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探究

2019-10-24郭秀艳

中国教育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家长

郭秀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作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是推动民族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也应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进行专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学校已经做了很多年, 但近年来我们也慢慢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 教学比较随意, 全面性、系统性不强。比如针对古典诗歌的教学, 在这个门类下, 其教学资源也是浩如烟海的, 选择哪些材料才能让学生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就是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 我们的教师往往会选择个人擅长或喜欢的诗人大讲特讲, 个人倾向性很强, 虽然局部的教学都是生动、富于感染力的, 却无法让孩子形成中国诗歌文化的整体概念。比如有的教师对唐诗中的山水田园诗喜爱有加, 而对其他内容介绍得就少, 那些能够与边塞诗产生共鸣的孩子就有可能错过产生兴趣的年龄。只有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文化传统, 孩子才有可能遇到与自己“有缘”的内容, 从而打开只属于他的中华传统文化兴趣之门, 因此全面性、系统性是必要的。再有, 教学上的随意性造成了与学生认知能力脱节, 比如有喜爱古典散文的教师会拿《古文观止》作为中华古典文化的入门读物, 这部书中的大部分篇章都超出了多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为普及的小学生入门教材是值得商榷的。另外, 作为完整的一大类教学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与其他课程是有交集、有重叠的, 比如与语文学科就有大量的内容重叠, 在教学目标上很多地方又接近思品课, 为什么要开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而不是选择各科渗透, 与其他各科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在教授前必须心中有数。

其次, 沿着上述思路想下去就会发现另一个问题, 即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整体把握不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上, 教师除了要发展自己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外, 还要对传统文化的各个门类有基本的了解, 最终要形成一种整体认识。这种认识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具备的, 因为在师范教育的过程中, 在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 在對教师的教学要求中, 都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很多必要的教学内容缺教师也是常有的事。

再次,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创新不足。长期以来, 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主要以介绍为主,IMG_256教师讲, 学生听, 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实践活动不发生联系, 往往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除了个别原本就十分有兴趣的孩子外, 多数孩子兴趣不足, 只是在被动地接受。

因此, 近年来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着重针对了上面三个问题。

一是为了避免教育教学的随意性, 我们边研究边进行了课程的开发, 使之具有课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这包括课程目标体系建设, 课程内容的选择, 学校将已有的传统文化课程群与学校整体课程构建相融合, 建立了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 适合学生各年龄段的认知水平。我们还以项目研究为引领, 从学校课程的顶层架构入手,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学校的整体育人体系中, 理顺与各科教学的关系。学校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教育为重点, 按照“积累、养德、健体、尚美”四大领域构建传统文化课程群。其中遵循“经典积累, 浸润人文素养;经典养德, 塑造健全人格;健体尚美, 提升综合素质”三条主线, 精选最适于学生发展的内容, 构建了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研发体系。

二是在有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后, 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深刻、施教能力不强就成了最大的问题。我们先是进行了专门的培养工作, 选培一些有潜质的教师作为种子教师,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传统文化学习交流活动, 提供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近年来我校不惜资金, 安排数十名教师走进山东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国学班学习, 走进北京、天津、湖南、广东等地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 提高了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同时校外借力, 学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校做讲座,讲授传统文化课程;学校通过网络资源组织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让教师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提高认识。

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课程实施与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比如, 在名句名篇的教学上, 我们结合年段学生特点, 把名句和名篇进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编排, 这些内容篇幅很短, 易于理解, 是精华中的精华, 材料本身就有经典的力量。我们把学习时间打散, 每段时间都不长, 采用了四种“接受方式”:早诵经典、午吟经典、课前名言、美文欣赏, 主要靠读、吟和品味, 教师的讲解较少, 这些内容经过反复吟诵后, 往往其意自明, 而且能够深入孩子的内心, 这也是古代蒙学的主要方法。我们还以《弟子规》的词句为主要蓝本, 结合思品课的教学目标, 编写了一套小学生行为规范,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当然, 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是在各种选修课及各种活动中渗透的, 比如我们会打破年级和班级界限, 按水平开设象棋、围棋、舞蹈、书法、剪纸、京剧、国画等选修课或学生社团, 学生自主选择, 自愿参加。

另外, 我们还带动家长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通过培训讲座、家长沙龙、网络学习等方式, 引发家长的学习兴趣, 提升家长的传统文化素养, 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文化氛围;学校还邀请家长参加一年级新生入学式——“开笔礼”;成立学生、家长都参与的“国学堂”, 利用QQ群和亲子活动定期组织交流研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印发《力行弟子规家校联系手册》, 用中华传统美德做标尺, 及时衡量和反馈学生居家、在校、在社会的表现;开展“晒家风, 晾家训”活动, 把德育、家庭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为一体;定期开展亲子诵读、亲子才艺展示等教育活动, 评选“书香家庭”“优秀家长”。

(作者单位:辽宁省凌源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家长
家长错了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