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I-U图像深度探究△U·△I与△P的关系
2019-10-25张善贤
曹 宏,张善贤
1.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苏州 215021
2.苏州市吴中区教研室,江苏 苏州 215121
1 问题的缘起
在考查简单串联电路中电功率问题的初中物理试卷中,经常会涉及到这样一类问题:当用电器在电压发生变化时,比较电功率的变化量△P与其电压变化量△U、电流变化量△I的乘积△U·△I的大小关系。例如,2018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卷第15题,此题中C选项就是对简单串联电路中定值电阻△U·△I与△P的大小进行比较的问题。
试题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不变,a、b、c为电流表或电压表,只闭合S1时,a表无示数,b表有示数。S1、S2都闭合时,滑片P向右滑动,c表的示数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1 试题示意图
A.a表是电压表
B.先闭合S1,再闭合S2,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大
C.只闭合S1,P向右移动,R2两端的电压变化量与电流变化量的乘积大于其电功率的变化量
D.开关均闭合,电路的总功率为P1,若将c表换成另一种电表,再闭合S1、S2,电路的总功率为 P2,则 P2>P1
剖析本题中C选项的电路特点,可以归结为如图2所示的基本电路模型。图2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S,滑片P右移至某位置时,记录两表的示数分别为U1、I1,继续将P右移到另一位置时,两表示数增至U2、I2。
图2 基本电路模型
易得△U=U2-U1,△I=I2-I1
定值电阻R的电功率增量
显然,△P>△U·△I,即定值电阻电功率的增量△P大于其两端电压的增量△U跟通过电流的增量△I的乘积。
对上述推导过程,也可沿以下思路展开:
上式不能直接看出△P>△U·△I,但经过换算后也应该能得到结论。
在解决简单电路有关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各物理量的问题时,用电器的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图像(I-U图像)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具有信息量丰富、直观方便的特点[1]。为此,本文拟采用I-U图像为研究工具,深度探究在简单串联电路中定值电阻、可变电阻、总电路的△U·△I与△P具有怎样的关系,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2 用I-U图像研究△U·△I和△P的关系
2.1 定值电阻的△U·△I和△P的关系
1.图像对关系式的验证
图3是图2所示电路中定值电阻R1的I-U图像。当电压从U1增至U2时,对应的电流由I1增至I2,电功率增量△P就是图中矩形OU2O3I2的面积与矩形OU1O1I1的面积之差,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以下简称“7”形面积)。而△U·△I的值就是图中O1O2O3O4部分所围成的面积S1。显然S>S1,说明了由公式推导出的△P>△U·△I结论的正确性。
图3 基本电路I-U图中“7”形面积
在图3中,“7”形面积由三块组成,除 S1以外,另两块为矩形I2O4O1I1部分的面积S2,矩形U1U2O2O1部分的面积S3,从图上可以看出S2=△I·U1,S3=△U·I1,S=S1+S2+S3,与(1)式中△P=△U·I1+△I·U1+△U·△I相对应。
在图3中,也可以将“7”形面积S表示为S=(S2+S1)+(S3+S1)-S1,从图上可以看出:S2+S1=△I·U2,S3+S1=△U·I2,所以有 S=△U·I2+△I·U2-△U·△I,也即与(2)式相对应。
因为S>S1,所以从(2)式同样应能得出△P>△U·△I的结论。
2.通过图像拼接实现对关系式的拓展
(1)从图 3可以将“7”形面积 S表示为 S=(S2+S1)+S3,据此可写出对应的关系式:
“7”形面积 S 还可以表示为 S=S2+(S1+S3),对应关系式
(2)△P的其他变形式
①由 S=S1+S2+S3,及 S2=S3,可得 S=S1+2S2,再由图 3 可知:S2+S1=△I·U2,
S2=△I·U1,这样有
②由 S=S1+S2+S3,及 S2=S3,可得 S=S1+2S3,再由图 3 可知:S1+S3=△U·I2,
同样方法,利用(8)式以及△I=I2-I1又可以得到△P的另两种变形公式,分别为
3.几点结论
结论1:△P的10个表达式都表明了对于定值电阻而言,仅凭电压变化量△U和电流变化量△I,不能确定其电功率的变化量△P,但可以确定△U·△I一定小于△P。
结论2:△P的10个表达式都表明要计算定值电阻消耗电功率的变化率,除了△U和△I以外,还需要知道 U1、U2、I1、I2四个量中的一个,只要运用△P=U2I2-U1I1,或者中的任何一式,结合均可以导出这10个表达式。这10个表达式都可以借助于定值电阻的I-U图像中的“7”形面积的不同组合导出。
结论3:10个表达式均可以相互串联变形沟通,其中最典型的是(1)(5)(8)式,(1)式直接对应图 3 的 I-U 图像“7”形中的 S1、S2、S3,(5)(8)二式结构简明。
结论4:在电压增量△U(或电流增量△I)相同的情况下,△P的10个表达式都表明定值电阻电功率的增量△P都随电压的初始值U1的增大而同步线性增加。关于这一点也可以用图4所示的定值电阻的I-U图像加以说明。图中电压U3>U2,I3>I1,外侧的“7”形面积大于内侧的,两种情况下△U和△I的乘积所对应的矩形面积相等。
图4 定值电阻的I-U图
2.2 可变电阻的△U·△I和△P的关系
简单电路中的可变电阻常见的有滑动变阻器和小灯泡。
1.滑动变阻器的△U·△I和△P[2]的关系
在如图5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0,定值电阻阻值为R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右移时,其电压值降低,通过的电流增大,比较滑动变阻器△P与△U·△I的大小时,电压的变化量取其绝对值|△U|。为便于比较,同时作出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I-U图像。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和定值电阻 R1的大小关系,分别作出 R2>R1、R2=R1、R2<R1三种情况下的I-U图像(如图6)。
图5 含变阻器的电路
由于图6(a)能全面反映滑动变阻器电压变化导致电功率的变化情况,所以下面就以它为基准,全面分析|△U|·△I和△P的关系。
(1)图 6(a)的四个特殊坐标点
O1(U0,Im)点: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至最右端使阻值为零时,定值电阻R1的电压为U0,电路中的电流为Im=U0/R1,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和电功率均为零。O2(U0/2,Im/2)点: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恰好等于R1时,变阻器和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均为U0/2,电路中的电流为U0/2R1,O2点就是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两者的I-U图线的交点。可论证得该点处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为其最大值Pm,且
O3(U1,I1)点和 O4(U1',I1)点: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最左端时,其阻值为最大值R2,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均为显然U1+U1'=U0。根据这四个坐标点,就能作出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的I-U图像。
图6 不同电阻的I-U图
(2)用I-U图像显示△P[3]
假定开始时滑片处于最大阻值的位置,闭合开关后,记录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1,通过的电流I1,而后移动滑片至阻值小于R1的某一位置,再记录它的电压及电流U1'、I2,如图7所示。
图7 变化电阻的I-U图
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增量△P就是图7中矩形O5U1'OI2的面积S2减去O3U1OI1的面积S3,而|△U|·△I就是矩形O3O4O5O6的面积S1,由于无法比较面积S3与S2的大小,所以表明无法判断△P的正负情况,也即无法比较△P与|△U|·△I的大小情况,这一点是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的不同之处。
但是,可以分段讨论滑动变阻器电功率的变化情况。
第1阶段,滑动变阻器由阻值最大位置R2开始,逐渐滑至阻值为R1的位置,由图8中的面积变化可以看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增大,其增加的电功率△P即为矩形所围面积减去矩形O3U1OI1所围面积,由于矩形O5'O4I1Im与矩形的面积相等,所以△P即为矩形O2O4'O4O'5所围成的面积,也即△P=|△U·|△I。
图8 分段讨论电功率变化
第2阶段,滑动变阻器由阻值为R1的位置,逐渐向小于R1的某一位置滑动后,设电流恰好为I1,电压为U1',由图8中的面积变化可以看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增小,其减小的电功率△P即为矩形所围面积减去矩形OU'OI所512围面积,又由于矩形O5U'1OI2所围面积与矩形O3U1OI1所围面积相等,等同第1阶段,同样可以得到△P=|△U|·△I。
综合考虑,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由最大阻值位置滑至零阻值位置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先增大到最大功率,再逐渐下降为零,其变化的拐点发生在阻值恰好为R1的位置。
图6(b)和图6(c)所对应的滑动变阻器电功率的变化,只存在一种情况,即当它的阻值由较大位置向较小位置变化时,电功率减小,△P为负值,借助于图8和第2阶段过程中的结论,可推证到减小量|△P|>|△U|·△I。
2.小灯泡的△U·△I和△P的关系
探究电路图如图9所示,小灯泡的I-U图像如图10所示。下面通过图像进行分析。
图9 探究电路图
图10 探究电路I-U图
不难发现,对于△U·△I和△P,小灯泡与定值电阻在如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异同:
相同点:小灯泡的电功率与定值电阻的电功率一样,随着其两端电压的增加而增大,且电功率的增量△P大于电压增量和电流增量的乘积,即△P>△U·△I。在图10所示的小灯泡的I-U图像中,小灯泡电功率的增量也如“7”形面积所示。其面积:
S=S1+S2+S3=△U·△I+△I·U1+△U·I1
不同处:
(1)因为小灯泡的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它的I-U图像如图10所示的曲线。
(2)随着电压增大,即使△U的数值相同,但△I的数值不同,且逐渐减小,所以△U·△I的值也逐渐减小,在I-U图像中对应的矩形面积S1减小。
△P=△U·I2+△I·U2-△U·△I
△P=△U·I1+△I·U2
△P=△U·I2+△I·U1
(4)因为小灯泡通过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函数关系不明,所以图10所示的I-U图像只是根据I和U的数据描点而成,这样就导致小灯泡电功率的增量△P跟电压初始值的关系 (在△U相同的前提下)不明确,只能依据I-U图像粗略地估计为△P的数值先增大后减小,这是跟定值电阻的△P随电压初始值同步线性增加是完全不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