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教学背景下中职服装毕业生专业成长情况剖析

2019-10-24叶多多吕玉玲

成才之路 2019年26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问卷调查毕业生

叶多多 吕玉玲

摘 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往届毕业生对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设置、技能培养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分析毕业生工作后在专业成长、专业对口及专业适用率等方面的情况,提出推进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为企业培养适用型技能人才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专业成长;问卷调查;适用型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6-0050-02

一、问卷调查背景及设计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福建省教育厅在《关于做好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规划的通知》中,要求“采用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将企业生产经营或服务流程,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和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实施教学”。

当前,中国服装产业面临转型升级,急需大批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服装专业技能型人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职学校务必将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进行重组、调整与改革。因此,本文通過“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往届毕业生调查问卷”,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期间开展问卷调查,对往届服装专业毕业生群体的就业现状进行调研,针对“毕业生首次就业稳定性不高且易改行、专业能力不强、综合素养不够”等症结现状进行问卷设计,从“是否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是否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否能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三个角度,进行调查、分析与思考。

二、问卷调研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对回收上来的纸质及网络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现将相关调查分析归纳如下。

1.往届毕业生就业与岗位选择的现状分析

目前,各大服装企业急需技术技能型人才,但调查显示,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不高,在服装专业岗位工作的持续性不强,工作一段时间后容易转岗或转行,只有约33%的毕业生在服装专业岗位上工作至今。更换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中,有一部分是因为自身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不够扎实,工作后发现综合能力不够,对于所学技能只会“按部就班”,进入服装企业一段时间后选择从专业岗位上转岗就业,另有一部分是因为自身缺乏技术人员应有的耐性与执着精神,倾向于“少付出多回报”的消极心态,工作中难以顾全大局及服从管理,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服装企业对毕业生在专业性上培养与发展的期盼热度。

2.往届毕业生回顾所学服装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情况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时尚业发展迅猛,服装产品年轻化、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以及高级定制等原创产业,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及我国一线城市服装企业的主流并在持续发展。对于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众多电子信息化与时尚年轻化相结合的工作岗位正虚席以待。从调查数据不难看出,如今中职服装课程设置需根据审美与技能相互融合的新兴产业趋势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不是机械复制型地学习,而是引导他们熟知服装流行时尚,不断提升审美内涵,在掌握所学专业内容后,还能对服装产业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因而,教师不仅要在“服装造型审美”和“专业电脑软件”的相关学科中,还需要在“服饰历史文化”与“服装面料研究”等学科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服装行业综合素质与内涵,引导学生热爱服装专业并自带探索精神,以适应更多元化的工作岗位,提高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往届毕业生对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认知情况分析

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时不仅重视中职生拥有的职业技能证书,而且看重中职生的职业素养。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对自身的职业素养认知度有了明显提升。职业素养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职学校只有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才能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出真正的技术型人才,否则会对中职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及就业情况产生影响。

三、问卷调研结论与实施对策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是全国职教会议提出的指导思想。只有明确课程改革目的,才能消除目前中职毕业生就业的不稳定因素,提高就业质量。为保证就业稳定性及专业发展的持续性,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中职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依据目前调查结果,以下是针对中职服装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提出的实施对策。

1.进行服装业内岗位的调查和预测,增强中职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课程设置改革应秉承“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学校一贯办学理念”的宗旨,了解企業实际紧缺的岗位和技术工种并进行统计规划。专业课程内容应以项目训练为主,贯穿相关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通过实践对专业技术、岗位职能等都有更深刻的了解,并通过模拟团队合作及评价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专业意识。

2.加快服装专业课程的更新与开发,提高中职生专业技能与竞争实力

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学习基础薄弱,个性差异较大。因此,课程改革要以摒弃“应试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和信心,发挥其爱好和特长为初衷,不仅在专业课程上增加“美学意识提升”及“电脑软件操作”等适应现代化岗位的技能教学,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必须具备多元化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才能适应业内竞争。

3.鼓励教师拓展教学内容,提升中职生的专业意识与综合素质

中职教师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开发若干专业拓展类的选修课程,如服饰搭配、面料加工、艺术鉴赏、传统技艺、品牌策划、门店陈列、营销心理学等。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服装行业专业意识,增强学生的服装行业综合能力,从而拓宽职业素养的训练空间。

4.拓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加大对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

中职学校应依照当今就业趋势,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让学生经过基础专业知识学习后,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与实习。通过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学生能够对社会和职业有更多的认识,进而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就业适应能力。中职学校要让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在项目化教学中模拟“在岗”接受全面锻炼,通过调整他们的行为习惯达到“先做人、后做事”的培养目的,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吴涛.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EB/OL]. http://www. chinanews.com/gn/2014/02-26/5887231.shtml.

[2]孙延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6).

[3]宋一梅.破解企业技工荒难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

[4]苏兆伟.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职业素养培养对策探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5]魏雯.关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探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6]张岩国.浅析中职教学新模式之项目化教学[J].职业.2013(18).

[7]宋志彬.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8]施捷.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多维结构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3(33).

[9]王芳.培养中职学生动手能力的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问卷调查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