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做,自有收获——从一道小题引发的学习思考
2019-10-25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杨畴遐
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 杨畴遐
解题是增强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思路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合理、计算是否简洁是高考得分高低的关键因素。在高考时刻,考生应该小题小做以提高速度,但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小题大做来探索规律,积累经验,达到知一题而会一类。我喜欢理科,热爱数学,经常订阅一些数学杂志,从中引发数学思考。
一、问题展示
在学习时,《直线与圆》一节中发现有这类填空题:
常规思路:1.设过P点的切线方程求出两条切线;2.由切线方程和圆方程求出切点坐标;3.用两点式求出过两切点的连线方程。
二、问题反思
常规解法思路清晰,方法正确,然而过程复杂,计算量很大,费时费力,这绝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在课后学习中,我认真思考,细心观察,此类问题是否有简洁解法。
在与同学讨论中发现其结论类似于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方程:x·x+y·y=r² ,
在请教老师后,得到了如下解法:设两切点为A(x1,y1)、B(x2,y2),则过A、B的两条切线分别为:x1x+y1y=1 和x2x+y2y=1,又点P(2,1)在两切线上,所以有:2x1+y1= 1,2x2+y2=1。
这说明点A(x1,y1)、B(x2,y2)都在直线2x+y=1 上,而过两点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所以上题所求直线方程必为2x+y=1 。
上列解法“设而不求”,典雅别致,确有事半功倍之效,也正是我们所奢求的解法。
三、问题变更
上列解法是否具有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呢?
将上面的点P(2,1)改为P(x',y'),如图1。圆方程改为更一般的圆的方程:(x-a)2+(y-b)2=r2,点P还是在圆外,于是可得:过切点A、B的直线方程为:(x'-a)(x-a)+(y'-b)(y-b)=r2。
图1
所以我们就有了一般结论:
结论:过圆外一点P(x',y')引圆(x-a)2+(y-b)2=r2的两条切线 ,则过两切点的连线方程为: (x'-a)(x-a)+(y'-b)(y-b)=r2(切点弦方程)。
这个结论和过圆上一点P所作出的圆的切线方程是多么相似啊!这个奇妙结论不仅体现了“设而不求”解法的精妙,也让我感受到了数学世界特殊的简洁之美。
四、学习反思
我们知道,点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圆上、圆外、圆内。现在又知道了这样的结论:
对于点P(x',y')和圆(x-a)2+(y-b)2=r2,有:
①P在圆上→(x'-a)(x-a)+(y'-b)(y-b)=r2是过P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与圆相切);
②P在圆外→(x'-a)(x-a)+(y'-b)(y-b)=r2是由P点获得的切点弦方程(与圆相交);那么自然产生如下的问题:
③P在圆内→(x'-a)(x-a)+(y'-b)(y-b)=r2有着怎样的几何意义呢? 与圆有何关系?
由②的图像引起思考(如图2),利用射影定理易得OQ·OP=OA²=r²,所以结合①即得:点P和点Q是对应点,故由点P所得的直线是过Q点且与直线OP垂直的直线。
再由②又看到圆外每一个点在对应圆内一个点的同时也对应着一条弦;反之,可看作圆中每一弦都对应一个点,那么,过P点的弦有无数条,这些对应点有什么规律呢?
图2
我们再次看看“设而不求”的作用吧:如图3,设过P点的动弦所对应的点为Q(xQ,yQ),则动弦AB的方程为:(xQ-a)(x-a)+(yQ-b)(y-b)=r²,
而点P在动弦AB上,所以有:(xQ-a)(x'-a)+(yQ-b)(y'-b)=r2,这说明所有动点都在直线(x'-a)(x-a)+(y'-b)(y-b)=r2上。
图3
原来该直线竟然就是过P点的动弦的对应点的轨迹,也就是说,是以过P点的动弦端点为切点的两切线交点Q的轨迹方程。
五、思维发散
对于上述③的结论换一个看法,同时又引出了几个新的思考:
1.将点Q看作是圆外的一直线上的动点,则其对应弦都是过点P的弦,同时这些弦的中点亦即点Q的对应点P'的轨迹是以该直线的对应点与圆心为直径的一个小圆。(如图4)
2.若点Q是在与圆相离的圆上的动点,则点Q的对应点P'的轨迹是什么?点Q的对应弦的轨迹有什么规律?(如图5)
图4
图5
3.若点Q是在与圆内含的圆上的动点,则点Q的对应点P'的轨迹是什么?点Q的对应线的轨迹有什么规律?(如图6)
图6
4.若点Q是圆内一弦上的动点,则点Q的对应点P'的轨迹是什么?点Q的对应线的轨迹有什么规律?(如图7)
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