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的角色的多变与应对
2019-10-24张恒滔
张恒滔
摘要:随着近些年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网络的影响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网络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的体验的同时,网络空间信息流通模式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自媒体中,这些问题尤为严重,不可忽视,如虚假新闻过多,信息过量,网络信息监督管理困难,网络暴力事件频发等现象。和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自身的运行模式不能对信息进行很好的筛选与过滤,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角色弱化。因此,在自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的环境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增强媒体新闻人的新闻专业主义意识,提升把关质量;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并积极适应自身新兴把关人的角色,自媒体平台应提升对自身产品的升级与规避风险的能力,政府应把握好信息时代的大潮流并促进互联网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
On the Evolution and Response to the Role of Guards in the Context of Self-media
Name: HengTao Zhang Instructor:Xi Yang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the network quickly influnce into all fields of social life. The network not only has brought hitherto unknown information explosion experience to us, but also make the network spatial information circulation mode which has also brought some problems. With the media since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some problems cannot be ignored, such as false news, information overload ,network informat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difficulties as well as network violence phenomen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dia, the We-media is not good at run mode screening and filtering of information, which is caused by the gatekeeper image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weakening. Therefo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media, we can take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for instance,to enhance the people's awareness of media professionalism to improve quality of filtering;at the same time,to guide the broad crowd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and actively adapt to their new gatekeeper, since the media platform should enhance ability to avoid their own risk and product upgrading,the government also need to grasp the trend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omote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Keywords We-Media Field gatekeeper Information nternet
1前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指出,到2016年6月為止,中国网民数量高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人们的交往沟通模式和生活方式被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极大地改变着,同时人们也借着互联网享受更为便捷、自由的沟通,移动互联网这样一个虚拟交往平台几乎与面对面沟通模式并存。受众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都可以通过网络主动地获得信息,同时也会被动地被网络信息潮所影响。自媒体在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高度发展,其信息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有着明显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征:实时性,海量性,多元性,个性化,匿名性。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其自身有着强大的优势,借着数目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其即时性、互动性等媒介特质,不但渗入人们生活化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改变着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与对媒体的认知。传播者与受传者不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义互换,传播者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受传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信息传播自由度大大增加,信息匮乏时代一去不复返,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时代正在到来。在以往的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据垄断地位,信息传播表现为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模式,但现在不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既有点对点的传播又有点对面的传播,还有面对点、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同时“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只要移动通讯能联网,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也都是信息的接收者。自媒体中这样空前的信息流通除了由于其本身准入门槛低,技术要求低,大多使用者缺乏相对应的专业素养等因素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即其中把关人作用弱化。如何能更好的使用自媒体又能有效的弥补这些缺欠,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这是更加重要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自媒体环境下多变的“把关人”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把关人”与“自媒体”在当今网络媒体中的意义,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充分的论据。
3.1自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网络作为一种最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使受众能最便捷地获得信息。借助网络平台成长最快的自媒体不但极大满足了人们表现自我,满足大众强调自我存在感的渴望,同时也使信息传播更加复杂化。
美国新闻业研究所将自媒体定义为“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自此自媒体开始出现在广大民众的视线中。
美国Obvious公司推出了推特(Twitter)服务,这是迷你博客的初始阶段,是自媒体的深化,并迅速成为自媒体的新宠。
新浪公司推出了新浪微博,在这个平台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互动。
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这些“自媒体”平台,人们可以把来自现场第一手资料如文字、图片、flash、视频等实时发布出去。这样更加便捷的信息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传统认知,随着围观的人数增多甚至可以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自媒体证在日渐成为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
3.2自媒体信息的传播特征
3.2.1传播途径方便快捷
从一开始自媒体平台的默认使用者就是广大群众,因此,它对技术掌握的要求并不高,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视频网络平台等发布文字和视音频资料,从而达到传播目的。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关注他人、加好友、转发、评论等方式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其他传播者的实时互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使用权限,超越时间与时空的限制,由于自媒体这些自带的特性,信息传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异常便捷。
3.2.2传播的时效性强
自媒体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发展,目前自媒体平台的运作已然趋于成熟,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发布并接收信息,实现信息流通的无缝对接。以微博为例,其消息以“短、频、快”而出名,因为信息简短,编辑技术及内容组织要求较低,所以有较高的发布率,更新、分享以及评论的频率也较高。用户之间的互动性也大大提高。更何况自媒体传播依托于互联网,其信息生成速度与传播速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3.2.3传播内容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自媒体的准入门槛较低,只需要用户简单注册一个账户就能使用,这决定了自媒体用户广泛化的基础。微博有较为庞大的用户基数,他们遍及社会各阶层,社会关系复杂,身份地位混杂,他们的生活环境、工作领域、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知识储备,写作水平都有所不同,这必然导致他们发布并传播的信息有极大的差异,使得微博信息呈现出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特征。这样的个性化与多元化也进一步丰富了网络信息社会的内容。
3.2.4信息的碎片化
自媒体中特别是微博信息的碎片化十分明显。主要原因是日渐发展的人类社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与工作节奏,促使人们加快生活的节奏,由此产生了“快餐文化”,可以说微博最大程度地迎合了社会的需要。微博本身有140字符的限制,这降低了人们的写作与阅读压力,压缩了人们的浏览时间,也使发微博、刷微博变得更加随意,导致信息的碎片化不可避免。
3.3自媒体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自媒体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使人们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因许多不容忽视的弊端而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3.1信息发布者的非专业化
科技在进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也在不断普及,微博的使用门槛进一步降低,用户群越发庞大。但信息发布者的水平却良莠不齐,他们随时随地可以从生产并传播信息,却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传播地位,更不会要求自己在传播过程中拥有新闻专业化的标准。在日常的分享中,他们可能会发布片面主观的信息,也可能恶意杜撰,发布虚假消息,致使网络谣言滋长;同时,他们很难把信息完整地整合起来,有时甚至会随手转发的未经求证的信息。这种信息发布者的非专业化直接导致了噪音信息的泛滥,也助长了虚假信息的扩散。
3.3.2信息缺乏真实性与公信力
自媒体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发布机制,打开了普通大众的媒介话语权。人人都有机会成为记者,却缺少与之相对应的能力与专业素养。在信息发布过程中,普通大众对信息的选择与判断是按照自己的准则,没有成熟的把关标准,因此,所發布的信息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与片面性,难以揭露事实真相。另外,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普通民众并不能亲自求证确认每条消息,这就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甚至有不法分子为了私利蓄意发布虚假信息,以混淆视听危害社会安全,令人不得不防。信息太多太滥,更会唤起人们对高质量的可靠信息的要求。[ 彭兰:《试论网络传播中专业新闻机构的舆论功能》,《当代传播》2000年第1期。]所以,当人们在网上看到信息时,不会立刻相信,而是转而寻求权威媒体来确认。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信息接收者的负担,会产生阅读疲劳。
3.3.3内容娱乐化与随意化
在这个信息传递空前便利的时代,“一切工作共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尼尔·波滋曼 (Neilpostman,1931—2003)《娱乐至死》第一章]波滋曼是这本书是写80年代的美国,现在读来,却更加契合今天的中国。大量娱乐新闻充斥着手机屏幕与电脑屏幕,网上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却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人们上网浏览新闻获取消息,然而这种投入大量时间的行为并没有带给人们等价的回报,因为人们只是了解了一系列的信息,只是在茶余饭后多加了一种谈资,却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到一点。人们早已深陷信息的娱乐化与随意化中不能自拔,痛苦并享受着,这却是最为危险的现象。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压榨着人们的有限的时间与精力,静下来、慢下来已然变得十分遥远。在精神高度紧张,生活压力无限放大的今天,人们更加倾向在工作之余借着上网刷微博获取轻松搞笑信息和软新闻来减轻自己的压力。
3.4把关人角色的多变
3.4.1把关人的概念
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最早提出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概念。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和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库尔特·卢因《群体生活的渠道》]后来怀特提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而不是“有闻必录”。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对流向广大受众的信息进行把关。
3.4.2传统媒体的把关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工业时代对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限制,当人们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对外界的的信息需求时,他们只能通过传统媒体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受众拥有知晓权(the right to know)[ 知晓权,美国记者肯特·库柏在1945年首次提出,从广义上看,知晓权是指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媒体也有传播信息的社会责任,因此,在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的存在是必然的。
在传统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信源几乎都被把关人垄断了,同时把关人也几乎掌控着信息产生全部的传播渠道。首先记者在面对大量的新闻线索与新闻素材时,他们往往不能“有闻必录”而必须做出取舍,选择采写符合把关标准的信息并进行加工,这是第一道把关。编辑在会对记者所写的稿件与新闻进行筛选与修改,符合标准的才会被选中,这是第二道把关。最后总编辑会对这些新闻稿件进行排版与修订,这个过程也需要一把关标准为原则,这是第三道把关。只有经过层层把关之后,新闻消息才会出现在广大受众的面前。这些把关人根据符合国家,社会、民生、审美等原则确定新闻价值,在同时考虑自身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对所有新闻素材进行筛选,充分发挥了过滤功能。他们对选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的译码、编码、解码的工作,小到稿件措辞标点,大到新闻是否报道,都要符合一定的把关准则。
这些把关人基本是由新闻工作者所构成,所以新闻专业主义在他们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把关效果也十分良好。但与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中铺天盖地的信息海洋相对比,这样的把关人还是少之又少,完全不能应付当下对信息的筛选需求。同时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只是单向传播,受众无法及时进行消息反馈,掌握话语权的只有少数人,普通大众无法使用媒介来传递意见。因此,传统媒体与其把关人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融入电子信息的流通中才能更好的守住自己的岗位。
3.4.3自媒体下的把关人
而严格说来,自媒体中不存在把关人。但在自媒体中,把关却依然存在,并且有一定的滞后性。自媒体中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随意并自主地发出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些消息源源不断地汇集起来,改变原有的把关程序,将原本的把关过程从信息生产之前转移到信息生产之后,造成把关效果江河日下。
关于自媒体的把关人,笔者认为现在有两类,一类,是延伸到自媒体中仍旧扮演传统媒体把关人角色的,如媒体中的依赖传统媒体的新闻推送;另一类,就是自媒体的用户,正在形成中的新的把关人。这两中把关人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泾渭分明的,而是相互纠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步发展的。
3.4.3.1网络平台作为把关人
自媒体中信息的传播一定会经过该平台的把关,新浪微博中的新闻推送就是反映微博作为把关人很好的例证。新闻推送的信息内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微博平台作为把关人的选择倾向。
以“头条新闻”中156条新闻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数据:
奇闻轶事类与社会生活类新闻占比较大,分别是47.4%和32.7%,而国家政治比较少,只有9条,经济法律也只有4条,明星八卦和军事科技是最少的。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图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把关人较为注重迎合受众的好奇心
现在社会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的增强导致了受众更加倾向浏览较为新奇的新闻,而把关人则充分迎合了受众的这种心理,数据中奇闻轶事类新闻占比最大就足以说明这点。
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大量信息充斥着人们的所处的社会,新的事物、新的现象随时随地都可能涌现出来。受众与外界的联络变得日益频繁,同时外界环境变化与受众自身利益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受众产生了强烈的信息需求,以便及时准确的了解外界最新变动。快速的社会生活节奏和巨大的社会压力导致人们心态浮躁,更多受眾选择在互联网上快速地浏览网页,充满着猎奇心理,选择奇闻轶事类的新闻,拓宽视野,放松心身。
另一方面,网络这种大众传媒更多的是功利性组织,经济收益目标是它们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从事经营性活动从而生存下去是它们维持自身发展的前提,它们必须赢得广阔的市场,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作为商品销售出去,获得较高的点击率。要达到这个目的,传媒必须迎合种种社会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各类信息产品或服务促使他们接受并喜爱,借此赢得市场。另一方面,任何信息的发布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要出发,以己度人换位思考才能避免自己做无用功。所以网络新闻把关人会推送大量的奇闻轶事来迎合受众的好奇心。
(2)把关人比较注重网络新闻的接近性
人们对自身生存发展环境与条件的关注导致了传播行为的产生。受众一般对自己生活圈子内发生的事情会更加有求知欲,因为这样的事对他们的生活有更直接的关系。而按照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一书中所提出的,强调了公众赋予了传统新闻媒体巨大的社会公权力,传统新闻媒体也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向广大民众传播社会信息。]的观点,媒体更多应该为人们提供新闻和信息,使他们了解更多的外部世界的变化,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图表中社会生活类新闻的较高比例表明把关人比较注重网络新闻的接近性。网络新闻作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提供者,其把关人应该更多关注度社会生活类新闻,服务于广大受众,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
(3)把关人较为关注政府官员的腐败
在本次网络新闻抽样中,仅仅出现4篇与政府官员有关的新闻,并且这四篇都是负面报道。这证明把关人较为关注政府及其官员的清廉与否,并有意识地实行自己对人民公仆的社会监督权利,把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置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有利于防止腐败和一切不正之风,有利于促进政府官员的清正廉洁。
但是,过多的负面报道不利于受众树立对政府及其官员积极的印象,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从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写道,群體冲动、易变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它们的感情总是很偏激,容易受刺激因素支配,并且它的反应会不断地产生变化。[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虽然这有些偏向于“魔弹论”,但是关于政府官员的过多负面新闻,会使大众对于政府及其官员产生仇视心理,质疑政府的工作,导致社会秩序紊乱,不利于社会安定与进步。
(4)把关人充分利用了长尾效应[ 长尾效应,2004年10月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don)首次提出,他认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而在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
在本次抽样中,军事科技类新闻,明星八卦类新闻,政府官员类新闻,人物通讯类新闻以及经济法律类新闻数量都偏低,但是这些新闻加起来总和占新闻数量总体的20%左右。由此可见,虽然奇闻异事新闻与社会生活类新闻占据人们需求的主体地位,但是把关人善于运用长尾效应,推送许多关注率偏低的新闻,把握这部分小众市场,吸引大量受众,避开与对手的竞争,开拓属于自己的“蓝海”。
(5)把关人仍较注重承担社会责任
从树状图中以看出国家政治类新闻占比虽不高,却排名第三。由此可以分析出把关人要考虑经济目标,也把十分看重宣传目标,注重承担社会责任。民众享有知情权,虽然可能只有少数受众极为关注国家政治类新闻,但网络新闻媒介仍然应该推送一定数量的此类新闻,以完成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从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自媒体中把关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媒体受众,却仍然把在对信息进行着把关与筛选。
3.4.3.2受众作为把关人
传统媒体中,只有在把关人层层筛选信息后受众才能接触到信息并且不能及时做出反馈。但自媒体自诞生之日起就充分赋予了一般大众传媒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mass media)[ 传媒接近权 ,1967年美国学者J·A·巴隆在《接近媒介——意向新的第一修正案权利》一文中首次提出,他认为一般社会成员运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大众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接受者,同时彼此间还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这种双向传播的性质促进自媒体传播中信息的快速传播。
在自媒体中,每个个体都不能忽视,因为自媒体平台本身就是由亿万个自媒体用户所构建。由于自媒体平台的搭建,普通民众拥有强烈的自主性与交互性,也进入把关的行列。普通民众发布消息不需要任何人的批准,可以自行选择表达方式以及是否发布。普通民众会按照个人的情感、需要、爱好、兴趣等自主的发布信息,这里有第一次的把关;在信息的流转中,其他接收的用户再依照自己的把关标准,确定这条信息是否有传播的必要进而选择是否转发这条信息,这是第二次把关;最后,多数民众高度关注的内容会升级为“热搜”或者“热门话题”,再接收广大网民的把关与筛选。因此,自媒体时代每个普通民众都在进行着对信息的把关。由于他们不具备专业性,因此,把关的尺度可能有大有小,标准可能多种多样,这就造成了自媒体把关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信息流通的风险性。
3.5应对策略
3.5.1政府积极净化互联网网络环境
当前,互联网已是大势所趋,自媒体的发展也已成气候。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媒体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来说比较欠缺,无法可依导致网络信息传播乱象愈加猖獗。面对自媒体中由于把关人角色变化而引起的种种乱象,政府应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完善现有的网络法律法规,只有前瞻性地加快立法,网络监管才有法可依,网络发展才能健康稳定。
同时,要加强对广大网民的教育力度,提升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网民的整体素质,丰富广大网民的精神世界。
3.5.2媒体保证自己的公信力
自媒体自身在新闻的报道中有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没有专业的采编团队,没有系统的报道经验,没有较高的公信力,这些问题致使其不能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新闻作品,也不能进行有深度的采访解读或大型深度报道。因此,大众传媒可以积极与自媒体联手,互通有无,在自媒体平台上顾到受众参与的欲望,提升关注度,在节目的深度及专业性上做出新颖又真实的新闻。同时自媒体也应加强自律,相互监督,坚守自己把关人的地位,维护网络空间的绿色。在信息的筛选中,要做到信源真实,渠道清楚,内容积极向上,每条信息都落实到人,责任划分清晰,杜绝恶性竞争。作为当今社会大众传播的重要渠道,媒体“把关人”应当更加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持守“把关人”的准则,在日常的工作中逆流而上,权利维护新闻的公信力,对受众负责,保证信息传播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5.3受众加强自己身为“把关人”的责任与意识
网络时代,受众不再是传统的受众,同时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因此,受众一方面在信息的生产过程中要做到不捏造虚假消息,从源头上保证消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当网民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传播转发某些消息,以免造成混乱,引起不必要的动荡。受众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把关人地位,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断加深自我学习,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与筛选,积极维护网络环境。也积极参与对自媒体中不良信息的监督
4结论
从报纸、电报发展到电视、收音机,再到电脑,手机,互联网,我们的传播工具一直在向前发展,在享受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对自媒体发展中的问题视若无睹,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其发展不完善不成熟的表现,还需要我们对此不断改进和规范,这是当下十分紧迫的问题。
当信息把关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地位或者他甚至并不具备把关人的专业能力时,会发生什么?显而易见,会有一系列难以控制的事情发生,如信息娱乐化,低俗化信息的泛滥与无效导致的信息噪音。信息匮乏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生活在信息泛滥的世界却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这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原意的。因此在问题还没有变的那么复杂与不可控制之前,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做出对应的措施就显得十分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