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研究

2019-10-24仲慧君

成才之路 2019年25期
关键词:质疑创新思维语文教学

仲慧君

摘 要: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样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文章阐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并从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创新氛围,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展开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剖析,旨在提升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情境;想象;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5-0051-0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作为肩负人才培养任务的学校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更要注重基础学科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具体从语文教学来看,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和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没有被开发出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教师紧随时代潮流,转变教學观念,突破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1.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答案,死记硬背。这种方式虽然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但是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形成直接接受答案而不愿思考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教师必须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自己所学和掌握的知识并加上想象来解答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尝到积极思维的甜头,求知欲自然而然愈发强烈,从而不断提高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让学生打破从单一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让学生告别死读书、读死书。教师要使每个学生的口、耳、脑都能得到解放,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对象,确定学习的时间,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厚积薄发,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对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是需要引导的,在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如果选择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就会抑制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这样做看似教师完成了教的任务,学生完成了学的任务,但实际上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反而让学生有了很强的依赖心理。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厌恶学习语文,对语文学科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主动带领学生认识、发现新事物、新知识,正确、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应首先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再引导学生用创新思维进行二次认知、理解,最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思维,寻求新的答案和可能性,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的养成。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人类知识的更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大,单纯传授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必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深刻进行反思: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否忽略了什么?答案显而易见,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时代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二、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1.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大家知道,影响学生创造性能力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学中可发现,教师越是严肃、越是一言堂,课堂氛围就会越压抑。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并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但学生如果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对这位老师的课产生浓厚兴趣,并且会发自内心地想要深入学好这一门功课,在遇到困难时也会展现出自己钉子般的钻研精神。由此可见,营造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要善于创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但要做好外在环境的美化如班级的装饰等,更要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的欲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并适时点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要学会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自主弄清一些问题后,教师再提升问题的高度,对学生进行点拨,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培养创新意识。

3.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往往喜欢天马行空地幻想,这是十分重要的特质。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这种特质,同时通过多种方法正确引导,启发学生在正确的指引下,在联想中不断获得思维的历练。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探索欲和挑战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战胜困难获得成功。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指引,让学生可以顺利打开想象的大门,进而通过分析、对比、筛选等思维活动,最终形成成熟的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质疑,让学生学会自己读文、自己设疑、自己解疑。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激发学生大胆求异的热情,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敢于向固定答案和书本问难,然后自主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逻辑结构、感知语言和结构的特点基础上,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打破框框,做到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

三、结语

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要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倡导大胆质疑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实奠基石。

参考文献:

[1]陈亚丽.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文教资料,2019(16).

[2]李健秀.以创新思维引领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8(03).

[3]乔德祥.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J].现代语文,2017(10).

[4]冯文全,孙丽敏.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与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16(01).

[5]李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2013(01).

[6]张金保.语文教学之“自由”与学生创新思维之培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7(02).

猜你喜欢

质疑创新思维语文教学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