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时间的神秘
2020-04-01远人
远人,197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小说、评论、散文等近千件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等海内外百余家报刊及数十种年度最佳选本。出版有长篇小说、散文集、评论集、诗集等个人著作19部。现居深圳。
疑心自己不配再有别的壮举
像在海上的那一次,这名士兵,
委身于各种肮脏的营生,
黯然游荡在他严酷的西班牙。
为了抹去或减轻现实的
暴虐,他寻找梦想的事物
而罗兰和古代不列颠的传奇
给了他一种魔幻的往昔。
落日西逝,他会沉思广阔的
原野,青铜的光在原野中持续;
他自认已到末路,孤单又贫穷,
不知道自己是哪种音乐的主人;
从某个梦境的深处横穿而过
堂吉诃德和桑乔已在他心中漫游。
(陈东飚 译)
不论诗歌、小说还是散文,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的作品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受。原因之一,在于博尔赫斯总将逐渐失明的双眼注视着时间深处,注视着旁人已无法看到的遗忘之处。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变化称得上天翻地覆,不计其数的先锋与实验占据了文学的各种体裁。在博尔赫斯那里,既没有先锋,也没有实验,只有他始终投向过去和历史的全部观望。
关注时间,博尔赫斯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我们能体会的是,无论面对多少对时间抱以关注的作家和作品,始终没有另外哪个作家的哪部作品具有博尔赫斯式的神秘气息。以《追忆似水年华》名垂后世的普鲁斯特也与博尔赫斯极不相同。在普鲁斯特那里,时间是无数碎片对此时意识的奇妙唤起和交叉,到博尔赫斯那里,则是无数已消逝的事物被时间不断推远,又被时间不断打磨,直到它们凝聚成人类记忆深处的幻影和遗忘。博尔赫斯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投注于此,似乎是想告诉我们,不论幻影还是遗忘,不论它们是否还有人再去回忆,也不能否认它们是时间中真实而隐秘的存在。
如果说过去等于历史,那么吸引博尔赫斯的,倒还不是读者想当然的历史事件。被博尔赫斯全神贯注的部分从未进入哪个历史学家的研究范畴,同样,被理性牵扯的历史学家也走不到博尔赫斯的观察位置。在这个独一无二的阿根廷诗人那里,唯有时间深处的种种文学形象和它们带来的难以言说的幽深意味在时时震荡阅读的心灵。无论多么久远,那些形象没有哪分哪秒不处于复活的状态。博尔赫斯以极具耐心的笔触伸入其间,不是企图唤醒过去,而是让自己到达过去。
面对全球文学史的过去,其实也是面对无止尽的幽深。每一代的文学核心,无不充满隐秘难辨的时间气味,一切都依附在曾经出现过的人物当中。热衷过去的博尔赫斯不会对过去的源头失去打量。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史的源头之一,也是欧洲用衰老的手指敲击现代大门的一部著作。它出现在博尔赫斯不少散文与小说之中。这首《乌尔比纳的一名士兵》是他用诗歌的形式对其再次触及。
与抒发思古之幽情的作品极不相同的是,该诗起笔就令人感到,博尔赫斯没觉得塞万提斯距离自己的时代有多远。该诗喃喃自语的声调更让我们发现,博尔赫斯不像在写诗歌,倒像将一组蒙太奇镜头分解在读者面前。博尔赫斯成了时间的导演,塞万提斯成为他从过去召回的某个演员。当塞万提斯出场就对自己表示“疑心”之时,博尔赫斯没有上去指导,反而像被镜头前的演员吸引而沉思。就诗歌表面看,塞万提斯的“疑心”是针对自己的过去,博尔赫斯则提前进入他更久远的过去,所以能明确塞万提斯在涌起对自己的“疑心”。
站在今天来看,塞万提斯的生平无可更改。当他进入博尔赫斯诗歌——或者说,当博尔赫斯邀请塞万提斯进入诗歌之后,一切又变得极不明确。其结果是使“往昔”变得充满“魔幻”。塞万提斯的一切都回到混沌难辨的命运深处。所以博尔赫斯虽然在写往昔,笔尖碰触的,却是“往昔”的彼时彼刻,这就使博尔赫斯从二十世纪伸过去的诗笔蘸满时间,每一个读者被带到“梦境的深处”,包括确定无疑的“落日”“原野”“青铜”等等,都因时间的遥远成为恍惚不已的形象。要再次强调的是,博尔赫斯是到达塞万提斯还没创作《堂吉诃德》时的过去,塞万提斯的“疑心”也就极可能转变成博尔赫斯的“疑心”。这是导演被演员吸引的唯一缘由——双重疑心加剧了诗歌本身的神秘,也赋予诗歌难以消散的魅力。
在今天,我们总听到人说,诗歌需要确切的指认。但面对博尔赫斯,我们又会发现,诗歌也需要不能确定的某种因素,这一因素就是博尔赫斯用全部作品告诉我们的时间。没有谁能真正地解释时间,时间就成为最大的神秘。博尔赫斯毕生被时间吸引,也就是毕生被神秘吸引。难说博尔赫斯崇尚神秘主义。神秘主义与神秘本身有相当大的区别。前者是集中,后者是扩散。博尔赫斯只是将扩散的方向投射在难觅踪影的过去。布罗茨基也恰恰说过,诗歌是回忆的艺术。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诗人不展开他的回忆。只是在博尔赫斯那里,他展开的是全部文学本身的回忆,这就使博尔赫斯全神贯注打量的不是历史,而是在广阔空间中消逝的时间本身。它们组成不计其数的《百科全书》、不计其数的古籍版本、不计其数的空间断面。所以,博尔赫斯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个人回忆。个人回忆谈不上久远,还无法沉淀成值得用毕生文字来敲击的对象。塞万提斯被博尔赫斯无数次提起,最主要原因是那时后者还“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种音乐的主人”。我们因此看到,深入无尽往昔的博尔赫斯不是简单地想为读者刻画尘埃落定后的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问世之前,塞万提斯也和所有人一样,困扰在自己的命运深处。对远逝的历史关注再深,博尔赫斯选择的始终是命运,所以他成不了以理性为底色的历史学家。他看得越远,全部文学本身的命运就越在他失明的眼前荡漾。
而且,在博尔赫斯笔下,塞万提斯也在尽力回望“罗兰和古代不列颠的传奇”。一代代文学人,都摆不脱已逝岁月的纠缠。所以在這首诗中,不仅是博尔赫斯在展开过去,诗中的塞万提斯也在展开过去。不能忽略的是,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也始终沉浸一段消失的过去。因此,说博尔赫斯的诗歌神秘,也就是在说文学本身神秘。不仅这首诗,博尔赫斯的其他名篇如《雨》《在约瑟夫·康拉德的一本书里发现的手稿》《伊西多罗·阿塞维多》《布宜诺斯艾利斯神秘的建立》等无不如此。当我们从博尔赫斯的诗歌中退一步看,的确能发现,诗歌处处都有神秘的质地。一个真正的诗人,从来不是企图解开它,而是如何呈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