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中品味生命的味道
2019-10-23麻丽婷
麻丽婷
摘 要 生命教育就是健全人格的教育,语文学科在这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有关篇目为例,尝试在语文教材中品味生命的味道。
关键词 语文课;品味;生活味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9)18-0201-01
生命教育就是健全人格的教育。语文学科在这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翻开每一本语文课本,教材中几乎都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教育因子,它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育素材,它所提供的教育素材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深入学生心灵,特别是对于认知水平和理性思维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显然更亲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生命的涌动。
一、生命,是一种延续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琳达,”他平静地说,并用胳膊搂着我,“你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他告诉我,他们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
……
仅仅两周之后,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鸢绕在耳际: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
温迪去世三周后,我们收到了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
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
这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中的情节,讲述了一家三代人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种巨大的转变展现了“我”从思想上对生命升华的认识。通过当年14岁的“我”和现在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态度的对比中让学生明白了:如果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才是有意义的。借助这篇课文,通过这一家三代人器官捐献的感人事迹我们的生命教育就可以着力让学生好好体味:生命终结时,也可以以另外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延续。
二、生命,是一种创造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这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詹天佑》一文中“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段落。在开凿隧道过程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工程最艰巨。詹天佑根据两个隧道的不同地势分别采用“从两边同时向中间凿进”和“中部凿井法”的工作方法,缩短了工期,为铁路的提前竣工奠定了基础,充分显示出詹天佑的聪明智慧和杰出的才能!
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难以爬上去,詹天佑顺着山势,又创造性地设计了一条“人”字形路线,采用上坡下坡都用两个火车头一推一拉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重大难题。这一惊人的创举是他对山路建筑的杰出贡献,更是他智慧和才能的结晶!生命的意义也因此得到了彰显。因此可以说:生命,亦是一种创造。
三、生命,是一种抗争
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虽然十分生气,心里却很恐慌。等到第四位太史季上任,崔杼把他写的竹简拿来一看,上面还是那句话。崔杼问:“你不爱惜性命吗?”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崔杼叹了一口气,只好作罢。
这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秉笔直书》一文中的情节,文章讲述了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被相国崔杼杀了。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崔杼叫太史伯记录这件事说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伯却不从,按照事实写历史,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伯杀了。太史伯的弟弟仲接替了哥哥的职位,他也是照实记录,崔杼吩咐手下把他也杀了。第三个太史叔还是不屈服,也被崔杼杀了。等到第四位太史季上任,崔杼把他写的竹简拿来一看,上面还是那句话。太史季誓死也要捍卫太史的职责,在太史们用生命捍卫职责之下,崔杼只好作罢。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牺牲自己的性命,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性命不值钱,而是在他们心目中,历史太重要了,值得用生命去捍卫。也就是说,生命,有时就是一种抗争。
从以上例子让我明白: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探究,在语文教材中我们还可以挖掘出许多生命教育的题材,比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让我们感知生命是付出;《飞夺泸定桥》让我们感知生命是勇敢;《“诺曼底”号遇难记》让我们感知生命是担当……
今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生命的涌动,让生命在语文课堂中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