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 教学改进与成效
2019-10-25陈建坚
【摘 要】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环境、教学成绩评价等方面论述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改进措施: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设真实生产教学环境,突出学生岗位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多元化,让教师乐教,学生爱学,提升教学效果;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成绩综合评价模式,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教学改革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044-03
中职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主要面向电子电器类行业及相关技术服务企业,培养从事电子电器产品的安装、调试、维修、运行操作及产品销售等职业工种,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5 年 4 月至 8 月,笔者与电子电器专业教师团队深入区内外 22 家企业、15 所区内外同类学校调研发现,中职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或多或少存在内容比较陈旧、没有与时俱进、对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岗位的需求脱节现象。为此,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利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创建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之机,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行业、企业发展要求,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环境、教学成绩评价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实践,成效显著。
一、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不强和厌学行为,而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已无法适应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与电子电器专业教师团队深入本地、区外行业企业学生就业的具体职业岗位调研,归纳适合中职电子电器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有电子产品维修、电子产品辅助设计、电子产品生产、质量检验、营销与采购、维修电工、技术主管等岗位。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培养方向分为日用电子产品维修方向与电子产品生产与制造方向,我们以具体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为基础,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课程,最终构建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第一,笔者与电子电器专业教师团队深入本地、区外电子企业开展岗位人才需求调研工作,组织召开了实践专家论证会,经过广泛调研、分析,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调整课程结构、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第二,以中职电子电器應用与维修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依据,确定课程的具体学习任务和工作岗位必需的综合技能。
第三,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突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实现职业经历提升的“认知—熟练—发展创新”阶段。
(二)建设真实生产教学环境,突出学生岗位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原有的电子电器实训设备(制冷技术实训室、家电维修实训室、综合电子系统实训室、电视机实训室、智能楼宇实训室)老、旧、少,无法满足新课程实践教学需求,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在原有实训室增添与课程相适应的实训设备外,新建设一批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实训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与企业一样的工作环境,保证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完成本专业多种规范化实训。新建设教学实训环境主要有电子产品现代制造中心、PCB 设计与制作中心、物联网实训室、电子线路 CAD 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
第一,电子产品现代制造中心,现有全自动 SMT 贴片生产线1条和THT波峰焊生产线1条及相关检测、返修设备。制造中心遵循贴近企业、贴近生产、贴近工艺的职业教育特色,按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流程、技术流程、企业文化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SMT 贴片生产线和 THT 波峰焊生产线还能同时对外承接电子产品焊接加工生产,学生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岗位职业能力得到强化锻炼。
第二,PCB 设计与制作中心主要用于 PCB 电路板设计、加工、焊接教学和实训,该中心的布局与教学组织按照企业标准建设,使学生在现场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学习,培养岗位工作能力。
第三,电子线路 CAD 实训室有工业级高配置计算机 80 台,学生利用企业常用的 AltiumDesigner 软件完成电路原理图的编辑、电路功能仿真、印制板设计与检测,在与企业一样的工作环境中规范性实训。
第四,物联网实训室采用一体化的操作平台,即采用工作台+模块化设备的方式,为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实训提供方便的操作环境,可根据实际需求选配各种模块组建实训环境。模拟智能安防应用演示、模拟智能家居应用演示等能够直观展示各种物联网应用,使学生直观、直接体会传感网和物联网的应用全场景,了解物联网应用的整个系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校企合作,共建校外电子专业实习基地。学校与贵港嘉龙电子有限公司、广东高达电子有限公司等本地、外地 20 多个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和社会需要。
(三)教学方法多元化,让教师乐教,学生爱学,提升教学效果。电子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五个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革后我们融入企业标准设计教学情境,结合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现代教学手段,多渠道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有机融合,扭转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职业素养明显提高。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项目教学法。专业课程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项目的教学内容全部来自实际工作,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岗位的需求,利用“项目”为线索,以“子项目”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适当给予点评与鼓励,使他们取长补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
2.问题教学法。针对学生在学习电子电器维修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采取问题导入、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情况,有针对性讲解,准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问题教学法能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现场教学法。将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如音响设备的连接与调试、立体声的感受、电路的检测等专业技能,通过在实训室或校外实习活动,先由教师详细讲解、操作演示,然后学生理解的前提下,模仿反复练习,提高专业实践操作技能。
4.任务驱动法。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让学生完成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然后进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完成相应的“任务”。如组装“电子秤”“智能家居”等电子产品,这些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焊接、测量电压与电流、使用示波器、检修电路故障等技能,同时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5.案例教学法。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收集岗位工作过程中典型工作案例(如冰箱制冷剂充注、液晶电视电源板无电压输出),经过加工整理成符合教学目标的微课,学生在典型工作案例情境中思考、讨论、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实现最佳解决问题方案。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角色扮演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某个角色并要求学生了解工作任务内容并让学生体验所扮演角色的心理、情绪和态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成绩综合评价模式,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正确地实施学生课程成绩评价,对有效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课程成绩评价中,评价等同于考试,主要靠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种单一以理论为主的考核方式严重制约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后,课程成绩评价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法,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性评价,引进行业企业标准,建立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综合评价模式。改革后课程成绩评价分三部分,分别是学习过程考核(占 40%)、技能考核(占 30%)、期末理论考试(占 30%)。学习过程考核根据平时的学习作业、实训报告、企业实习、学生技能比赛(班赛、校赛、市赛、省赛、国赛)评定,其中企业实习、班赛、校赛邀请企业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平时实训操作测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技能考核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笔试内容体現出专业性与实用性,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夯实理论基础。实践证明,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成绩综合评价模式后,教师更能客观、科学地了解学生的学力情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改进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构建并实施“双平台、阶梯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制定了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个教学平台,将电子电器产品生产、维修等典型工作全过程融入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循序递进地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丰富了教学资源。制订了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标准,集成了授课计划、授课教案、典型案例集、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与企业共同建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日用电器原理与维修三门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资源;编写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2 本校本教材并公开出版;创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与企业一样的仿真环境,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师资队伍培养方式。邀请省内外职业教育名家和企业能工巧匠、行业专家进校开展讲座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安排本专业教师到浙江亚龙教育集团、广东三向教学仪器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器、广西师范大学等企业以及院校实践锻炼和业务提升,促进教师德育工作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成效显著。自 2015 年开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来,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体现在:一是学生参加各级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获国家级学生技能比赛二等奖1 人;获省级学生技能比赛一等奖 1 人、二等奖 8 人、三等奖 9 人;获市级学生技能比赛一等奖 15 人、二等奖 10 人;1 人荣获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一个班级被评为“广西五四红旗团支部”;2 个班级被评为市“先进班集体”;10 人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1 人被评为贵港市“中国新时代好少年”。二是就业率高,学生就业率达 98% 以上,学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三是学生双证率达到 96.24%,学生毕业离校时,除毕业证外,还持有家用电子产品维修证、电工操作证、制冷职业资格证等多种中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五)示范辐射作用。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效为其他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在课程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与管理及运行给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提供了示范作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已有贵港市内外 18 所兄弟院校前来交流学习,促进了同类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训基地建设经验交流。
课程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提升素质的重要载体。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以岗位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课程成绩综合评价模式,以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环境、教学成绩评价等方面对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 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源流与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3)
[2]戴汉冬.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内涵、要素、价值和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
【作者简介】陈建坚,男,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智能机电专业部主任,讲师,研究方向: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