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穴距对机穴播“南粳9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19-10-24沈利平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158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成穗率崇明穗数

沈利平 (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158)

蒋李健* 盛海安 郁海金 茅一平 顾远帆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

水稻机穴播栽培技术具有机械投资少、效益高、劳动强度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南粳9108”是近期上海市崇明区农户比较喜爱种植的水稻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后期熟相好、熟期早、米质优等优点。为摸清“南粳9108”最优的机穴播栽培密度,为该品种机穴播栽培技术在崇明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进行不同穴距对机穴播“南粳9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8年在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惠军村进行,供试田块土壤为沙壤土,前茬作物为绿肥。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于6月5日机穴播栽培。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行距均为25 cm,按穴距的不同设处理:(1)12 cm,(2)14 cm,(3)16 cm。各处理每穴种植苗数均为4苗。本试验为大区对比试验,不设对照和重复,具体试验设计见表1。

各处理肥料施用情况相同,每667 m2施纯氮23 kg、磷(P2O5)6.9 kg、钾(K2O)6.9 kg,N∶P2O5∶K2O =1∶0.3∶0.3,氮肥施用比例,基蘖肥∶穗肥=7∶3。各处理其他培管措施均一致,即统一水浆管理、统一病虫草害防治。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3个处理在各调查时期的叶龄、绿叶数和株高均无明显差异,表明不同机穴播栽培密度对“南粳9108”大田生长阶段的主要农艺性状基本没有影响。

表2 不同穴距对机穴播“南粳9108”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茎蘖动态

合理的茎蘖动态和高成穗率是优质群体的指标。由表3可知,随着穴距的增大,高峰苗数和有效穗数均呈递减趋势;3个处理的高峰苗数出现时间均在7月12日左右;处理(1)和处理(3)的成穗率较低,均不足80%,处理(2)的成穗率最高,为81.75%。上述结果表明,较高的机穴播栽培密度虽易形成足够穗数,但成穗率较低。

2.3 产量及其结构

由表4可知,随着穴距的增大,有效穗数呈递减趋势;处理(1)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均较低,处理(2)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均较高,但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处理(1)和处理(3)的结实率相近,略低于处理(2);处理(1)的千粒重高于处理(2),低于处理(3);实际产量从高到低依此为处理(2)、处理(1)、处理(3)。上述结果表明,机穴播栽培密度适宜,则穗多粒足、产量较高;密度过高,不易形成大穗,产量较低;密度过低,虽较易形成大穗,但有效穗数偏少,产量也较低。

表3 不同穴距对机穴播“南粳9108”茎蘖动态的影响

表4 不同穴距对机穴播“南粳9108”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穴播栽培密度对“南粳9108”大田生长阶段的叶龄、绿叶数、株高等农艺性状均无明显影响,但对产量及其结构影响较大,机穴播栽培密度过高,则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降低,且不易形成大穗,产量较低;机穴播栽培密度过低,虽较易形成大穗,但有效穗数偏少,产量也较低;机穴播栽培密度适宜,则能较早够苗并易建立合理群体结构,产量较高。由于本试验机穴播栽培密度的高低是通过穴距的不同来表现的,故在本试验条件下,“南粳9108”的适宜机穴播穴距为14 cm。

本试验只研究了机穴播行距固定为25 cm条件下不同穴距对机穴播“南粳9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至于机穴播行距为20 cm时是否存在相似规律,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论证。

猜你喜欢

成穗率崇明穗数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绿先机复混肥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A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