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俗铜鼓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入与传承
2019-10-23梁异
梁异
【摘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引入铜鼓文化,不仅能丰富教学资源,而且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文章从小学美术教学导入、讲授、活动与反思等环节分析了如何融入并传承民俗铜鼓文化。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民俗铜鼓文化;融入;传承
一、前言
铜鼓文化是远古时代包括中国长江以南到东南亚广阔地区的一种典型文化代表。铜鼓文化可以看作古越民族的代表性器物文化,其作为少数民族的一种交流工具,对现代文明带来巨大的影响。自明清以来,铜鼓作为一般的娱乐敲击乐器,在宗教活动、庆祝丰收以及其他喜庆节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铜鼓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瑰宝。其价值不仅体现在使用价值层面,其中涉及的文化内涵也值得当代社会传承,而传承的载体集中在学校。以小学美术学科为例,近年来教学改革中强调植入民俗文化,丰富教学内容,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与传承民俗铜鼓文化,是目前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考虑的问题。因此,对民俗铜鼓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融入与传承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美术教学导入环节
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学科。近年的教学改革指出小学美术教学应对学生多方面素养进行培养,包括基本的绘画与创作能力、审美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等。然而因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法不当,致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需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本次研究中,我们选择“美丽的铜鼓”作为案例,教学目标为使学生对铜鼓图案美的内涵进行理解,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参与意识与设计意识,在审美能力、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铜鼓图案印制、漏印技法剪刻以及剪纸等充分掌握,且在学习活动中了解、热爱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需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除课件外,取其他铜鼓照片、铜鼓模型、颜料、卡纸等,在此基础上设疑导入,向学生展示铜鼓模型,由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然后提问铜鼓上的花纹、雕像是什么,美在哪里。带着问题播放课件,课件视频呈现的内容为少数民族祭祀、庆祝与欢度节日,让学生看见不省节日中均将铜鼓作为打击乐器,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更直观地欣赏铜鼓的雕刻情况等[1]。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求教师要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创建良好环境,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因而在教学导入的环节当中,应当更加注重细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新颖性。
三、美术教学讲授环节
讲授活动分为两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师生交流讨论、生生交流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积极思考,不断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向课外延伸,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和质量,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在交流讨论环节,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如为什么南疆先民取水纹、云雷纹、候鸟纹、青蛙立体雕像设置在铜鼓上,这些花纹能够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先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如水纹与云雷纹是先民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再如候鸟与青蛙被先民视为吉祥物等。讨论交流活动结束后开展创作活动。如给定铜鼓模型后,利用准备好的材料以剪纸形式将铜鼓通花纸印版剪出,向学生示范。然后讲解民间手工艺漏印铜鼓图案的方法,也可以进行示范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要求与示范,具体制作铜鼓,完成鼓面、鼓腰、鼓身、花纹图案的制作设计,也可将自身的想象力融入制作活动中,使最后的铜鼓整体、细节部分更具新意[2]。
四、美术教学活动环节
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体验,可开展欣赏与评价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当中逐步加深学习的印象,增强学习积极性。如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将每组制作的铜鼓图案作品展示出来,由全班学生评比,评比标准按照创新意识、花纹图案、构图饱满、色彩协调等选出最佳作品。在评价环节,主要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每个小组需对自身作品的优劣进行分析,寻找问题所在。学生互评强调小组间作品评价,汲取其中的优势。需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言语适宜,尽可能以积极向上的语言为主,即使学生作品问题较多,切忌直接批评,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积极体验。这就对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当中除了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还要通过有效的引导,加强小学美术与民俗鼓铜文化之间的联系,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五、美术教学反思环节
在课堂教学反思环节中,教师要对铜鼓文化内容、创作技巧等进一步总结,其中的创作技巧是课堂学习活动中需掌握的基础部分,文化部分则是教学活动中需由学生深入体会的内容。教师除做好总结工作外,也可要求学生在课余活动中搜寻关于民俗文化的知识内容,融入创作活动中。例如课后可通过网络欣赏关于民俗铜鼓文化的视频,了解其中涵盖的文化背景、地域风俗等,这对于提高创作水平更能发挥重要作用[3]。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能够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宽自身的知识面,加强学习。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举例,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结束语
民俗铜鼓文化的融入与传承是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开展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应考虑从课堂导入、课堂教授、课堂活动以及教学反思等环节着手,确保民俗铜鼓文化真正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实现民俗铜鼓文化传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星娥.浅析美术教学中的合作探究——以《广西壮族铜鼓的艺术魅力》一課为例[J].大众文艺,2018(10):181.
[2]吉莉.铜鼓纹饰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与反思[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180.
[3]焦璐.广西民族民间美术资源融入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研究[D].南宁:广西艺术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