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班牙作家眼中的九十年代中国东南面貌

2019-10-24□陈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何塞游记旅途

□陈 谦

一、引言

何塞·欧贝赫罗出生于1958年,是西班牙现当代作家,其作品涵盖小说、故事集、诗歌、戏剧、游记及散文。1998年因游记作品《China para hipocondríacos》获得“el Premio Grandes Viajeros(大旅行家)”文学奖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在旅途期间一直做着旅行记录,1998年获奖后,在西班牙全球报EL PAíS上曾发表说:做旅行记录的初衷不是为了写书,而多年后才意识到这些其实已经是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也出于欧贝赫罗先生认为自己是一个生性多疑之人。

何塞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东南部完成了长达两个月的旅行,到中国的第一站是香港(当时香港为英国殖民地),随后去了南京大学学习中文一个月,期间游览了无锡、苏州和北京,这一个月的学习铺垫对他了解这个遥远的国度的百姓特质、消费物品、文化风俗有极大的意义;之后一个月的旅途是和他的同伴蕾娜特(Renate)一起完成的,范围主要在中国东南部。

这位欧洲作家将其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南部的印象真实地记录在这本游记中,旅途中,他与当地农民接触,多方面了解当时的中国社会及政治、经济现状,同时也备受当地人的好奇目光。

二、旅途路线及目的

从叙事层面分析,何塞在作品中提及“两年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纪念胡耀邦先生”推测,其在中国的旅途时间应该是在1991年。作品以西班牙语第一人称陈述式现在时编撰,而提及中国历史或神话故事如明朝吴三桂、嫦娥奔月等时采用的是过去时。而东南部旅途路线为:香港—桂林—阳朔—成都—乐山—西昌—晋江—丽江—大理—昆明—香港。何塞此次旅途的目的是为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寻找自己,他害怕一直在同一个地方会越来越迷失,同时,他也想要了解其他的生活方式,想要体验欣赏不同风景时的喜悦,期待冒险的他抱有对远方的想念并期待体验在他乡时才会有的思乡情。而旅途的目的地为中国则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这跟他所去过的所有地方都不同;二是在新闻中得知中国仍十分贫穷,如印度或是其他一些非洲国家般,而人类会死于饥饿在他认为实在难以忍受。

三、旅途影响

前一个月主要是在南京大学学习中文,在出发之前,他曾网上查询资料并购买相应旅游指南书等,“陈老师”曾帮助他购买去往北京的车票以及其他东西,在该章节中“陈老师”为主要人物。后面阶段是他的伙伴蕾娜特,旅途对二位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而负面则主要体现在对他们的食物以及生活方式的担忧,如:味精、鹅肝的制作方法等;正面则主要体现在欧贝赫罗对重返中国的期待。

四、交通工具对国家生活、经济的反映

旅途中一个最直面反映国家生活、经济等现状的体现为交通工具。何塞在后半段整个东南部旅途中,除了从桂林到成都乘坐的是飞机,其余交通工具主要都为火车或汽车。在他看来,火车很好地体现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主义,在中国旅行不乘坐火车便无法对中国有最基本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看法,火车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让他意外的是,火车上上厕所前需要向乘务员要厕所钥匙,而通常都会被拒绝。欧贝赫罗先生认为从这个角度看,社会主义是失败的。相反,客车则反映了当时中国积极的一面。前往乐山的客车上农民妇女们给蕾娜特挪出一个空位,甚是淳朴。此外,三轮车和三轮摩托车也是当时东南常见的交通工具。何塞觉得三轮车很慢也存在安全隐患,与主人的讨价还价无疑也是文化冲击的体现。

五、作品记录中国东南部生活面貌

从结构角度看,何塞以第一人称讲述者的身份编写作品,其余人物为配角。作品共有21个章节,其中两页为作者旅途期间拍摄的照片,包括给当时的一个小孩拍下的照片(承诺回西班牙洗出来之后寄给小孩)以及大理某咖啡厅的外景照,还有在阳朔街道上拍的集市的照片,街道两旁摆着各式各样的待售卖的物品,如竹子编的篓子等以及昆明只有上午才有的街道边的“菜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章节部分对中国饮用水的描述。何塞提及在中国,人们为避免患肝炎而习惯喝烧开的热水。西班牙人几乎不喝热水,哪怕是生孩子的女性也习惯饮用凉水。这些反映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南部生活面貌的描写均按照游历的时间顺序记录在作品当中。包括当地人用异样的眼神看着穿着短裤的外国男人和带着别样宽檐帽的女士的场景均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同时还在作品中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加以注释,如从秦始皇到毛泽东、风水论、佛教、独生子政策、中国茶文化、丽江罂粟种植现象、林则徐鸦片战争的叙述等。

欧贝赫罗先生赋予作品幽默语言特点的同时,也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将古巴社会主义和中国进行对比,将香港比喻为中西界点,夸张描写中国人多——淹没了街道的人海等。

如今,西班牙对游记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而前往中国行旅的游记作品亦受到游记研究工作者的关注。于中国而言,跨文化行旅等作品无论对于了解自己还是认知新文化都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类,游记内容博杂,无所不涉,一向是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有用材料。作家欧贝赫罗将自己定义为多疑之人而撰写的《China para hipocondríacos》真实地记录他眼中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南部的面貌。当然,人类在看待外部世界时会依赖认知格局,皮亚杰曾研究,认知的过程包括“同化”和“调节”,前者根据已有的知识、观念来理解当前的事物,而后者是指在认识新事物时产生新的观念。何塞在其中国之旅中亦是如此。

猜你喜欢

何塞游记旅途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马”上旅途
开“垃圾银行”的秘鲁少年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一名清洁工,捡出一座图书馆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一名清洁工,捡出一座图书馆
一个办家庭图书馆的拾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