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丰”融和,构筑语文有效课堂

2019-10-23王国乾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神态目标内容

王国乾

在语文的“归途”中,不少人推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于是“简单”策略成了首选。但在具体操作中,有的教师为了“简单”而拒绝深读文本、深度思考,导致教学设计策略性不强、课堂实施引领性不足、学生思维浮于表面;有的为了“扎实”而重蹈机械训练、烦琐低效的覆辙;也有的将“简单”与“扎实”并用,但目标多头,难以深入。

为此,本人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构建出一种具有课改积淀而又体现课标核心要义、直击要害、簡约而又不简单的“简”“丰”融和的有效语文课堂。

“简”就是目标简明,内容简约,过程简化,手段简捷,方法简单而有效。“丰”则是过程与内容等的丰富、立体,深刻、透彻,是课堂的丰满丰润。

“简”与“丰”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简”是“丰”的前提条件,只有“简”才有可能实现“丰”,否则,力量分散,“十个指头按跳蚤—— 一个也捉不住”;或浅尝辄止,“掘井九轫而不及泉”。同时,没有“丰”,“简”就没有价值,但是只求“丰”而不求“简”,“丰”就会表现为繁多而各个都欠丰满,不是实实在在的真正的“丰”。所以,课堂要“简”而又“丰”,“丰”而又“简”,“简”“丰”相互融和。

要构筑“简”“丰”融和而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着力以下四个方面(以《全神贯注》一课为例说明)。

一、目标精准,抓住核心定内容

“简”“丰”融合课堂的目标内容应该指向“一课一得”或“一课两得”“一课少得”上,以便在这“一两点”上教充分、教透彻,获得“丰”效。体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少作为造就大作为!目标内容之“简”则倒逼其力求精准。

根据课标指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目标内容的“核心”当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具体包括:知其情意,获得审美与文化;习得某种阅读策略、阅读方法;当堂体验、积累并运用新学语言;习得特色性表达方法等。

要确立精准的目标内容,首先要深刻解读文本,深刻把握文本特质,在“深入”之后再根据课标,围绕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学用”,结合年段目标和具体学情“浅出”设计。

教学《全神贯注》,在目标内容的制订上最初纠结颇多:

1.要学习生字词。

2.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要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要感受罗丹全神贯注的精神,理解事件蕴含的哲理,说出中心句(“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的含义。

5.要体会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

质的方法。

6.要学习课文细致地刻画人物语言、神态及动作的写法。

7.要学习课文“嵌入联想”的写法。

8.要延伸到群文阅读,链接数篇写人“专心”做事的文章,阅读整本的名人传记,等等。

根据“简”“丰”融和课堂的理念与策略,针对阅读课文的特点,再度深入解读教材,“舍弃众多,聚焦一得”,将课文的特色性写法——“神态动作+联想”的构句成段法作为核心目标与重点目标,将教学目标重新制订为:

1.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领悟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及动作的细致刻画。

2.学用嵌入联想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写法。

“瘦身”后的目标内容更有内涵,更有价值。如果一节课能真正解决这两个问题,应该算得上是高效了。

二、环节精简,整体架构唤生成

“简”“丰”融和课堂的结构应该是:思路清晰,主线贯通;板块组合,立体架构;环节精简,手段简捷。

教学追求“清清楚楚一条线”。无论是单篇阅读还是群文阅读,都应该有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总体上来说,或以情意文化为主线,或以阅读策略为主线,或以积累活用为主线,或以写法习得为主线,或以经典传承为主线,等等,由此使课堂“化繁为简”,同时又便于“以简驭繁”。

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分类推进的板块式。一改以往在内容解读中“渗透、混搭或加挂”语文知识、方法技能的教学方式与课堂结构,而是按照语文知识、技能的类别或学习活动的方式而

整合成板块来安排教学过程,凸显“学用”能力训练,其中的文本理解则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方面。

教学《全神贯注》,“清清楚楚一条线”就是“写法习得”。为此,课堂结构是:

1.演心中所想,写眼中所见。找几位擅长表演的同学,把自己提前想好的最喜欢做的事演一演。要求表演者使用自己的所有身体部位,可以发出声音,力求表演越逼真越好;观察者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每一个细节,然后用笔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注意写出语言、神态、动作,写完后交流。

2.看看作家是怎么写的。阅读《全神贯注》,体会作者运用恰当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理解作者刻画人物语言与神态、动作的写法,着力研读、感悟“神态动作+联想”的写法,学得“习作一招”。

3.重温同伴的表演,用刚学到的写法修改、充实前面的习作片段。

课堂结构很简单,从“写”出发,感悟“写”,实践“写”,归于“写”,务求“一技到手”。

三、过程丰满,深度参与效果显

要构建“简”“丰”融和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针对“简”的目标内容,用精准适切的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尽可能自主自能地展开扎实、立体的文本言意理解,经过语言感悟积累、语用技巧揣摩、探究以及实践运用的过程,经历必要的探索波折,获得必要的体验、经验和较为丰硕的学习成果,同时还要让课堂充盈情趣和诗意,可亲可爱,丰润美好。这个过程往往需要通过分步分层,扎实推进,并包含着生本性与参与度、探究性与波折性、开放性与引导性、规范性与独特性、科学性与情趣性等诸多对立统一的元素,使课堂“由简到丰”而又“丰中蕴简”。

教学《全神贯注》,为让学生理解文本写法的妙处,一是让学生对相应段落画线强化读、体验读、想象读、改写对比读、填空读,以至一定程度的背诵。二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聚焦作者关注了罗丹的哪些身体部位,如何描写动作、神态,探究、总结出“神态动作+联想”的描写“公式”。三是利用课文描写空白进行练笔,对文中没有联想的地方给予联想补白。(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习得的写法运用于课文情境之外的自己的习作实践中。)

这个教学板块,凸显“生本”理念,分步分层,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以读为本、读中入境和体验、探究、发现与学用、实践的学习过程,富有深度、宽度和厚度,课堂可谓“丰满、丰润”。

四、评价精准,促进“简”“丰”课愈精

在“简”“丰”融和有效的课堂中,因为教学目标集中而单一,所以教的内容、学的内容、练的内容、评价的内容要一脉相承,一气贯通,评价导向要更明确,评价方式和语言要更精准,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整和课堂“简”“丰”的和谐一致。

教学《全神贯注》时,教学中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课始练笔中表现出的优点充分肯定,更要暗扣“嵌入联想”这一核心目标,启发学生不同程度地觉察自己在相关方面表达的不足,表达不具体、不充分的隐性或显性问题,由此产生向课文学习,获取相应卓越表达方法的欲求。在让学生发现自己所需求的课文之新鲜的特色表达方法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时空,并通过鼓励式、强化式、“拨云见日”式、导向式评价,促使学生“悟法”。学生“悟法”后再修改练笔,在给神态动作加上联想时,教师通过适度夸张的评价,激励学生放开思路大胆“用法”,尽情充实补写。当学生写出并互相交流时,师生共同评价,或赞赏肯定、推介互学,或发现不足、再激情思,促其尽可能修改得更合理、更生动、更完善,同时又不拔高要求,不过于苛求学生,使学生在学有余兴中“得法”。这样的评价从“简”出发,过程丰实,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获取语用知识和习作技能的情感态度和创新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评课者,则要理解“简”“丰”融和有效课堂追求“一得”“少得”的理念,不求全责备,不求面广多得,在此基础上,分析目标内容是否在课标规定之下,是否为核心中的核心、精要中的精要;放在年段与学情中考量,是否“简单化”了,或是否看似“简”“少”,实则繁难“超标”了。如果目标定得恰到好处,再看过程是否立体丰满,方法是否得当有效,学生是否深度参与,是否自主自能等。

為促进“简”“丰”融和有效课堂评价的规范性、便利性,提供参考表,以供评课参考。(见下表)

要说明的是,构筑“简”“丰”融和有效课堂,略读课文如此,教读课文仍然可用此理念、策略设计实施,因为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而语文教学犹如“无底洞”,弹性大,内容庞杂,所以“弱水三千”我们“只取一瓢饮”。只不过对教读课文而言,需要注意有些不该忽略丢弃的知识点一定不能忽略丢弃了。

综上所述,“简”“丰”融和有效课堂,可使教师从“满天抓”“讲不完”“千课一律”“看不见效果”的“山重水复”的困境中走出来,转而抓住生本、文本及语言运用之本,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精准研制精要内容,然后“以简驭丰,以丰塑简”,在凝神聚力、滴水穿石中获取显著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五星坪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神态目标内容
细致刻画神态,生动塑造人物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写给一群羊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