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整本书主题阅读策略
2019-10-23苟晓琰
苟晓琰
《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作品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故事里的角色从秀贞到妞儿、厚嘴唇的男人、宋妈,似乎人物命运都是那样悲惨,但因为作者从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故事,原本悲惨的故事也抹去了哀伤的色调。这种童真的眼睛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大背景,真实展现了下层普通人家的生活。作者林海音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法将怀旧的基调和多层次的情绪色彩表现出来。随着文字的阅读,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孩童读到了英子的童真,少年读到了作者满怀的深情,看似不刻意表达什么的《城南旧事》,却从一幅场景一幅场景的描绘中展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
关于这本书,怎么指导学生阅读呢?我谈谈自己的几个策略。
策略一:读的内容选择
基于这样一本经典的作品,我们可以带着五年级学生通过以下活动选择内容去读。
活动1:聊聊我读的《城南旧事》。
活动2:话题交流。
对于《惠安馆》这一内容交流:1.秀贞是疯子吗?英子怎样看待?你怎样看待?2.妞儿是不是小桂子?
对于《我们看海去》这一内容交流:1.《我们看海去》这首诗在这个章节出现过几次?为什么要反复出现?2.厚嘴唇的男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怎么看待?你怎么看待?
对于《兰姨娘》这一内容交流:1.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2.你对英子有新的看法吗?
对于《驴打滚儿》这一内容交流:1.这一章为什么用“驴打滚儿”作为题目?2.比较前四个章节的故事,你有什么发现?
对于《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内容交流:1.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感受?2.你能从文中找到还有象征意义的句段吗?
活动3:重聊这本书。
活动4:从书评到影评。
活动5:说说我的童年旧事。
以上五个活动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将学生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需要展开相关活动,具体来说达成了以下几个学习目标:1.关注学生阅读需求,学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3.初步学习如何写影评。4.从阅读到生活,关注自己的成长岁月,记录自己的生活故事。5.反复阅读一本书的收获及如何阅读一本书方法的领悟,即针对自己不懂的提出质疑,与同伴交流分享;就感兴趣的展开研究,反复阅读。
策略二:简简单单的阅读过程
阅读本是一件极为个性化的活动,因为每个读者有着不同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阅读经验,关注作品本身和自己阅读的初感尤为重要,在学生阅读全书内容后便可与他们一起聊聊这本书的内容。大多数学生说自己一开始并不喜欢阅读这本书,与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比起来这本书显得太暗淡。“封面不吸引人,就连书名都显得古旧,旧事有什么好看的?”这是学生在分享时的真实感受。有的学生说:“这本书读起来真的挺费劲的,好半天都没有说清楚一件事情,读起来啰唆得很,远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还有的学生说:“《兰姨娘》的故事读得似懂非懂,不是很明白。”在这样一片疑问与唏嘘中我们正式开启了《城南旧事》閱读活动的序幕。
究竟该怎样带着学生读一本书呢?教师的理解不能替代学生的理解,这是学生的阅读课堂,一切活动的设计要基于他们的学情。既然学生一开始并不喜欢这本书,或者有的学生觉得读不下去,那么我们就从“不喜欢”开始,这样一本看似古旧的书却带给很多人许多回忆,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它经久不衰,我决定一探究竟。
《城南旧事》由五个故事组成,依照章节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五次读书交流。每次话题的讨论都源于学生最初的思考和感悟,可能正是这种来源于学生的交流更益于学生思考的缘故吧,渐渐地,学生从阅读中品出了许多滋味。有的学生将书反复阅读,发现了情节之间的相似性;有的学生从一开始带着问题的阅读到能够提出自己的发现;阅读能力弱一些的学生也不甘于仅仅在课堂中听别人的分享,而是认真读书,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想这种让每个学生都爱读的场景是整本书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
基于章节的阅读交流活动之后,我组织学生再一次重新聊了聊这本书,这次的分享更倾向于前后两次阅读的不同感受。于是听到了:“这虽然是旧事,可是读着读着也觉得很有趣,小英子多么善良,我喜欢她。”“虽然这是旧事,但是对于作者来说却是很珍贵的回忆,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童年一样。”“这些看似命运悲惨的人物故事,因为出自英子这个小孩子的眼光,显得没有那么悲伤。”“故事里有些事物暗含着象征的意义……”听着学生的分享,我想基于学生阅读感受和体验的读书活动才是更适宜于他们发展的课堂。而我们教师,除了要等待之外,还要学会让位,让位于学生,倾听他们的思考。
策略三:基于写作的一些思考
读总想着要写,写什么呢?发现作者在序言中的文字恰与人教版教材相匹配,所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童年旧事”的想法涌上心头。在阅读中学生们感受到了作者平淡叙述里娓娓道来的力量,也体会到了作者象征手法的运用,这些东西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素材。与之前的读写活动不同的是,这次我没有着力分析写作的方法,只是想让学生表达,表达自己真实童年生活的片段。于是我整理了习作《我的童年旧事》。
了解《城南旧事》,除了阅读原著文字的途径外,还可以观看改编自原著的电影《城南旧事》,这是一部老电影人的诚意之作,无论从演员的表演还是导演的拍摄来看都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升入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完文字之后再去欣赏电影的叙述方式,两相比较会有一些发现,于是学习写浅显的影评的想法就这样产生了。
从书评到影评,这堂交流课,学生们回顾自己对电影中印象深刻的片段,交流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不同。在讨论中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形成了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们写出了自己的影评。纵然这些文字还很浅显,但在影视冲击文学的时代,学生们可以选择更多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阅读生发的能力。
阅读本身的意义不应该在于花哨的形式和复杂的内容,而应是基于学生的现有学情
和作品本身的力量,带着学生回归书本的阅读,引发阅读带来的思考,这才是阅读本该有的样子。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静宁路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