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陆游书法

2019-10-23赵培峰

书法赏评 2019年3期
关键词:诗卷陆游书法

赵培峰

(一)书法取法渊源

陆游书法的启蒙得力于他的家庭,祖父、父辈给他留下了大量的前人墨迹及碑帖资料供其学习。从传世的陆游书法作品看,可以了解他的书法取法渊源。书法取法《阁帖》诸家,包括二王、欧阳询、褚遂良、张旭、颜真卿、怀素、杨凝式、宋四家等。现存的楷书作品要属江苏镇江焦山浮玉岩的《焦山题名》和《钟山题名》,两题名均为摩崖石刻,取法唐颜真卿,曹宝麟说:“此书(指《焦山题名》)全规模颜真卿《大唐中兴颂》。”1稍后的《清秋帖》等书札,也是明显有颜真卿行书的韵味。还有的楷书作品就是《重修智者广福寺碑记》,书风遒劲而近似欧阳修,褚遂良。方爱龙考证出陆游学习过杨凝式书法的证据,就是陆游书《玉京行》与杨凝式书《新步虚词》在用笔和风韵上“何等的肖似”2,在陆游的《醉歌帖》、《自书诗卷》、《与智永禅师书札》、《桐江帖》等作品中,融入了杨凝式书法的神采。《纸阁帖》、《得张季长书追怀南郑幕府》等草书,与张旭的《肚痛帖》在精神上是一致的。由于其对《阁帖》的心摹手追,尤其是对晋帖的取法,故其作品中不时流露出章草的笔意来。在陆游的诗作中能找到他学习章草的诗句,如:“纳禄贫如筮仕初,归来依旧卧蜗庐。半池墨渖临章草,一碗松肪读隐书。长鑱仅供饥子美,清江不疗渴相如。耄期自许诗情在,雪里犹能跨蹇驴。”(《初春书怀》)同时,其作品中又能见到北宋四家的身影,如《怀成都十韵诗卷》、《尊眷帖》、《奏记帖》等。由于陆游在诗歌上的成就,我们在其流传下来的诗歌中也能找到其学习书法的诗句,现列举如下:

日阅藏经忘岁月,时临阁帖杂真行。3

午窗弄笔临唐帖,夜几研朱勘楚词。4

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5

数行褚帖临窗学,一卷陶诗傍枕开。6

古纸硬黄临晋帖,矮纸匀碧录唐诗。7

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平生江湖心,聊寄笔砚中。8

用笔如用人,利钝乌可常。必欲责其全,无乃废所长?宣城与晋陵,声价略相当。不知今何年,森然集龟堂。和墨若瑿黑,捣纸如银光。心手适调一,运此紫毫鋩。前却俱称意,六骥驰康庄。聊复取一快,讵必师锺张。9

学诗当学陶,学书当学颜。正复不能到,趣乡已可观。10

正是陆游向传统的全面取法,造就了和“南宋四家”其他三家迥然有别的书风。

(二)学书及现存书法作品分期

朱东润先生曾说:“要理解陆游,必须抓三个关键:隆兴二年他在镇江的工作,乾道八年他在南郑的工作,和开禧二年他对于韩侂胄北伐所取的政治态度。”11这也是陆游书法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在南郑的八年,他的诗歌和书法风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果考虑到陆游的青少年时期和他晚年退居官场居住在山阴时期,那么可以把陆游的书法分作五个时期来考察。但是,现存的陆游书法作品不多,尤其是缺乏他早年的书作,究其原因,赵翼曾说:

放翁不以书名,而其书实卓绝一时。……是放翁于草书,功力几于出神入化。惜今不传,且无有能知其善书者,盖为诗名所掩也。12

因此,把他的作品分为三个时期还是较为符合书法规律的。即初期(宦游之前)、中期(宦游时期)、晚期(退居山阴时期)三个阶段。

1 初期(宦游之前)

陆游出生在一个仕宦家庭。陆家世代家学渊源,藏书丰富,故学术氛围浓郁,这为陆游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陆游诗作中多次提到儿时学习的情景,如他在淳熙十五年六十四岁时所作的《老病追怀壮岁读书之乐作短歌》中曾这样回忆:

少年志力强,文史富三冬。但喜寒夜永,那知睡味浓。庭树风淅淅,城楼鼓冬冬。自鞭不少贷,冻坐闻晨钟。探义剧攻玉,摛文笑雕龙。落纸笔纵横,围坐书叠重。得意自吟讽,清悲答莎蛩。饥肠得一饼,美如紫驼峰。俯仰五十年,干世终不逢。夜半起饭牛,颓然成老农。束书不更读,蠹简流尘封。世无袁伯业,太息吾何从!13

这是在写他十多岁是刻苦读书的情景。诗中多次谈到他诵读每至深夜,甚至通宵达旦。《宋史·陆游传》记载:

(陆游)年十二,能诗文。14

陆游的性格、思想的形成,深受其祖父、父亲的影响。其祖父名陆佃,字农师,号陶山,系宋熙宁三年(1070 年)进士,累官至尚书左丞。家贫苦学,映月读书。过金陵受经于王安石。佃精于礼家名数之说,著有《陶山集》十四卷等,擅长七言近体诗,受其影响,陆游也以七言近体诗名扬于世。对于祖父陆佃,陆游钦佩之至。他也是陆游记述先祖最多的一位。邹志方曾统计过“记陆佃事迹最多的,当推《家世旧闻》,多达五十三则,全书一百一十八则,占到百分之四十五。”15“ 不肯以所长盖众”,16“恬于仕进,而志则常在生民”,17“性俭约”18等,这些对陆游产生深刻影响,其他著作中也多次提到其祖父。对陆游影响最大的是其父亲陆宰,陆宰,字元钧,号千岩,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 年),因父功绩补官。历秘书校理、起居注等,后拜礼部尚书,直密阁、侍讲学士。陆游也多次记录父亲陆宰言事,邹志方概括陆宰的为人有四个方面:

一是关心国事,崇尚气节;

二是恪守王学,不畏权贵;

三是学识丰富,深谙典故;

四是身为诗人,钟情图书。19

这些对陆游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陆游早年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诵读经书和作诗上,对于其如何学习书法不得而知。究其原因,盖自北宋起科举不以“书判取士”和取消吏部铨选,朱弁说:

唐以身、言、书、判设科,故一时之士无不习书,犹有晋、宋余风。今间有唐人遗迹,虽非知名之人,亦往往有可观。本朝此科废,遂无用于世,非性自好之者不习,故工者亦少,亦势使之然也。20

《剑南诗稿》有诗记载:

尝忆初年十七岁,朝朝乌帽出从师。忽逢寒食停供课,正写矾书作赝碑。21

说的是寒食节停课,用明矾水写字,当作碑版拓片。从陆游宦游时期的书法作品来推测,其童年时期是进行过书法训练的。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5 年),陆游在二十岁时于唐婉结婚,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然陆游父母担心其荒废学业,断送前程,遂对儿媳唐婉非常不满,母命难为,两年后陆游终于还是休了唐婉。绍兴二十五年(1155 年)科举场中失意的陆游与偕夫而游的前妻唐氏在沈园偶遇,陆游感慨万分,遂题壁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一词以致意,后唐婉看到后,也写下了《钗头凤》一词和之,不久唐婉即去世,给后人留下了凄美的爱情悲剧。

宋人陈鹄称:

余弱冠客会稽,游许氏园,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笔势飘逸,书于沈氏园。辛未(1151 年)三月题。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后适南班士名某,家有园馆之胜。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公感其情,为赋此词。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阕。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此园后更许氏。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来护之。今不复有矣。22

王润芳据此就推测,现存沈园碑墙上的《钗头凤》为伪作。23考据学的原则之一是“孤证不立”,仅据此就就武断其为伪作,欠妥。现在的沈园为上个世纪末前后经过三次重建而成。现存的碑墙上的陆游的《钗头凤》为中国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手书,24据此可以确认,现存《钗头凤》已不是陆游手迹。但不管怎样,从陈鹄的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宦游前的陆游已擅长书法,且“笔势飘逸”,这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书法训练分不开。

图1:夏承焘手书陆游《钗头凤》

2 中期(宦游时期)

陆游的宦游生涯始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 年),终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 年)。这一时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156——1178 年),第二阶段(1179——1203 年)。

陆游开始为官大致开始于1156 年,具体时间史书并无记载,然其师曾几于绍兴二十六年三月知台州,陆游送别时,曾写有《送曾学士赴行在》诗一首,表达了“士生恨不用,得位忍辞责”25的愿望。曾几推许陆游的家风、才情、学识,是故不可能直到绍兴二十八年才推荐陆游出任福建宁德县主簿。从1156 年至1178 年间,初仕瑞安,后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福州决曹,绍兴三十年(1160 年)被召至行在。孝宗隆兴元年(1163 年),因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 年),除朝奉郎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淳熙五年(1178 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了孝宗的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其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这期间,陆游宦海几经沉浮,但不失报国雄心。入蜀的八年,他亲自上前线,一心想要收复中原,豪情万丈,南郑时期,是陆游一生最为得意的时期,也是其诗风转变的时期。思想上的转变,也影响到他的书法,然因从初仕瑞安到入蜀八年现存陆游书作很少,不能全面考察其这段时期的书法风格演变。从仅存的书作看,《焦山题名》为其现存最早的书作。

曹宝麟认为“此书(《焦山题名》)全规模颜真卿《大唐中兴颂》”。26《焦山题名》证明陆游中年时确实已得到颜体笔意的精髓,全篇布局紧密,真力弥漫,字实撑格,给人以向外的膨胀感,字里行间有金戈铁马之气,拳拳报国之志。然其字形比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略长,部分笔画内擫,可知陆游早年也学过欧阳询。清代何绍基在观后认为:

图2:陆游《焦山题名》

图3:陆游《钟山题名》

放翁此书,雄伟厚重似蔡君谟,而非君谟所能及。尝疑东坡推重君谟,谓为当代第一。盖东坡实自信其书无与匹,而不肯漫然任之,故为是论。如昌黎于文推柳州,香山于诗推微之耳。使放翁得与同时,东坡许之,岂在山谷,少游之下哉?试以此书与蔡书《万安桥碑》校之,工拙了然矣。27

《钟山题名》在《焦山题名》刻立半年后之作,风格类于《焦山题名》,唯其刻工水平低劣。

另《老学庵笔记》曾记载陆游在赴宁德主簿途中的经历:

予(陆游)为福州宁德县主簿,入郡,过罗源县走马岭,见荆棘中有崖石,刻“树石”两大字,奇古可爱。即令从者薙除观之,乃“才翁所赏树石”六字,盖苏舜元书也。因以告县令项膺服,善作栏楯护之云。28

陆游大概在宁德任满或者更早的时候开始学习行草书,取法唐代张旭、五代杨凝式及北宋四家等。虽然在“靖康之变”中,宋室内府收藏的大量书画名作被金人掳掠,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流传民间,加之自北宋《淳化阁帖》后,大量刻帖的出现,给陆游的取法古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对晋唐法帖的取法,使得他的书作中时而流露出章草的笔意来,这在《怀成都十韵诗卷》等作品中尤为明显。此外,陆游的某些性格与他们相似,从心理上,陆游愿意接近这些人的作品。陆游有诗云:“午窗弄笔临唐帖,夜几研朱勘楚词。”29此外,陆游与张旭等一样喜欢饮酒,现存陆游的诗作中就有大量描写酒的诗,如《我有美酒歌》曰:“我有美酒起自斟,劝君一卮为君吟。”30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31行草书不仅在当时已成为广泛应用的实用性书体,而且是抒发个人情感的良好载体。以《纸阁帖》为代表的草书作品,飘逸而不失遒润,取法自张旭及怀素,又有自家神采;以《玉京行》和《苦寒帖》及《怀成都十韵诗卷》为代表的行书作品,前者模拟杨凝式而酷似,中者有学习苏轼和米芾的痕迹,后者综合所学而骨力遒媚;《重修智者广福禅寺碑记》则代表了他在楷书上的又一个成果,该碑取法欧、褚而强健有力。

图4:陆游《怀成都十韵诗卷》局部

入蜀八年,特别是在南郑为官的八个月,是陆游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期,也是陆游诗风转变的时期。他于乾道八年二月只身离开夔州,途径梁山、邻山、邻水等地,于三月抵达南郑,一路作诗三十首。诸如《邻山道中作》、《果州驿》等。陆游其一生追求的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32的军旅生活,是故理想得以实现,心情可想而知。而一到了南郑,陆游的生活为之一变,眼界大为开阔,一种“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35的人生理想,马上化作诗篇。如《南郑马上作》:

南郑春残信马行,通都气象尚峥嵘。迷空游絮凭凌去,曳线飞跋扈鸣。落日断云唐阙废,淡烟芳草汉坛平。犹嫌未豁胸中气,目断南山天际横。34

图5:陆游《苦寒帖》局部

南郑八个月的军旅生活,是其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是故陆游诗稿中有关怀念这一时期的作品特别多。据邱明皋先生统计,多达一百余首。南郑丰富而又充实的生活,使得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得以升华,他的诗歌创作发生了质变。陆游在《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中写道: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35

陆游时年六十八岁,他认识到了诗歌的创作来源于生活,而这个认识是从南郑的军旅生活得来的。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

放翁诗凡三变:宗派本出于杜,中年以后,则益自出机杼,尽其才而后止。36

人生的痛苦,莫过于理想的幻灭,正当陆游处于人生的高潮时,风云突变,朝廷召王炎还朝,幕府解散。一方面客观现实使得他不得不向往道家的无为生活,另一方面主观上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次又一次地让他心潮澎湃。因此,诗歌和书法成了他人生中的支柱,在诗歌创作上是陶渊明式的田园情调和忧国愤懑两种主题的交错,在书法艺术表现上,则是尺牍的小行草和酣畅淋漓的狂草,书法创作也必然和生活紧密相连。早年的楷书,现已不再出现,我们所能看到的作品,都是小行草和狂草,并逐渐进入成熟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醉歌帖》、《纸阁帖》等。在《剑南诗稿》中,陆游论及其狂草创作的诗作多达几十首。阅读这些诗歌,可以感受到诗作明显受到了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岑参等边塞诗人的影响,表达其抗金思想,诸如:

图6:陆游《醉歌帖》局部

图7:陆游《自书诗卷》局部

墨翻初若鬼神怒,字瘦忽作蛟螭僵。宝刀出匣挥雪刃,大舸破浪驰风樯。纸穷掷笔霹雳响,妇女惊走儿童藏。往时草檄喻西域,飒飒声动中书堂。一收朝迹忽十载,西掠三巴穷夜郎。山川荒绝风俗异,赖有酒美犹能狂,醉中自脱头上帻,绿发未许侵微霜。人生得丧良细事,孰谓老大多悲伤!37

倾家酿酒三千石,闲愁万斛酒不敌。今朝醉眼烂岩电,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洒不自如,风云入怀天借力。神龙战野昏雾腥,奇鬼摧山太阴黑。此时驱尽胸中愁,捶床大叫狂堕帻。吴笺蜀素不快人,付与高堂三丈壁。38

3 晚期(致仕后终老山阴时期)

陆游与宁宗嘉泰二年(1202 年)五月,以七十八岁的高龄,被朝廷召至行在编修国史。《诗稿》记有:

予以壬戌(1202 年)六月十四日入都门,癸亥(1203 年)五月十四日去国,而中有闰月,盖相距正一年矣,慨然有作。”39

去国回到山阴,结束了官场生涯,过上自在的晚年生活。这时的诗人陆游,虽有爱国之心,但毕竟进入迟暮之年,况且朝廷已经形成了不思北伐、苟且偷安的大环境,宋、金两国已形成对峙格局,陆游对南宋朝廷的所作所为已经失去信心。晚年的清闲生活,免得烦恼缠身,很有听之任之的潇洒风度。诗歌和书法上的创作,表现出清新、自然,作品风格也显得雅致、潇洒。这时的陆游,经过了官场的起起伏伏,丰富了人生阅历,学识和功力有了相当积淀,早年的名利之心已经归于平静,加上儿孙满堂,家乡宁静的田园生活,自然会有“一卷楚骚细读,数行晋帖闲临。”40

这一时期,作者的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代表作是《自书诗卷》,该书字势飘逸潇洒,秀润挺拔,于规矩中富于变化。

此外,还可以从陆游的诗作中找到该时期的书法创作的情况。如《作字》云:

整整复斜斜,翩如风际鸦。书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未办仓盛笔,宁能锥画沙?老夫端可媿,头白不名家。41

陆游逝世前几年当中,仍不时有诗作问世,然行草书作品并无太多留存,除了《自书诗卷》外,仅有《与明远老友书》、《南窗》、《读刘伯伦传》,除《南窗》为草书外,具为小行草作品。盖因年事已高,有颓废的迹象,不复当年“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豪情了。

(三)书法作品技法分析

东汉末年自有书家记录起,从事书法的人群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士大夫书家群体,一类是书生和工匠或刑徒群体。前者又分为有个性和无个性之别。每一个朝代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活动有所差别,整体上每个朝代的书家群体的书风都可用一个字代替,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等。历史上留下来的为人们熟知的书家,大多都有其强烈的个性存在。陆游书法在“南宋四家”中个性最为明显,他的一生就是以诗歌和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陆游的一生中有四样东西陪伴着他,即书籍、美酒、诗词和书法。他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恢复中原的志向以及大志不得报的失落,都用他的诗词和书法来宣泄。他的诗词是豪放的、高昂的;他的书法奔放如滔滔江水,遒劲如万岁枯藤。

根据陆游的学书经历,可知他的书法主要特点。少年和青年时期,陆游书法是重法度,求古意,追求横平竖直,以颜体为主,兼有欧阳询与褚遂良笔意,字里行间有一种雄浑、严谨、沉实之气。宦游时期,以行草书为其学习和创作的主要方向。这一时期,陆游的取法开始趋向多元,作品中不时出现唐、北宋书家的笔意,并开始走向张扬。在经历了宦海的起起伏伏之后,他的作品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稚嫩。随着阅历和学识的增加,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晚年致仕时期,岁月的侵蚀、恢复中原之志的破灭、对朝廷苟且偷安的失望及故乡宁静的田园生活,使得陆游的书作褪去了往日的火气,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境界。《自书诗卷》为陆游晚年代表作,现从笔法、结体、章法等方面分析该作品。

其一、用笔。每个人的用笔的不同决定了作品风格的差异。在书法创作中,用笔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在尚意的宋代,笔法上追求随意、欹侧、自由是当时社会的主流,陆游在用笔技巧上也追求“外放”。苏轼所提出的“端庄杂流利,刚健含婀娜”的书法风貌在《自书诗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此外,黄庭坚飘逸不群的风神、瘦劲刚健的用笔,在《自书诗卷》中也可以感受到。陆游对所理解的每个技巧都毫不掩饰,使点画间的呼应关系更加清晰化,笔法间的转换关系更为明朗化,线条间的递进关系更趋节奏化。具体而言:第一,将逆入回收作为笔势的一部分来写,这样写不仅字形富有生命,而且笔势气息连贯,笔画沉着痛快,挥运自如。再加上用笔轻重缓急的变化,干湿浓淡,节奏分明,空间关系非常丰富,视觉感受极其强烈。这样的点画体现了两种力量的结合,一是平面的前后左右方向上的力,一是立体的垂直方向上的力,前者如快马斫阵,体现出奔放的运动感;后者如锥画沙、印印泥,力透纸背,体现出沉着的力量感。第二,提按顿挫极其丰富,并能做到“八面出锋”。“八面”指笔毫的全部锥面,亦指笔锋入纸方向上的变化。这样的用笔不仅使线条多变,而且使每个字都圆转流畅,变幻多端,从而达到点、线、面的完美统一。整卷作品中既有行书,又有草书,穿插变化,节奏感强。因此,陆游在《自书诗卷》的用笔上,既有二王的萧散、典雅,又有苏、黄、米的天真、率意的韵味。

其二、结体。结体又称结构,结构是两个概念,《说文解字》:结,蒂也,是指点画交叉汇集的点,在书法中指向点画的组合方式;《说文解字》:构,盖也,在书法中指构成汉字的框架。《自书诗卷》中的字整体结构略显瘦长,结字中宫收紧,字势也更加欹侧。这完全打破了常规写法,用不同的欹侧方式来强调字势,极大地丰富了汉字的造型。《自书诗卷》是集晋、唐、宋等各大家之长,陆游自由挥洒的产物,是凭借陆氏数十年书学、学识、人生阅历的结果,是他晚年的经典之作。《自书诗卷》结体看似漫不经意,信笔而为,其实刚柔并济,方圆结合,笔力老成。行笔忽急忽徐,字形忽大忽小,结构忽疏忽密,变化多端而又和谐统一。

图8:陆游《与明远老友书》局部

图9:陆游《南窗》局部

图10:陆游《读刘伯伦传》局部

其三、章法。章法指谋篇布局,是指在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对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中的“布白”。章法大致分为“管领”和“行气”两个方面。管领是指全篇开头的第一个字的点画布置。唐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42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在书法章法中的管领的重要性。《自书诗卷》,“管领”字为“原”,此“原”用笔方头入纸,中锋、侧锋互用,结体上紧下松,墨色厚重,可以说为此卷奠定了基础。传王羲之曾云:“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字,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43陆游在《自书诗卷》中在章法上打破传统布局,每个字在整篇作品里,根据自身的结构特点,或大或小,任其自然。《说文解字》:“称,铨也。从禾,爯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铨者,衡也。”《声类》曰:“铨,所以称物也。”《说文解字》:“爯,并举也。”相称就是并举的均衡,在书法上就是对比关系的和谐,就是说汉字在书法创作中变形处理一定要阴阳的对立与统一。《自书诗卷》章法布局,每行的字数不固定,字形或大或小,参差相合,或上紧下松,或上松下紧,对立而又和谐。所以说,领头的第一个字不仅给整卷作品定了基调,余下的部分保持着承接、对立、呼应的关系。只有这样,通篇才能浑然一体,气息连贯。行气是指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映带关系。要求笔断意连和实连,联字成行,积行成篇,在文字的上下、左右、首尾的书写中,既要有变化,又须能和谐,如清代宋曹在《书法约言》说:“勿往复收,乍断复连,承上生下,恋子顾母。”44所以“行气”是作品中的精神领袖,正因为有了这种行气才使作品生发出连绵不绝的音乐般的巨大活力。在《自书诗卷》中,无论字里行间怎样参差变化,其行气始终都在统摄全局,在通篇的章法上又可以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清代李日华评价陆游:“陆放翁词稿,行草烂漫,如黄如米,细玩之,则颜鲁公、杨少师精髓皆在。……笔势圆熟,信一代之名迹也。”45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陆游融合前人的书法特点,而能自出新意。这也自然可以证明陆游的书法艺术在书法发展史上具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猜你喜欢

诗卷陆游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我问
七绝·读黄教授《未来不是梦》感怀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春行
春行
书法欣赏
除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