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星青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效果对比
2019-10-24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人民医院527200罗永文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人民医院(527200)罗永文
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TP),主要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垂直传播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及胎传梅毒,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极大的困扰[1]。青霉素为首选的驱梅药物,但临床中存在不少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或依从性较差,故有必要寻找其替代治疗药物[2]。为探究阿奇霉素是否能作为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替代药物进行了本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皮肤科从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各26例。实验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4.7±1.6)岁,平均病程(3.0±1.5)个月;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5.5±1.7)岁,平均病程(3.2±1.4)个月。所有患者的诊治均符合《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3],且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具有硬下疳、硬化性淋巴炎及皮肤黏膜损害等症状,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阳性,并且经PRP确诊为早期梅毒;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神经梅毒者、无重大心脑血管疾病者,无对苄星青霉素和阿奇霉素过敏者。本研究已上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口服阿奇霉素(辉瑞制药有限公司,0.25g/片,国药准字H10960167),1g/次,1次/日,连续服用2周。对照组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剂型为120万U,国药准字H20044727)240万U/次,1次/周,连续2~3次。实验过程中无患者有严重并发症或者提前退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14天后的临床治愈率、平均皮损起效时间与平均皮损消失时间以及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RPR转阴率、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若治疗2周后患者皮疹等临床症状完全消退则为临床治愈;在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RPR变为阴性或滴度下降超过4个则为血清学治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比(n/%)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平均皮损起效时间与平均皮损消失时间、临床治愈率 两组平均皮损起效时间与平均皮损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天后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比较两组临床治愈率与血清学治愈率两组治疗2周后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RPR的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2.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均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3。
附表1 比较两组平均皮损起效时间与平均皮损消失时间()
附表1 比较两组平均皮损起效时间与平均皮损消失时间()
组别 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皮损起效时间(d) 皮损消失时间(d) 皮损起效时间(d) 皮损消失时间(d)实验组(n=26) 1.46±0.45 5.10±1.37 2.00±0.59 7.02±0.31对照组(n=26) 1.45±0.46 5.08±1.35 1.99±0.63 7.11±0.34 t 0.079 0.053 0.059 -0.997 P>0.05 >0.05 >0.05 >0.05
附表2 比较两组临床治愈率与血清学治愈率[n(%)]
附表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
附表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CD3+(%) CD4+(%) CD8+(%) CD4+/CD8实验组(n=26)治疗前 48.98±5.63 29.52±2.17 27.89±5.77 1.05±0.26治疗后 60.13±6.09*# 39.39±3.14*# 21.28±4.15*# 1.70±0.14*#对照组(n=26)治疗前 49.00±5.66 30.02±2.12 27.85±5.79 1.02±0.24治疗后 60.01±6.14* 39.14±3.20* 21.26±4.12* 1.69±0.12*
3 讨论
梅毒是TP感染导致的一种慢性、可致全身系统损害的性传播疾病(STD),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疗程规则,剂量足,在STD中的致死率居第二位,全球每年约增加1200万新发梅毒病例,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4]。目前青霉素仍为梅毒的首选治疗药物,但由于耐药菌株的增加及患者依从性差等原因,需要寻找合适的替代治疗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等。学者林维嘉等认为阿奇霉素对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与苄星青霉素相当,可用于替代治疗早期梅毒[5]。为了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本实验对本院的52例早期梅毒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平均皮损起效时间与平均皮损消失时间、治疗14天后的临床治愈率和治疗后RPR转阴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对早期梅毒的疗效相似。苄星青霉素通过抑制TP细胞壁合成而切断其繁殖过程,肌注后苄星青霉素可在患者体内维持7天左右的有效血药浓度,而阿奇霉素具有与苄星青霉素相似的结构及抗菌谱,口服后组织穿透性强,半衰期长,可有效地清除TP。CD3+、CD4+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是梅毒患者TP清除主要清除方式,与DTH、CTL成熟及激活NK细胞等有关,而CD3+、CD8+T介导的体液免疫与移植物耐受等有关。当CD4+/CD8比例下降时,机体细胞免疫被抑制,造成病程迁延,本实验药物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改善,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体现了苄星青霉素和阿奇霉素驱梅均有效且疗效相当,增强了患者的细胞免疫。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与苄星青霉素相似,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