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探究
2019-10-25陆建华
【摘 要】本文以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论述中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提出基于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结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找准专业定位、确立建设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改革评价机构、创新教学模式等措施,把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成为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课程改革 产业升级 区域经济 特色专业 品牌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046-03
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是市场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必须认清形势,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明确总体思路,扎扎实实推进专业课程改革。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了对接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将本专业定位于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经过 20 年的摸索与积淀,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培养了一支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高级讲师人数逐年增加。近两年智能机电专业部的教师基本都获得了“双师型”教师职业资格证,并且他们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目前已将所有教学楼及部分实训室的多媒体设备更换成新的先进的一体机,其功能强大,操作实用方便。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训设备,便能更好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优秀中职毕业生,更好地为机电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添一份绵薄之力。因此,有必要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与建设。
一、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是促进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一个地方的中等职业学校,其专业定位必须依托和服务本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符合其所需要的专业化方向和标准。
以贵港市为例,该市作为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和新兴工业城市,区域优势特别明显。贵港市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赢贵港经济翻身仗,必须立足振兴实体经济这个根本,深入实施“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创建新兴加工制造业基地,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三篇产业,同时培育壮大华奥、腾骏、赛尔康、贝丰电子、嘉龙海杰等龙头企业,加快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实现加工设备的自动化,实施自动化生产已是大势所趋。新兴企业的发展急需大批量的机电专业人才,这既给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智能机电专业部的毕业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又给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机电专业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此,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根据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定位为为地方区域中小微企业培养机电设备安装、操作、养护、维修等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开办小型机电维修店的自主创业型人才,力争把本专业打造成为本地区行业、企业和社会认可的一流的培养机电类人才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
二、建设目标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对机电职业岗位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对接职业岗位,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对接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相关岗位,全面落实课程项目化改革,全面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按照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根据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化方向的設置,重新构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设置方法,重新制定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方向、物流设备安装与维修方向。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素质教育、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理实一体,知识能力素质并重”,重新构建机电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
三、课程体系设置
基于追踪调研,通过专家和专业建设小组对主要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对应支撑课程进行充分的深入分析和综合论证,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分为两大平台:一是校内实训基地,二是校外实训基地。将机电设备安装、使用、养护、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融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实现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经历对应的三个阶段为“认知—熟练—发展”。其中,校内实训基地平台是基础,对应着“认识—熟练”阶段,培养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阶段,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所在;校外实训基地平台对应着“发展”阶段,是对综合职业技能培养的落实、巩固、提高和拓展阶段,是本专业“双平台、阶梯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
建立完善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如图 1 所示。
四、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专业教师要认真探索技能教学的有效方式方法,大胆尝试“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新观念,把一项复杂的技能操作分解成若干个步骤或项目(即由合到分),再将分步综合(即由分到合),降低了技能学习的难度。这种分解法教学手段,降低了学习难度,满足了中职学生能力需求,提高了教学效果。
结合本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运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现场演示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推行“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坚持以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以机电设备安装、使用、养护、维修等工作过程为载体,全面贯彻落实课程项目化改革,将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重整和优化,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教学模式。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仿真软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分层教学。在实施项目任务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应进行针对性指导分组,最好能使学优生与学困生相互配合,尽量让好的学生帮助并带动差一些的学生,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要密切关注每一组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完成任务情况,多给予耐心的指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机电专业的课程大多可以概括为理论性难、实践性强这两大特点,但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我们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能掌握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是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知识以实际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案例直观化、简单化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就要改变过多的理论教学的现状,积极探索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渐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逐步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漸渐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构建自主学习平台。利用网络建立教学资源,学生可自主通过网络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平台。
按照“学中练,练中学”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教师始终是站在学生中间,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学生通过自身学习和实习操作活动,其创造性得到较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考核成绩有了进步,动手操作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一方面做到让学生在教中做;另一方面加大了与企业合作的力度,企业深度参与机电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见习实习实训、就业推荐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创新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使机电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让学生在校内就学到企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一进入企业就适应企业的需要,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五、改革评价机制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以“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办学目标。经过前期的调研以及结合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实际情况,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组织和指导下,完善由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四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和学生学业评价模式,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采取“四方参与、四个等级”的方式。教师的教学质量与评优、评先、绩效挂钩,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改、课改的积极性。
一是学校评价。学校对教师的出勤、教案、上课、作业批改、论文或总结撰写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二是同事评价。每学期发放教师评价调查表,该调查表一般分为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可让同事对教师进行客观评价。
三是学生评价。设立学生意见箱,开展学生网上评价活动,随时收集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建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学生代表座谈会,及时了解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收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意见;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发放教师评价调查表,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
四是企业评价。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期间,企业对教师的出勤、实践锻炼、学生管理等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
考核采用笔试、问答式、现场操作、项目评审、综合作业等方式进行,促进了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特点,完善以技能、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一是确定考核内容。根据专业教学目标,由行业企业与学校教师共同确定每个教学模块的考核内容,形成考核项目。考核项目与机电工作岗位技能和能力相对应,再现机电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
二是确定考核标准。参照企业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岗位要求,由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考核项目的评价标准。
三是考核的组织实施。普遍采用开放性考核方式,让学生观摩考核,使考核成为学习的一个环节,成为知识和技能巩固的一个环节。
四是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将职业资格鉴定引入课程考核体系,使课程内容与证书内容衔接,学生在学习完相应的课程后即可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能否获取合格证书与该门课程的综合成绩挂钩。
总之,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内涵是广义的,不仅包括教学内容,还应包括教学模式;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模块,还应包括实践教学模块。要做好机电专业课程改革,不仅需要专业师生全员参与,还需要企业全程参与;不仅需要研究课程,更要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加工制造类:第1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曾钦泉.有效教学模式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陆建华(1981— ),女,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