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探究性思维建构

2019-10-23汪慧容杜伯霜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天气现象探究性导图

汪慧容 杜伯霜

思维导图本身作为一种专业的思维工具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结构,理解其抽象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归纳整理能力从而学会自己梳理知识体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科学思维的态度和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使之在学习和生活中能拓展应用。下面就课型中思维导图的使用做一个梳理,希望能给老师们一些启发。

一、新授课中,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知识建构

学生按照传统的记笔记方法,往往感觉知识非常零散,如果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在单元教学的开始就抓住了学习的中心,围绕中心展开层层学习,不断完善和补充思维导图。当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这个单元的思维导图笔记也完成了。思维导图呈现的笔记将某一单元的知识及相关知识间的关系清晰地表现出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也便于今后的复习。

例如,磁铁的性质,在教科版科学书上对其描述只有简单的两句话。两句话的单独呈现不能成为立体的知识架构,更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快速深刻地对磁铁的所有性质形成系统的认知。但是,通过思维导图的呈现,图形化的知识更符合小学中段学生的认知特征,学生能轻松快速地记录下知识框架。

二、探究课中,转识成智——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探究能力)

转识成智,在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过程中的呈现尤其突出。利用思维导图,更容易将知识的普通建构与探究性实验进行链接,使学生对探究性实验本身的设计难点得以突破,反复的使用和训练能形成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学生不止在科学课中能使用,在其日常生活中同样受益。

在《溶解的快与慢》中,通过学生对该单元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梳理,在自己的脑海里已经有了单元知识建构,因此他们已经知道在一杯溶液中存在两大因素:溶质、溶液。溶解的快慢跟这两个因素相关,而溶解本身是一个过程,因此在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中应该还与本身的过程有关。因此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表现突出,能自己对实验的参与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通过层层分析,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深度更深,对问题的思考更加全面。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开始思考,不同的因素是如何影响溶解快慢的。

在《电路出故障》中,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根据前面知识的学习,分析该问题时,很容易理出一级分支主题,再据此进行二级分支思考,不仅降低学生对复杂问题的认知难度,也让学生的思维轨迹有迹可循,很容易让教师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第二级分支的出现,学生能高效地分析出每一种可能的电路故障,教师引导检查顺序学生还可以在现有思维导图上进行标注,快速找出故障原因。

三、复习课中,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能力迁移

1.以《天气》单元为例,初见迁移模样。学生以天气为中心词,辐射出与天气相关的各种天气现象,还根据天气现象回归生活,深切理解我们研究天气现象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有的同学从某一个具体的天气现象出发,加上自己的理解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梳理,能直观地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并且同样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可以在很多的教学内容上进行迁移。

2.学以致用,体现学生的迁移能力。第三单元《声音》学生中,教师不用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就立刻学以致用,以关于声音的问题作为中心词展开梳理和分析。

岩石,是自然万物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之一。但是基于它的认识,学生很难找准突破口,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对岩石像剥笋一样,从外至内一层一层挖掘内部信息。慢慢地学生开始绘制了这样的思维导图。让我们看到了学生认识问题有了层次性。

在我校的特色活动项目研究中,学生学会了用思维导图梳理自己的研究计划,清晰明了地呈现了她们的研究思路。

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帮助我们从繁杂的信息中迅速找重点,疏畅思路,发现联系,看清本质。它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促进概念建构;让学生学会使用大脑,强化联想创造;也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实现可视化学习,引领思维走向,让学习者的各种观点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清晰地揭示了意义建構的实质,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天气现象探究性导图
《奇怪的天气:关于天气的50个秘密》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与龙卷风共舞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新巴尔虎左旗常见天气现象分析
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分析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