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班制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24周庆文

成才之路 2019年26期
关键词:进步学习方式高中数学

周庆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走班制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入和应用走班制模式,为学生带来新颖、个性的学习方式,以此兼顾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发展和进步。文章对走班制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走班制模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方式;发展;进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6-0077-02

走班制指的是学科教室与教师保持固定,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与接受能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班级上课,而且不同层次的班级要求与教学内容不同,考试与作业难度同样有所差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走班制教学模式与分层教学有机融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和束缚,让学生找准个人定位,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课程。

一、科学划分学生层次,做好走班制教学准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先科学划分学生层次,做好实施走班制模式的准备。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分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数学基础、成绩、学习能力等,选择适合自己能力与水平的层次。通常分为优等生:基础牢固、接受能力强、反应敏捷、思维活跃;中等生:基础一般,学习踏实认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困生:基础薄弱,学习和接受能力不强,缺乏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时,教师需先考查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等内容,然后将他们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优等生函数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性较高;中等生的函数基础一般,但学习态度比较端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一般,但具有一定自主学习意识;学困生的函数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待训练和提升,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教师需做更多的引导。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主要通过学生的函数知识基础划分层次,为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让学生根据个人层次选择相应的教室和教师进行学习。

二、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初步落实走班制模式

教学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组成。对高中数学走班制模式而言,教师同样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切入,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在不同的教室内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由学生根据个人层次选择恰当的教室与教师,初步落实走班制模式,让学生都能找到努力方向与前进的目标,使其自觉踊跃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三维教学目标制定分层目标。其中学困生需要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能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中等生可以通过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稳定性,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通过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优等生要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与意义,明确事件发生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随机现象与现实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

在明确的分层目标导向下,学生将会根据自身层次,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升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他们以固有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新目标,從而改善学习成效。

三、课堂教学内容分层,践行走班制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走班制模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内容,不同教师在不同教室内讲述不同的知识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教材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分为三类,A类是基础知识,如:公式、概念等,要求学生均掌握;B类是重点知识,优等生熟练运用、中等生掌握、学困生理解;C类是难点,优等生突破、中等生简单理解、学困生不做要求。

例如,在进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材,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其中A类知识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以及象限符号。B类知识是通过概念的同化与精致过程,推动学生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定义域与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合,突出单位圆的作用。C类知识则为用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描述三角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符号。同时,教师可利用“班班通”的几何画板,改变角的位置,为学生提供充实的直观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将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做分层、分类处理,是对走班制教学模式的践行。学生则依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均有所收获,并获得长足进步。

四、设置分层数学作业,拓展走班制模式范围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实施走班制模式,离不开分层作业的设置和辅助,它不仅能检测学生能力和水平,还能帮助学生找到薄弱之处,以及适合自己的作业,并向高层次作业发起挑战。因此,教师应用走班制教学模式时,应设置层次性作业,以拓展走班制模式范围,通过作业提升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自信,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例如,在进行“等差数列”教学时,教师可设置以下作业:(学困生)已知数列{log2(an-1)}(n∈N*)是等差数列,a1=3,a2=9,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分层数学作业,为学生布置明确的作业任务,让他们根据自身水平与能力思考、分析和完成,并鼓励学生挑战高层次作业,以拓展走班制模式范围。

五、教学评价分层处理,深化实施走班制模式

评价作为教学的最后一环,同样至关重要,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估。在走班制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处理,在评价各个层次学生时,要从他们的原始位置出发,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多鼓励、肯定和赞扬。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深化实施走班制模式。

例如,在进行“直线的方程”教学时,学习新课后,教师需对学生做统一评价。如学困生是否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是否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及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中等生是否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优等生是否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能否根据条件熟练求出直线方程。同时,为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的进步程度,教师可以共同设计一份试卷,试题根据教学目标划分成三个层次,其中60%是基本题,剩余为提高题和综合题,且基础题要适当降低难度,提高题留有发挥空间,综合题难度较高。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运用层次化的教学评价和试题,可以让学困生收获一定的喜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中等生的能力得以拓展,优等生则形成全面、系统、周密的分析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走班制教学模式是一个新的尝试,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亟需完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发现和创新,确保走班制模式的真正落实与贯彻实施,进而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穆林云.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的问题及对策[J].教书育人,2018(22).

[2]赵晓利.高中数学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

[3]韩庆.对高中数学实施选修走班制教学的思考——以乌鲁木齐市101中学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4]蒲先磊.普通高中走班制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进步学习方式高中数学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