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压疮的临床观察
2019-10-23和亚红
和亚红
(山西省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030012)
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供障碍,组织持续缺血缺氧所致的溃烂和坏死,骶尾部、脊柱、髋部等骨性突出部位是压疮的好发部位[1]。压疮属于中医“席疮”范畴,与患者长期卧床密切相关。中医理论关于压疮的病因病机与现代医学中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致压疮的理论不谋而合。对压疮的防治一直是临床护理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一些地区已将压疮发生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参考指标[2]。本研究对50例压疮患者给予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探讨护理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新发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73.0±4.5)岁;共发生压疮54处,Ⅱ期压疮28处,Ⅲ期压疮21处,Ⅳ期压疮5处。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71.7±6.6)岁;共发生压疮58处,其中Ⅱ期压疮32处,Ⅲ期压疮20处,Ⅳ期压6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压疮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2016版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压疮分期标准中Ⅱ期、Ⅲ期、Ⅳ期压疮的诊断标准[3];住院期间新发压疮;年龄18~80周岁;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合并意识障碍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认知功能异常者;无法配合护理措施者;合并恶性肿瘤晚期、恶病质或重大器官功能衰竭者。
2 护理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压疮护理。①使用气垫床,床头设置翻身记录卡,每隔2~3 h协助患者翻身1次。②于患者身体骨性突出部位周围空隙处垫软枕或海绵垫。③保持床铺干净整洁、干燥、平整无褶皱。④及时清理患者的皮肤分泌物(汗水、渗出等)、呕吐物和排泄物,保持患者皮肤清洁。⑤压疮面换药至少每日1次,碘伏消毒、无菌纱布敷料覆盖,清创、消毒、换药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外敷抗生素软膏或烧伤膏,再用纱布覆盖固定,如渗出较多,换药频率可提高至每日2~3次。2周为1个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①情志护理:压疮多为长期卧床所致,患者多伴随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医务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并通过暗示、诱导、说服等干预方法树立患者治疗信心,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患者不良情绪。②饮食护理:营养师根据检验结果给患者制定食谱,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膳食。病情危重、不能经口摄食的患者,通过喂养管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等,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能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满足其对营养的需求,必要时予以肠外营养。③中药外敷:根据患者创口情况给予不同的中药制剂外敷。对坏死组织多、脓性分泌物恶臭、表面有坏死黑痂的患者以麝香生肌膏外敷;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皮缘不红肿、无明显坏死组织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加生肌粉生肌收口。根据压疮分期,Ⅱ期压疮患者使用龙血竭酊剂加云南白药粉外涂;Ⅲ期压疮患者创面连续给予湿润烧伤膏加生肌粉,每日早晨换药1次;Ⅳ期患者连续使用麝香生肌膏,每日晨起换药1次,祛腐生肌,待坏死组织脱尽后,局部处理方法同Ⅲ期患者。④穴位按摩:根据受压部位远端循经取穴,取太溪、照海、气海、关元进行局部按摩。采用指按揉法,拇指指腹按于相应穴位,腕关节悬空向下施力,以患者产生酸麻感为度,每日2次,每次15 min。2周为1个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压疮愈合时间指从发现并证实为压疮到创面达到痊愈标准所用时间。
3.2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新生肉芽组织完全取代坏死组织,创面完全愈合;显效: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大部分坏死组织,创面显著缩小且无炎性渗出;有效:可见部分新生肉芽组织长出,创面缩小,部分创面红润,炎性渗出液较前减少;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4]。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对两组患者持续观察随访半年,随访期间3例患者脱落(对照组2例,观察组1例)。两组各有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最终均愈合。观察组Ⅱ期、Ⅲ期压疮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压疮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压疮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Ⅱ期压疮 Ⅲ期压疮 Ⅳ期压疮观察组 48 9.4±1.7▲ 20.5±3.6▲ 75.9±14.2对照组 47 12.6±2.0 24.1±4.3 78.2±11.5
(2)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5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压疮患者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压疮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体位单一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作用,致使局部血供障碍,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而出现的溃烂和坏死。中医认为压疮的病因病机为大病、久病后气血不足,同时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久卧伤气,导致气虚,气虚则血行不畅,进一步导致气血失于流通。此外,受压部位气血不行,皮肤失于濡养,导致皮肉坏死。中医关于压疮的病因病机与现代医学不谋而合。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压疮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Ⅱ期、Ⅲ期压疮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医特色护理在压疮护理中有一定优势,与类似研究结果一致[5-6]。观察组使用的中医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穴位按摩、中药外敷。中医较为重视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压疮多由长期卧床所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加重气血瘀滞,给予患者情志护理可缓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特别是肝郁所致的气血运行不畅[7]。此外,对气血两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压疮患者,需特别注意补中益气,扶正活血,通过饮食调节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特定的穴位按摩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还能避免对受压部位的直接刺激[8]。中药方剂在压疮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所用方剂中,龙血竭具有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敛疮生肌之效,与压疮的中医治疗理念相合,临床广泛用于压疮的治疗;云南白药的有效成分包括麝香、三七、冰片等,具有止痛止血、活血消肿、祛腐生肌之效,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湿润烧伤膏中的黄芪、黄柏、黄连均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之效。在无菌条件下,保持创面湿润有利于上皮细胞形成、肉芽组织生长和疮面的愈合,特别是膏、酊类与粉剂的联合应用,不仅可以保持创面的无菌湿润环境,也有助于将药物固定于创面,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换药频率[9]。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压疮患者,可以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