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2019-10-23符国辉
符国辉
【摘要】东兴市江平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地处少数民族边防古镇的乡镇小学。长期以来,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大量的“后进生”成为学校的教学难题。从2018年5月开始,教师自筹经费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专门对“后进生”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探索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关键词】乡镇小学;后进生;成因分析;教育对策;研究
东兴市江平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地处少数民族边防古镇的乡镇小学。由于诸多原因,我校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大量的“后进生”成为学校的教学难题。“后进生”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一直困扰着我校的素质教育发展。如何转化“后进生”,已经成为学校领导、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从2018年5月开始,我校教师自筹经费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在借鉴已有的教学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以我校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我校“后进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后进生”生成原因和发展背景,探索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创新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彻底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一、“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分析与研究
要想转化“后进生”,就要先对他们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其中的症结,对症下药,才能做到藥到病除。
(一)内在因素——学生的性格、兴趣、信心、动机等非智力因素
1.学生的性格因素。每个学生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非常大的差异,虽然性格并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学生的某些性格特点与别的因素相结合时会对他的学习、人际交往、综合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性格孤僻、内向、自卑、多疑的学生由于不善言谈,不喜交际,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不知道如何向教师或者同学求教,往往会自暴自弃,放弃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很难提高学习成绩。比如,有一些学生语文成绩特别好,数学成绩却经常不及格,问他原因,他说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一见到数学题就头痛,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3.学生个人信心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困扰“后进生”的最大心理问题是自信心的缺乏,长期陷入自卑的情绪里无法自拔。许多“后进生”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自信,形成了“破罐子破摔”情结,久而久之上进心匮乏。
4.学习动机因素。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因。许多“后进生”因为受到社会上“读书无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舆论的误导,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成绩无法提高。
(二)外在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有着重要影响。但是乡镇小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大部分家长长年在外地打工,一年只回家一两次,无法给孩子更多、更好的家庭教育,导致“后进生”的形成。我们通过对本校“后进生”的家庭进行调查发现,家长对孩子大多采用听之任之的教育方式,而小学生正处于懵懂、贪玩的时期,对学习呈现出一种无追求、无约束的状态,学习成绩自然不能提高。我们对我校50名“后进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统计出以下数据。
问卷调查显示,“后进生”父母的学历水平普遍比较低,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占0%,大部分家长的学历是小学或者初中,分别占58%和27%。一般来说,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在教育孩子上能运用更为有效、更加正确的方式,孩子的学习成绩、综合素养也就越高。而“后进生”父母的低学历,使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束手无策,要么粗暴地干涉孩子,要么放任自流,导致孩子学习成绩、综合素质、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低劣。
2.学校因素。
(1)错误的教育理念“制造”了“后进生”。虽然新课程改革已开展了多年,素质教育、核心教育等新型教育理念已提倡了多年,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依然根深蒂固存在于教育者心中,特别是乡镇学校的教育者心中。学校领导、教师只重视学生成绩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些教师甚至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放弃了对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的培养教育,使他们沦为“后进生”。
(2)教育方式不当“逼”出了“后进生”。“后进生”因为长期的学习受挫,内心非常自卑和脆弱,他们需要教师的同情和帮助,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但是,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往往缺乏耐心,有时甚至责骂、挖苦他们,使他们更加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甚至出现叛逆情绪,出现对抗教师、对抗同学、对抗学习等偏激行为,成为班级的边缘人群。
(3)教师没有尊重“后进生”的个性特点,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十个手指有长短”,每个学生都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每一个“后进生”也一定有他们的长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尊重“后进生”的长处和个性,处处鄙视他们,使他们的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久而久之,“后进生”会丧失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完全失去信心和上进心,甘愿沦为“后进生”。
3.社会因素。
(1)社会舆论的误导。受社会上“读书无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舆论的误导,一些原本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觉得读书找不到出路,因此放纵享乐,无心读书,学习成绩不断下降,沦为“后进生”。
(2)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辨别能力等都比较薄弱,许多学生抵抗不住网络的诱惑,又缺乏家长的严格管束,沉迷网络游戏,流连网吧等不健康场所,导致无心读书,成为“后进生”。
二、“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一)家庭教育层面
首先,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孩子树立一个文化修养高、道德品质高尚、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榜样。其次,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要对孩子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多和孩子谈心,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再次,家长要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和道德品质。
(二)学校教育层面
1.教师要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后进生”,充分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做到不歧视、不冷落、不挖苦、不嫌弃、不指责、不打骂等,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2.找准“后进生”的成因,对症下药。每个“后进生”的形成原因都不一样,教师要深入分析每一个“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主动关注“后进生”,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从“后进生”转化成为优等生。
4.发现“后进生”的特长。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长处,“后进生”也不例外。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寻找“后进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转化为优等生的动力。
(三)社会教育层面
社会各界要清醒地认识到“后进生”也是祖国的花朵,同样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社会各界要更多地关爱“后进生”的成长,给“后进生”更适合的成长环境,鼓励他们自信、健康地成长。国家要制定出相关政策,规范对网吧等社会场所的管理,尽量避免小学生过早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
总之,乡镇小学“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每一个“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找出症结,然后不断探索转化策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教师只有怀有爱心,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结合多方面的力量对“后进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鼓励,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转化,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柳志永.农村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J].教育研究,2011(12):228.
[2]李兴燕.新形势下农村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J].出国与就业,2012(06):39.
[3]李洪元,陆士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