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外体验作业 提升孩子学习情趣
2019-10-23张建华
张建华
摘 要 要将减负和增效联系在一起,可以把一些低效、重复、机械的书面作业转化为学生感兴趣,且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这应该作为我们语文老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的一种追求。因为这样的作业方式也更符合低段孩子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
关键词 口头作业;体验作业;作业兴趣;作业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8-0168-01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语文作业大致可以分为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实践作业4种类型的作业。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但纵观当今的语文教学,教师更多的关注在于书面作业,且偏向机械抄写、机械记忆和机械理解,这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谈自己对低段的课外口头及体验作业设计的几点实践。
一、拓展尝试
在学了《中国美食》,我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美食,说说美食的名称、美食的味道、制作方法等。再如,《神州谣》是篇内涵丰富的歌谣。在学完之后,我让他们课外在自己认识的汉字中寻找会意字并试着编一编儿歌,或讲一讲有趣的汉字故事。
二、迁移训练
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喜欢这课吗,为什么?”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因为我最喜欢春天了,所以我喜欢《找春天》。”接着,我通过举手的情况了解到喜欢春天的孩子超过全班的三分之二以上。于是,我在学完课文后,布置的作业是画一张春天的图画,画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地方,可以是春天的果园、春天的田野、春天的山林、春天的庭院等等。当时学生们的热情高涨,情绪激动,显示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到第二天,学生多彩的画作交上来,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作,对于老师,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画画的过程其实不就是语文感悟的迁移吗?
三、兴趣导行
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内容联系实际,并形式新颖、富有创意,有一定的趣味性,能促使学生处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并能体验到寻觅真知乐趣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体验感。如在学完寓言故事《乌鸦喝水》这一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这个小实验;又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前,我布置学生跟爸爸或妈妈商量关于以后学习与游戏的安排,然后在课堂上反馈结果。
这样的课外作业和机械的反复抄写相比,其实更有难度,更需思考力的参与,但学生完成的态度和结果反而更好。可是学生不仅不把它们看成是一种负担,按时完成,并且还花上更多的时间,把作业完成得更具特色,甚至可以说以作业为乐。
四、生活体验
炎热的暑假一结束,二年级的小朋友开开心心地背着书包回到学校上学,翻开语文书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是美丽的秋天。然而,如果让小朋友整天坐在教室里和家里读语文书里的“金秋时节,景色宜人……”,是不可能真正体会到秋天是一个丰收的美丽季节。所以,我在周末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家长带着孩子走出家门,来到野外看看脚下的草儿变黄了,抬头看看秋天那明净的高高的蓝天,飘着缕缕洁白的云朵,偶尔还能看见成群结队的南飞的候鸟。走进飘香的果园看看那硕果累累的果树。走进公园看看火红的枫树林……游走其中的孩子才会自然而然地赞叹大自然的神奇,赞叹秋天是多么美丽,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秋天是一个丰收的美丽季节。
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孩子的生活环境、自然场景以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共生的学习整体,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并在实践体验中,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阅读积累
在低段,根据学生记忆力强的年龄特点可以引导背诵一些优秀诗文。教师更要向学生推荐合适低段孩子的诵读材料,并组织学生交流诵读感悟。我们可以从读图画书开始,从听教师读起步,来逐步培养学生持续默读的能力和习惯。并通过课外阅读的实践,实现巩固识字,提升阅读能力,培养爱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同时共同参与开设班级图书角,开展班级读书会,建设书香校园,创设“处处学语文、时时用语文”的校园环境。语文老师更要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者榜样,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并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教师和家长还有必要引导孩子阅读路牌、商标、广告、影视等,并将此也作为语文作业的一部分。
我们老师有一个“大语文”的观念,指导孩子从大自然中、在社会生活中、在校园社区里、影视和课外阅读资料中寻找提升语文的学习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参与和开展活动,提高综合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生活才是多彩的,我们的语文才会有趣味,我们的孩子才是灵动的。
参考文献:
[1]袁冰.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多元评价[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