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路径探讨

2019-10-25罗兰芬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顶层设计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院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针对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合力尚未形成、教师引导教育不够、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不足、实践平台搭建不够等问题,提出顶层设计形成合力、四支教师队伍齐培养、突出显性课堂主导地位、发挥隐形课堂熏陶作用、搭建实践教育平台等对策,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高職院校  职业价值观教育  顶层设计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045-0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职业价值观适合社会所需的毕业生,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论述高职院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关的教育路径。

一、高职院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职业态度等方面的体现,是人们在职业社会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衡量各种职业优势、意义、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它对个人的职业选择有着支配作用,影响着人的就业态度和社会的就业环境。

职业价值观的正确取向和引导,能帮助学生相对公正地评判职业环境、职业优势,从而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偏离主线的职业价值观,容易让毕业生在就业大环境中迷失选择方向,从而在职业选择中容易出现迷惘、盲从,严重者甚至会在职业岗位中背离主线触碰法律底线。因此,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系列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服务于国家就业优先战略,主动顺应和投身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数据统计看,当前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在全国高校总人数中的占比较大,是践行和构筑中国梦的重要群体之一,他们在职业院校就读期间形成的职业价值观是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涉及后续的职场稳定、经济发展,关乎国家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主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鼓励他们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职业选择与国家发展和需求相统一,职业意识和职业担当以诚信为引导,职业坚守以爱岗敬业为统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国家需要的岗位作为职业选择的基础点,并在本职岗位上立足、敬业、乐业,在职业岗位中历练和成长的过程中主动将个人成才梦服务于中国梦。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职场竞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常态,在职场中胜者出劣者汰。高职院校将职业意识启蒙、职业道德养成、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锻炼等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锻炼养成自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可以引导青年学生从所学专业适合的行业或职业岗位出发,进行正确的行业、职业和职业岗位认知,有利于学生从职业任职资格标准的角度构建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职业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包含知识、技能和身心素质),从而提高职业竞争力、社会适应力,在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方面呈现良好态势,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现状

(一)学校职业价值观教育合力尚未形成。目前大多职业院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阵地主要有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就业指导课和专业课,第二课堂主要集中在团学活动和校园文化等阵地,实施主体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团委教师等群体。这些不同群体的教师,以本职工作为出发点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没有集中部门进行统筹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教育内容缺乏连续性、教育内容重复或重叠甚至是冲突的情况,教师间发挥的教育合力不够。这主要是高职院校没有把职业价值观教育进行统筹,充分发挥各教育主体的合力。

(二)职业价值观教育教师引导教育不够。如前所述,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教师主体来源较广泛,他们受到自身职业价值观、接受职业价值观教育程度、职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对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引导有限,主要表现为实施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教师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和就业指导课教师没有将职业价值观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专业教育教师没有将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就业指导课教师所开展的价值观教育内容相衔接;大多数老师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方面的训练课时不够;任课教师自身的职业价值观所投射出来的言行也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三)职业价值观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不足。职业价值观教育第一课堂包含专业课、就业指导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笔者认为目前这些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不足。以就业指导课为例,时间安排在毕业前,与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时间跨度长,两者间时间衔接、互动互补不足;教学内容多以求职面试为主,以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顺利就业为导向(有的学校直指就业率),与早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职业素养、职业发展等内容呼应不足;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和传统,大多以课堂内容讲授、说教式教育为主,互动和体验内容和环节安排不多,学生的被动接受使教学大打折扣;这种缺乏体验感、说教式的课程,容易使职业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严重者还可能会激起学生的反感,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得不到应有发挥。

(四)职业价值观教育实践平台搭建不够。如前所述,当前高职院校第一课堂职业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度不高、体验式教学环节安排不够;第二课堂多为通过专题团学活动(如大赛、讲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实践体验活动深度和广度不够;有的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理解职业岗位和职业价值观,但这也受到双方合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平台搭建不足,学生难以在第一、第二课堂活动中体验到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路径

(一)顶层设计形成合力。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教育领域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学会做事—— 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指出:价值观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价值观教育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的特征之一。可见,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高职院校应从顶层设计入手,指定一个部门比如教务处统筹全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和引导,调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负责部门和各系(或二级学院)就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进行梳理,划分不同课程之间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全程化的互通性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避免不同部门之间因工作沟通衔接不到位而导致的重复甚至是冲突;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求所有课程教学始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渗透式阐述和安排学生体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标准,从而不断养成学生的价值规范。

(二)四支教师队伍齐培养。在学校形成整体合力的基础上,高职院校需重视四支教师队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专业课)职业价值观教育能力的培养。在数量上,应确保有足够的教师能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尤其是作为公共必修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就业指导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相对容易被高职院校忽视。在质量上,需要加强对这些教师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专门、專业学习和培训,提升他们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能力。在结构上,可以通过邀请企业或校友等人士走进校园,结合企业文化和职场知识与高职院校教师共同开发设计职业价值观教学内容,或者直接走进课堂更加形象生动地介绍职场上有关职业价值观的规范和要求。同时对于教师本身,也需要从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进行教育和强调,把他们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推进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朝正向发展。

(三)突出显性课堂主导地位。具体如下:

1.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主线。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目前,各高校都在开展“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让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尽管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是学生职业价值教育的主线、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授课教师在教学时应主动结合社会时政热点和实际,积极进行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更形象生动地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引导学生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中国梦与个人梦有机结合。

2.就业指导课堂是引导。为促进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就业指导系列课程。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做好统筹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不同年级开展不同教学内容的教育,在新生阶段进行职业意识启蒙、职业发展前景、职业认知、职业规划、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基础知识教育,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初步了解,并初步搭建职业价值观雏形,在后续教学中不断增加体验和互动感觉,帮助学生对职业价值观有进一步了解;毕业阶段高职院校可以重点介绍不同职业类别在职业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用人标准,并需结合学生就业岗位面向,侧重介绍在职业第一线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

3.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辅助。高职学生在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过渡、毕业生从“学生人”到“社会人”的过渡过程中,每个人因其特性和成长经历等因素,所表现出来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知自我,主动关注社会需求,探索职业发展前景,确定既符合自身特点又符合社会需求、能发挥个人优势和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职业目标;引导学生积极面向求职择业、个人成长中的困难,努力克服择业心理障碍,调整就业期望值,保持健康的择业就业心态。

4.专业课堂是渗透。专业课程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主渠道,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方面占优势。专业课任课教师应结合行业发展现状积极研讨职业价值观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结合点,把职业价值观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将专业教育与职业价值观联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理念,做到入脑入心。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对未来职业和职业岗位的特点、内容、规范、要求等有进一步的清晰认知,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条件对未来职业岗位做进一步思考,初步建立对职业价值观的认知、评价与选择。

(四)发挥隐形课堂熏陶作用。具体如下:

1.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非常关键。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结合本校专业特色营造职业价值观培育的环境。校园文化的展示方式多样化,校园雕塑、宣传长廊、校园品牌活动等,都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在校园中增加具有文化底蕴的雕塑或藏书等,不断熏陶和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层次;举办与职场、职业有关的校园活动,如职业形象设计大赛、职场岗位职责分析、成立职场融入社团等活动,在校园文化中突出真实的职场环境,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中能体会和感受来自职场的影响;通过实物或活动将职业价值观教育落到细微处、实处。

2.企业文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因此,高职院校应以企业文化与理念为蓝本,充分挖掘企业资源,联合企业力量共同制定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标准,有针对性开发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感受和习得职场中有关职业适应、职业道德的知识和理念,对接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创新创业、忠诚担当等能力和意识,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在理念和价值观方面的一致。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也可以直接将企业文化引进学校,让学生能更直观生动地感受企业文化、企业职业价值观。

3.网络渠道。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大学生每天刷手机的时间不断增多,校园内随处可见“低头族”。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发达的网络资源建立职业价值观教育网站,主动寻找、转载、借鉴甚或拍摄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短音乐剧,以及制作小动画或者漫画等,依托教育网站进行传播,目前教育部推行的易班有类似功能,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日积月累的轻松教育,延伸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

4.校友事迹。校友尤其是优秀校友是职业院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良好资源,他们在职业岗位方面有着自己引以为豪的经历和成绩,他们对职业岗位有独到的认知,这些认知可能更优于在校的任课教师,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宣传优秀校友事迹,如制作宣传画册、邀请校友返校举办讲座、举办校友论坛等,让校友通过对自身成长过程的阐释,帮助在校生加强对职业的认知,不断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

(五)搭建实践教育平台。具体如下:

1.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教育部对促进学生将所学进行检验、促进学生就业的一项举措。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真实体验课程所学,可以了解即将进入的工作岗位的职业需求,把自己對职业的认知放置于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身临其境地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规范、岗位从业标准、团队建设等与职业价值观养成有关的事宜。在顶岗体验过程中,学生可进行学习对比和鉴别,不断形成和完善职业价值观。

2.校园实训。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工作实际,与学生实习企业进行合作,制定规章制度或行为规范约束学生,引导学生加大对职业价值观的学习、示范、认知、体验和执行,帮助学生对未来拟从事的职业岗位有清晰的了解。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也可以联合企业共同开发教学内容,实现学校、学生在企业岗位方面上理念和价值观层面的一致性。

3.社会服务。高职院校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各类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如走进社区开展金融知识宣讲、投资理财答疑、导游服务、环境整治等,在搭建学生动手实践服务平台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服务实践中积极践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不断养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是学生在仿真环境下感受并适应岗位工作的过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通过赛前严格、规范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仿真的环境体验,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职业行为,熟悉工作任务,充分感受工作过程,使他们对奉献精神、诚信意识、忠诚等职业道德、正向职业价值观有更直观的认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高职院校应主动迎接这种不断发展变化的态势,从顶层设计上构建职业价值观教育机制,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能满足学生所需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显性课堂和隐形课堂的主体作用,搭建实践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助力国家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余祖光.学会做事:全球化中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2]何秋霞.职业价值观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8)

[3]卢德斯·R奎苏姆宾,卓依·德·利澳.学会做事: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M].余祖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3

【作者简介】罗兰芬(1981— ),广西田阳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项目建设期内控制度体系顶层设计
立志高远的人才战略缘何落地难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广东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科学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当代中国顶层设计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