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婚姻与幸福感的关系
——来自CGSS的数据分析

2019-10-24倪梦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丧偶平均值幸福感

□罗 洁 倪梦媛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婚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相比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现代人大多自由恋爱,寻找合适的人,婚姻幸福感也有所上升。也正是为了等到“对的人”,现阶段晚婚人数逐年上涨。据《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2015年婚姻状况来看,未婚群体共有3,495,613人,占总样本19%。其中包含年轻未婚、大龄未婚,也不乏老龄未婚群体。所以对于不同年龄层,这些未婚者们幸福感如何及其影响因素也是值得讨论的。

同样对于已婚群体来说,但据民政部2015曝光的离婚数据来看,中国离婚率已经12年连涨。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必然是有影响因素出现使得婚姻幸福感下降,从而使得婚姻破裂。例如男女之间性别不同,对于婚姻幸福感的体验也不同。据百合网发布《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的十大看点中显示,婚后生活压力女性大于男性。调查显示,仅仅在孩子的问题上,以女方为主照顾孩子的占29%,而以男方为主的仅占2.1%。婚后家庭责任分担不均,夫妻之间没有互相体谅,相互帮助,必然容易导致一方的婚姻幸福指数降低,从而影响甚至改变婚姻状态。针对该类现象,本文将对中国各年龄层的不同婚姻状况进行分析,以此得出影响婚姻幸福感的因素。

二、婚姻与幸福感的关系

(一)数据介绍及样本选择。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目的是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中国人与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数据,总结社会变迁的长期趋势,探讨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社会议题,推动国内社会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为政府决策与国际比较研究提供数据资料。本文数据来源于2015年度的CGSS数据库,2015年CGSS数据库包含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0,968位受访者接受调查。为符合本文主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所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进行样本筛选,仅选取其中年龄高于22岁的男性以及年龄高于20岁的女性共10,674人作为研究样本。其中未婚者850人,占样本总量8.0%;未婚同居者74人,占样本总量0.7%;初婚有配偶共8,278人,占样本总量77.6%;再婚有配偶共200人,占样本总量1.9%;分居未离婚共34人,占样本总量0.3%;离婚229人,占样本总量2.1%;丧偶1,009人,占样本总量9.5%。经过筛选,最终得到有效样本10,566人。

(二)不同婚姻状态下幸福指数。在本项分析中,用方差分析来检验不同婚姻状态下的幸福感差异。将样本按照不同婚姻状态划分为五大类,分别为:未婚、初婚有配偶、再婚有配偶、离婚以及丧偶。对于幸福衡量标准,使用CGSS中“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这一问题进行衡量。从分析得出的平均值来看,初婚有配偶觉得生活幸福的平均值为3.89,幸福感超过平均值的群体,对比而言幸福感最高;离婚人群觉得生活幸福的平均值最低,仅为3.43。由此可见,婚姻状态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初婚人群之所以幸福感最高,是因为他们抱着对婚姻的向往以及第一次担起家庭责任的使命感,相对而言会更积极生活,幸福感更高。

二、影响婚姻幸福感的因素

(一)年龄对不同婚姻状态幸福指数的影响。在本项分析中,运用CGSS中“您目前的婚姻状况”以及“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两个问题的数据得出不同状态婚姻下的幸福指数。同时将受访人群按照年龄区分为三种类型。

1.20~29岁的年轻群体。该群体所处的各种婚姻状态的幸福指数均高于总样本平均值。从图1中可以看出,不同婚姻状态下,离婚人群的幸福感最低,丧偶人群的幸福感略高于未婚人群。而在年轻群体之中,再婚状态下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数远远多于初婚状态下的人数。20~29岁的年轻人初出校园,踏入社会,在这个时段他们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工资薪酬低以及生活成本高等问题,还有世俗观念所带来的压力。他们仍没有做好组成家庭的准备。工作占用太多私人时间,沟通不及时使得家庭矛盾也逐渐显现。同时,养育下一代、买房、购车、照顾好双方的家庭等一系列事务也需要考虑。但即使如此,对于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年轻群体来说,压力虽然存在,却也能成为夫妻双方共同努力的动力。对于未来美好的展望以及年轻人的冲劲,使得他们的幸福感高于总体平均值。

2.30~59岁的中年群体。该群体的各种婚姻状态下幸福感指数均低于总样本平均值。但由于该群体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群体,所受到的各方面压力都略大于其他群体,幸福感有所下降也仍然在正常浮动范围内。所要关注到的是中年丧偶人群。除去本身丧偶之痛外,失去伴侣给他们带来的不只是心灵上的伤害,还有抚养家庭的重担。各种费用与以及家庭日常生活支出等经济项目都需要该群体承担。原本是两人共同的家庭责任,现在变为一人撑起整个家庭,着实让人力不从心。

3.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来说,初婚老人幸福感正如人们所期待的高于总体平均值,毕竟能与配偶相濡以沫、平稳地走过这么多年,这种生活让人感到温馨又幸福。再婚老人虽幸福感略低于初婚老人,但仍然在总体平均值之上。对于丧偶的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他们对于生老病死会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看的更淡然。到了这个阶段,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因此即便是丧偶,所带来的伤痛较其他年龄段而言影响较小。

而在这个阶段离婚的老年人,子女皆已成年,经济独立且拥有自己的小家庭,不需要再履行抚养义务。同时大多数老人在此阶段已经退休,依靠领取退休金、养老金或由子女奉养,经济压力较小。且在此时离婚的人群,夫妻双方大多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离婚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更好的归宿。

图2

(二)性别对不同婚姻状态幸福指数的影响。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未婚群体中,除60岁及以上的女性之外,其他年龄段的女性幸福感均高于同龄男性。在已婚群体中,男女受访者幸福指数大致相同,并无太大差异。在离婚群体中,只有30~59岁的女性群体离婚后幸福指数高于男性,其余均低于同龄男性。其中年轻离婚群体样本数量过少,不具有讨论价值,因此对其不作分析。在丧偶群体中,男女幸福指数相差不大。由于20~29岁丧偶样本仅为2人,不具参考性,因此不对其进行讨论。在本项讨论中,以性别为自变量,以幸福感为因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研究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婚姻状态下的幸福感,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最终得出,只有未婚群体幸福感的性别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t(850)=-2.724,p<0.05,未婚女性的幸福感水平高于男性,而其他婚姻状态下的个体幸福感性别差异不显著,t(8478)=-0.442,t(229)=-0.929,t(009)=-1.257。

对于60岁及以上的未婚受访群体来说,女性未婚受访者幸福感水平远低于男性未婚受访者。对于女性来说,在此阶段的未婚人群不仅有经济上的压力,还需承受周围对其大龄未婚的讨论。这给她们心理上也增加了不少负担。同时,在这个阶段的女性由于劳动能力下降,所能找到的工作种类有限,并且竞争激烈,生活将更加艰难。

对于30~59岁的中年离婚群体来说,男性的幸福感较女性而言更低。中年群体作为家中经济支柱,若是同时顾及工作与生活,那么工作效率必然有所下降,收入也不如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群体来得高。此时,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二人共同分担了家庭事务,对于双方来说也不是太大的压力。就这种状态而言,虽说女性工作大多是补贴家用,收入较少,但女性可以适应同时工作并且同时料理家中事务,所以女性在平衡工作与生活上较男性更有经验。因此在离婚后,虽然在经济压力增大了,但女性知道如何调节并且能够更快适应。反之男性在离婚后往往难以适应高强的工作以及照料自己的生活,幸福感也随之下降。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从人们的幸福感为切入点,探讨其幸福感现状,着重分析婚姻对幸福感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方差分析和T检验发现年龄和婚姻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对于20~29岁的年轻群体来说,青春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而对于30~59岁的中年群体来说各种状态下的婚姻幸福指数虽稍有下降,但是多年的相伴使得他们逐渐从日常的油盐酱醋品味幸福感。最后是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此时大多数老人在此阶段已经退休,经济压力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都在慢慢减小,他们的幸福指数都重回样本平均值之上。对于不同性别对不同婚姻状态下对幸福指数所造成的影响,其他婚姻状态下的个体幸福感性别差异不显著。

在研究中发现: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家中责任分配一直是“男主外女主内”,但在现代社会中,女性工作的同时,仍需要兼顾家庭生活与工作。这类新生代女性压力比起传统的女性来的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个人幸福感降低,甚至婚姻状态都将会改变。因此倡导照顾家庭不只是妻子的任务,也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这是维护家庭和谐幸福的一大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丧偶平均值幸福感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由时变Lévy噪声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的平均值原理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