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中的幻想特质
2019-10-23张博文
张博文
摘要: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创作时而混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让读者产生对现实虚幻难以辨别的虚幻感。《小径分叉的花园》是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充分体现的博尔赫斯小说的幻想特质。本文将从人物、情节等方面分析博尔赫斯小说的幻想特质。
關键词: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幻想特质
博尔赫斯是后现代文学中绕不开作家之一。格非曾评价到博尔赫斯“中世纪有了但丁就有了一切,同样,卡夫卡和博尔赫斯的存在为20世纪的文学挽回了尊严”。[1]这位让文学的虚构感达到新高度的伟大作家以一己之力构筑了一个幻想迷宫。
一
幻想文学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结构主义批评家托多洛夫的著作《幻想文学导论中》中把幻想文学解释为“当只能理解自然法则的人面对超自然法则时产生的犹疑的文学”。[2]托多洛夫认为幻想文学打破了现实与非现实二元对立,文学虚构性更加合理,为文学的虚构性重新正名,甚至把虚构性提高到与文学真实性相同的位置。至此,文学真实性与虚构性分庭抗礼,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等的、可以相互转化的,真实性与虚构性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同样,博尔赫斯把现实(生活)解释为幻想,认为它和所有游戏一样,是按一定规范运行的生命体验,文学虚构出来的世界更加接近生活的本质。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径分叉的花园》体现出的幻想性。以下简称《小径》,《小径》的主人公余准是名间谍,因得知自己任务即将失败,便争分夺秒传达情报给组织。在高度紧张中余准坠入了漫长的回想,全文叙事一下跳转到与出逃无关的回忆中:同事被捕,构思出逃。精神高度紧张的余准,陷入了与对手马登的内心交战。到达目的地后,余准向路边玩耍的孩子问路,得到的答案却没有明确的路径,使人如堕云里“他家离这儿很远,不过您走左边那条路,每逢交叉路口就往左拐,不会找不到的。”余准在去花园的路上,陷入一段关于置身事外的幻想“我沉浸在这虚幻的想象中,忘掉了自己被追捕的处境。在一段不明确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抽象的领悟了这个世界……我这么想着,来到一扇生锈的大铁门前。”[3]幻想的重复交叠使得小说第一次打破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
余准找到了花园,艾伯特引领他进入花园,二人交谈是从余准的曾祖父开始,这是对记忆的再次阐述。余准的曾祖父曾经写过一本小说,这部小说里核心是解释时间:
“他认为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混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相互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目前这个时刻,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舍间;在另一个时刻,您穿过花园,发现我已死去;再在另一个时刻,我说着目前所说的话,不过我是个错误,是个幽灵。”[4]
至此,博尔赫斯从故事里跳了出来,用时空多维性来告诉读者,每个人看似了解和接触到的真实,在另一个人眼中,在另一个时空就是虚幻,是真实的解构。至此,真实与虚幻的界限被抹杀。
主人公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感到不安,这不安的感觉是幻想特质的第一次建立,“我觉得房屋四周潮湿的花园充斥着无数看不见的人。那些人是艾伯特和我,隐蔽在时间的其他维度之中”主人公陷入了多维空间的幻想。随后他持枪杀死了艾伯特,自己被马登逮捕,处以绞刑,无数幻想纷至沓来,该小说的幻想特质在此达到高潮。
在文章的最后,余准道出枪杀艾伯特的原因,他在一个名叫艾伯特的城市杀死了一个叫艾伯特的人,艾伯特便是情报核心。这谜底式书写,正是博尔赫斯小说的幻想特质的关键展示,迷宫一词充满隐喻,暗指萦绕周身的幻想世界。
博尔赫斯曾经指出有四种方法可以打破现实主义小说的常规:艺术作品中的艺术作品,现实与梦幻的混淆,时间旅行和双重人格。《小径》体现了其所说的第一种和第二种,艺术作品中的艺术作品和现实与梦幻的混淆。小说当中谈小说,文中花费大量篇幅探讨余准祖父写的小说;现实幻想真假难辨,余准多次陷入自己的幻想之中。
二
博尔赫斯的冥想或梦本身就是最完整的作品。在博尔赫斯看来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虚幻的,它是由一个更高意志(智慧)的主宰(也许是上帝)所做的一个无关紧要的梦。而世人所关注,生活其中的则是另一个世界,是现实生活。博尔赫斯关心的不是现实生活能带给人们什么,他关心的是现实能让幻想借鉴什么。阅读《小径分叉的花园》让人虚实交幻,仿佛走入了一个迷宫世界,这是一个由博尔赫斯创造出的幻想王国。
参考文献:
[1]托多洛夫.奇幻文学导论[M].方芳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2]格非.卡夫卡的钟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4]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王勇年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