学习平台。

(三)建立“互联网教学资源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目前,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网络教学资源不足,学生使用网络学习资源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从两方面进行着手。一方面,建立“互联网教学资源库”。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旅游管理专业网站,站内分模块设置专业课程学习、技能模拟、课外学堂等板块,分别展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操作演示、实际问题解决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网络学习渠道。同时,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时更新广西旅游发展经典案例,将电子教案、视频教学录像、案例库、导游考试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上传至“互联网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课前课后自学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加强与广西高职旅游院校之间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引进创新的学习方式及资源,同时开通高职院校间的网络互动窗口,采纳其他院校给予的建议,提高优质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利用学校OA系统,开设在线测试与在线答疑板块,并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社交工具,如建立旅游专业学习微信公众号,加强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及时解惑。与此同时,建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同盟”学习交流群,吸引各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共同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新方法、新资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四)改革考核方式,完善知识与技能综合考核体系

考核方式是监督教学质量以及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重要参考指标。目前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缺乏现代课程考核形式,传统的笔试方式及陈旧的题型无法检测出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效果,不利于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进。因此改革考核方式,完善知识与技能综合考核体系十分关键。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考核,通过设计新型的题型,采用创新的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如可模仿导游考试的方式,将基础知识考试及专业技能考核运用网络方式进行考核,既便于批改又能提高考核效率。另一方面,可采用“线上+线下”的考核方式,线上考核即运用互联网建立专业考核系统,针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并自动生成成绩分析图;线下即针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导游技能、茶艺、插花等旅游管理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线上与线下结合构成完善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考核體系,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善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教学理念的变革,广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以适应当前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化腾.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6(3)

[2]苗雨君,邵明丽.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6(9)

[3]刘臣宇,李卫灵,孙伟奇.启发式教学的有效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手段互联网+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