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为残疾人刨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2019-10-24陈宇宏

西部大开发 2019年9期
关键词:残联聚力家庭医生

陈宇宏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伴随新中国前进的步伐,我国残疾人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陕西省残联自1989年成立以来,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和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残情、具有自身特点的残疾人事业发展之路。

过去的五年,是陕西省残疾人事业资金投入最多、普惠特惠政策覆蓋最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最快、残疾人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五年来陕西残疾人事业硕果累累,比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每年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率先在全国建立

“两项补贴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后来上升为国家福利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促进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等等。

近日,围绕残疾人事业发展,本刊记者专访了陕西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相红霞,通过与她对话这一话题,进一步了解陕西残疾人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记者:相书记,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想请您从国家层面,为我们讲一讲70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相红霞:很高兴借这个机会,向广大读者介绍残疾人事业及发展历程。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由于先天生理、心理或智力的缺陷,由于疾病、战争或意外事故,我们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新的残疾人产生。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陕西有249万残疾人。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人权和人格尊严,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后。残疾人在政治上获得了和其他人一样的地位,享受应有的公民权利和义务。1953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盲人福利会,1956年成立了中国聋哑人福利会。1960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的重大举措。1984年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987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1988年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1991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进入21世纪,国家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残疾人事业全面提升。200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同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2014年、2019年总书记两次会见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他深刻地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等等。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饱含着对残疾人的特殊关怀厚爱,为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残疾人工作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覆盖数千万残疾人口,包含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儿童康复补贴等内容的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将数百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精准施策、特别扶助;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高度重视和关注每个残疾人的健康问题;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托底补短工作;各行各业、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努力消除障碍。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得到更好实现,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残疾人事业整体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2018年8月召开的陕西省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推进“五个聚力”的工作思路和建设“活力残联、贴心残联、阳光残联——三个残联”的目标。我们想请您谈一谈“五个聚力”和“三个残联”的基本内涵。

相红蠢:残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我们把团结动员残疾人共创美好生活作为使命。提出了推进“五个聚力”的工作思路。具体地说,在“聚力政治引领”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残疾人事业发展,引领更多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在“聚力脱贫攻坚”上,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织密筑牢社会保障网,以实际成效兑现“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在“聚力精准康复”上,建设多元化、广覆盖的服务网络,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在“聚力民生保障”上,以“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为总揽,推动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的服务网络。在“聚力环境建设”上,把法治、无障碍、信息化和助残环境等,作为着力点来抓。

为了让残疾人组织在改革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我们制定残联改革方案,紧扣“三个残联”加强自身建设:在建设“活力残联”上,围绕强“三性”去“四化”,推进残联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在优化职能、提升能力、健全机制上积极探索,并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形成残联系统的“一池活水”;在建设“贴心残联”上,积极适应时代变化,推进残联工作在线上线下有旗帜、有组织、有服务;在建设“阳光残联”上,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残疾人服务事项清单式管理,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推进“五个聚力”、建设“三个残联”,是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牢牢坚持和把握的。坚定这一思路和目标不动摇,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一年办成几件事,积小胜为大胜,就能够实现全省残疾人事业的赶超发展。

记者: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贫困残疾人是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短板。请相书记谈谈残联如何凝聚力量,为残疾人奔向小康助一臂之力。

相红霞:去年以来,面对纳入建档立卡的23.5万贫困残疾人。我们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让他们在脱贫中有意愿、有能力、有渠道。重点在激发内生动力、解决特殊困难、实施增收项目上采取措施。在咸阳武功召开全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先后开展了产业扶持助残脱贫等12个专项行动。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残工委成员单位的配合支持下。残联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在助残脱贫上迈出坚实步伐,去年全省脱贫残疾人8.9万人。

在助力贫困残疾人“想脱贫”上。我们组织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进村入户。宣传脱贫政策和残疾人可扶持可脱贫的真实案例,在媒体开设“脱贫攻坚、精准助残我们一起行动”“残联理事长讲扶贫故事”“脱贫路上”等专题栏目。会同省扶贫办开展了“自强自立不畏难,我要脱贫奔小康”的残疾人脱贫和助残脱贫典型宣讲活动,坚持到县、进村,举办了8场报告会,86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贫困户及亲属代表,共计2400余人参加。宣讲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3名省级领导批示肯定。

在助力贫困残疾人“能脱贫”上,坚持以解困促脱贫,重点实施了“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行动”、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及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500万元,对1250人次贫困重度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已实施4926人次。全年将为16809户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改造。累计为71.1万名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档案,22.6万名有需求的残疾人享受到基本康复服务。

在助力贫困残疾人“稳定脱贫”上,我们扎实落实《陕西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突出抓好贫困残疾人阳光增收、电商扶贫等项目落实。目前,投入500万元用于电商扶贫,已有98名残疾人开设网店,73名在电商产业链就业。投入1200万元,全年建设60个基地,带动1800多户有效增收;各市、县已自建扶贫基地43个,带动1083户贫困残疾人实现增收,我省经验在全国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逐年减少,但贫困残疾人占贫困人口总数逐年增高,去年为12.13%,今年是17%,预计明年将达到25%。下一步,我们将以全省开展“三比一提升”为契机,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以产业扶持和托养照护为主要抓手,继续实施好残疾人托养服务、贫困残疾人阳光增收扶贫及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项目,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精准发力、持续发力,推动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记者: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是基本民生问题之一。也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残疾人康复工作中。我们取得了哪些好的经验?具体是怎样做的?

相红霞:去年以来,我们对全省地市开展了全覆盖调研。调研中发现,全省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少、规模小,康复人才缺口大,精准康复服务作为一项全新工作,县级以下对如何实施普遍心中无数。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依托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思路,科学设计工作方案,形成相对统一的工作“模板”,经试点完善后推开。这个“模板”可以概括为“精准康复一、二、三”。

“一”就是制定出台《陕西省残疾人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录》,把应当由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提供的康复服务内容,按照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指导的服务定位,依照残疾类别明确细化为79项服务内容,解决了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不知道服务什么、无法界定培训内容等问题。“二”即出台两个文件。明确要求县级要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名义出台精准康复服务《实施方案》;以残联和卫健部门名义出台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三”即优化行政推动流程、签约服务流程和筛查工作流程,有效地解决了县级及以下“没千过”“不会千”的问题。

为了检验工作方案的可行性,增强可操作性,我们进行了两轮试点完善。两轮试点的成效证明,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思路是正确的、可行的,《服务目录》是贴合基层实际、符合残疾人需求的,试点形成的工作模式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我们在推进精准康复服务中立足实际,创新模式,注重实效,探索形成了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陕西模式。中国残联在我省召开全国现场会,并专门发文推广陕西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进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公共卫生签约服务、传统残疾人康复政策项目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签约率、覆盖率,变“陕西路径”为“陕西品牌”,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作出不懈努力。

记者:2021年陕西将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全国舅}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这是国内首次同城同年举办全运会和残运会。我们想请你谈谈残联围绕“办责精彩、参赛出彩、发展添彩”的目标。需要做那些工作筹备。

相红霞:办好这次运动会,既是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对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精神风貌的一次展示。省委、省政府和筹委会研究确定了“党委领导、政府组织、属地管理、统筹推进、协同配合”的办会模式,“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岗双责”的运行机制,“同步部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的决策保障机制。目前,残运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

围绕实现办赛精彩的目标,我们协调制定了筹备工作总体方案,督导编制职责清单、任务清单、筹备工作计划。正在筹划开闭幕式概念策划方案征集及会歌、会徽、吉祥物、火炬式样、主题口号征集工作,比赛场馆和周边社会环境无障碍建设等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围绕实现参赛出彩,我们立足与东道主地位相匹配的成绩这一定位,重点抓好残疾人运动员集训,巩固优势项目,提升潜在项目,填补空白项目,争取在家门口赛出好水平,在今年的系列赛事上力争也要摘金夺银。

围绕实现发展添彩,要通过筹办工作的推進,带动各级为残疾人提供可选择、便利化、参与无障碍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带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带动社会助残环境建设,使更多人加入到扶残助残行列中来。

随着天津残运会的胜利闭幕,筹备正式进入了“陕西时间”。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省委、省政府和筹委会的领导下,奋力朝着“办赛精彩、参赛出彩、发展添彩”的办赛目标迈进,努力把残运会暨特奥会办成一届非凡卓越的体育盛会、人文盛会、成果盛会和动员盛会,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记者:今年是陕西省残联成立30周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立足这个新的起点。请您谈谈今后—个时期残联工作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相红霞:在省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我们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省情残情,提出了未来五年我省残疾人事业处在“承上启下的交汇期、追赶超越的攻坚期、大有可为的机遇期”这一重要判断。我们要抓住用好这些有利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新的光辉业绩。

我们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完成《陕西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目标任务,残疾人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残疾人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到2023年,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制度健全并常态化实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在残疾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康复全覆盖、出行无障碍,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与全省人民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成果。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国残联的有力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五个聚力”、建设“三个残联”,团结带领残疾人走向脱贫解困、共奔小康、同心圆梦的新时代,为残疾人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以实干和实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猜你喜欢

残联聚力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凝心固本 引智聚力 创新开拓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阿拉善左旗 “党建+”激发社会发展新动能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改名后的聚力 如何改变尴尬地位?
新加坡逾六成基层医疗医生 成功注册为家庭医生
三金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