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耕还林20年的宝塔绿变

2019-10-24

西部大开发 2019年9期
关键词:南泥湾林草覆盖率

1999年以来,宝塔区作为全国退耕还林的发祥地,20年来积极响应党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县区的有利机遇,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区域生态建设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

生态效益明显好转。全区退耕还林106.8万亩,森林面积由190.1万亩增加到249.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6%提高到46.92%,林草覆盖度由46.7%提高到68.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0.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了45个百分点。重点治理区已经达到了不下山、泥不出沟。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前的1.4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0.35萬吨/平方公里/年。常年平均降水量由450毫米增加到580毫米,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由退耕前的年均15次减少到年均3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38天提高到315天。2005年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2006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区,2017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退耕前。冯庄乡薛张流域内全是荒山荒坡,林草覆盖率只有18%。”冯庄乡乡长杨树伟说,“退耕后经过20年的不断种植养护,流域内林草覆盖率已经达到90%以上。”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国家兑现退耕还林钱粮补助从时间和资金上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区累计兑现钱粮补助10.9亿元。农村人均受益4980元。苹果、蔬菜、养殖三项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2018年底苹果面积达到49.75万亩、产量29.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65万亩、产量18.1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1亿元,三项产业总产值达到2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退耕前的1313元增加到10856元。

回想起当年退耕还林的政策实施,宝塔区退耕办主任艾小敬动情地说道,“那时候,退耕还林很多村民都不理解,害怕政府退耕还林不给补钱,地也产不出粮食怎么过光景。很多村民都在质疑政策能不能实施,后来有中央资金的大力支持,才推动了退耕还林的发展。”

近20年的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在延安投资最大、实施期限最长、覆盖面最广、群众得实惠最多的生态建设项目,全市有80%以上的农民受益,截至2018年,退耕户户均获得补助3.9万元,人均9038元。

社会效益影响深远。实施退耕后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倒山种地、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向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转移。对加快城镇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去往南泥湾的路上眼前尽是“绿树葱茏,荷花相映……”江南美景。“退耕还林以后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退耕以前山地全部开垦,农民广种薄收,一到雨季泥沙还大。”回忆起当年的退耕情景,74岁的侯秀珍老人动情地说,“社员不认同,我们7个党员带头千,那时候我还是驻村干部,作为一个党员我有义务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后来国家把退耕的补助发了下来,就把村民的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南泥湾三台村老支书王福亮说,“每亩地补160元在当时已经是不小的数目,庄稼收成好的时候也不一定能收入这么多钱。”自从有了退耕还林收入,村民就不再只有种地这一种收入。有的在家搞养殖、进城打工,收入也变得多样化了。

宝塔区退耕办作为区上专设的退耕还林工程组织实施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退耕还林(革),封山禁牧,个体承包,以粮代赈”十六字方针,充分发挥生态建设排头兵作用。为全区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延安率先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后。全区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10.31万亩,基本实现了应退尽退。“20年的退耕还林绿了青山,也让农民看见了金山银山。”

猜你喜欢

南泥湾林草覆盖率
南泥湾大生产大会暨中国品牌南泥湾计划高峰论坛举办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把脉”林草资源 山西绘制林草生态“地图”
青海省成立林草有害生物防控专家委员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2025年林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彭阳县“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及推广工程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电信800M与移动联通4G网络测试对比分析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影响因素分析
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