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导“教”

2019-10-23朱珏珏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集体教学有效性幼儿园

朱珏珏

【摘   要】  文章通过现场调研,阅读国内外大量关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文献,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忽视非智力教育,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等,并对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诠释。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给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

一、绪论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让孩子有逻辑推理和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的能力,学习的目的是促进智慧的形成,而不是不断增长记忆,最重要是培养智慧,而不只是学习。显然,学前教育的最高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些知识的记忆,而是让幼儿掌握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简单的逻辑思维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这就是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有效教学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教学态度严肃,而是指孩子学会掌握最基本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学幼儿能否学好并学会什么。如果不好好学习或不想学习,就没有得到适当的成长和进步,可看成教学无效。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1.有效教学的复杂性。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有效教学,标准制定者力求客观,但仍不能回避其主体性。

第一,首先是教学滞后的问题: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幼儿的学习的结果不能充分揭示。从目标度上来看,可能代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不理想,但一些孩子在区域活动等各类活动中表现出已经掌握了集体教学活动所需达到的目标;所以,有效的判断应该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第二,其次,教学行为是复杂的,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在各种教学互动与教学行为相结合后完成的,教学效果并不确定,有效教学难以判断。集体教学中,教学行为以及不同水平程度的教师的教学是混沌的,很难确定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能给我们带来理想的结果。

第三,儿童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同一教学行为对不同儿童的不同影响:老师好的评价有时是迎合幼儿,或让孩子们爱上老师的教学方式,那老师肯定会受欢迎。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只是对一些学生有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有效地判断教学,也应该忽略详细的因素,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2.有效教学的标准问题。说到“有效教学”,一个直接的反应就是“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这就提出了判断标准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有没有必要制定有效的教学标准?如何设置标准?从罗兰·萨伯(Tharp,R.)领导的芝加哥大学“教育、多样性、卓越化研究中心”(CREDE)开发的5条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以及孙亚玲在其博士论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中提出的一个《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中我们不难看出,标准有不同程度的等级分类,首先是标准本身的问题,原则的目标规模过于广泛,不容易掌握,具体标准过于细化,一个非常困难的一对一的判断。其次,对评价标准的认识存在差异,评价者的评价总是与自己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来做出选择,存在主观因素,即使是同一类,不同的评估会得出非常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标准,标准可以制定,可以作为判断活动的参考,而不是唯一的标准理论。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在有效教学的评价、教学设计中,需要从整体和发展的角度,对教师的意图、体验教学的过程、体验教学的意义进行详细的了解。

三、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1.注重非智力因素教育。在幼儿园集体性教育教学活动中,非智力因素教育有很多种,如幼儿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情感体验和心理教育等,这些都是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教育的培养与开发,培养幼儿合作精神,提升幼儿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幼儿的动手实操能力,为幼儿更好的学习提供了前提。对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教育方面,更能够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感受和看法,此时教师就可以开展鼓励式教学,培养幼儿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因此,非智力因素教育已成为幼儿学习能力提升与发展的必然因素。

2.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幼儿时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启蒙时期,他们所获得的新知更多的是来自于对感官上的模仿,行为上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所展现的内涵,可以触动幼儿在内心形象的初步认可,他们会效仿教师的语言、行为、动作,所以,幼儿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这已经成为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也由此得到了重视,無论是专业知识上还是个人的道德素质上都将进行改观,如定期给教师做技能上与人格修养上的培训,增加教师集中学习和讨论的机会,进行示范课的集中听课调研等,让幼儿教师的整体风貌上实现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在幼儿心中发挥好榜样的作用,让幼儿以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学习中去。

3.加强幼儿教师教学技巧。教学技巧要根据教学内容而改变,方法上要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要投其所好。当然还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感官认知上充实幼儿的视野,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在上“认识厨具”这一活动时,小朋友对不常用的打蛋器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和孩子一起研究打蛋器,为探究打蛋器为什么比筷子快的原因,在教师操作完打蛋器和筷子打蛋的实验后,得出结论,由于打蛋器由很多根不锈钢丝围合成一个球形,数量远远比筷子多,当然打得又快又均匀了。因此,有效的提问技巧可以激发幼儿的大脑思维,让幼儿跟着教师思维参与实践活动中,深化了对事物的认识,提升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幼儿集体性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集体性教学活动的效率,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针对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注重一些非智力因素以及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影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切实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忠英,李红.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应答三步曲[J].幼儿教育,2016(21).

[2]刘洪玉.教师的提问策略与教学的有效性[J].幼儿教育,2016(21).

猜你喜欢

集体教学有效性幼儿园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爱“上”幼儿园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手风琴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之异同
让游戏融入集体教学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指导语策略分析
只为更生动、 有趣的集体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