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对中耳胆脂瘤的影像诊断效果分析
2019-10-23丁旗刚
丁旗刚
(高阳县医院 河北 高阳 071500)
中耳胆脂瘤为鳞状上皮在颞骨中生长所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通过其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先天性胆脂瘤以及获得性胆脂瘤两种,前者是因残留的胚胎上皮细胞于颞骨中形成,其发生率较低,而获得性胆脂瘤可形成可能与细胞因子,氧化应激以及多种肿瘤相关基因有关。早期中耳胆脂瘤无特异性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诱发脑膜炎,静脉窦血栓等颅内并发症,因此,尽早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以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CT和MRI对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阶段收治的50例中耳胆脂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中耳胆脂瘤,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为(53.4±6.8)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协议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
CT扫描;采用西门子64排CT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骨嵴到乳突尖下缘,重建间隔0.4mm,层厚为0.8mm,窗位1000HU,窗宽;4095HU。MRI扫描:采用飞利浦1.5T核磁共振仪,患者保持仰卧位,行常规冠状位扫描,包括T2WI,T1WI,横断位扫描以及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
1.3 观察指标
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期值以及阳性预期值分别为80%,50%,75%,以及40%,MRI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期值以及阳性预期值分别为94%,85%,70%,以及88%,MRI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诊断准确率,两者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例)
3 讨论
中耳胆脂瘤具有获得性以及先天性之分,先天性中耳胆脂瘤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因产妇产后出血导致胎儿出现鳞态细胞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发展成先天性胆脂瘤前体。而获得性中耳胆脂瘤具有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之分,原发性中耳胆脂瘤因咽鼓管功能异常,导致鼓膜内陷袋,因上皮碎屑的因素发展成胆脂瘤[2]。继发性中耳胆脂瘤是因上皮细胞边缘转移到中耳,耳部的伤口导致鳞态上皮细胞入侵中耳腔室,从而形成继发性中耳胆脂瘤。据研究表明,先天性中耳胆脂瘤在中耳胆脂瘤中的发病率仅为2%,其在CT检测中,主要为中耳乳突软组织密度肿块,呈圆状体或者不规则体,并可能发生骨质破坏[3]。
CT诊断中耳胆脂瘤具有较好的空间分辨率,能够对中耳胆脂瘤的典型症状进行观察,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于诊断该疾病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对病灶进行全方面的观察,对小骨以及耳蜗进行直观的反映,但其不足之处在于CT检查对该病的特异度较低,猜测可能是因中耳胆脂瘤,分泌物,以及中耳炎性肉芽组织在CT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导致。中耳胆脂瘤手术会对中耳骨质造成损伤,使中耳乳突骨发生变化,手术后的中耳内可能具有肉芽组织以及纤维疤痕的存在,导致CT诊断准确率不高。
MRI在中耳胆脂瘤中有着较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对积液以及黏膜肥厚具有着较高的敏感性,该疾病在DWI中为高信号,在诊断中耳胆脂瘤中,仅通过DWI便可得到较为理想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T1WI增强扫描对于鉴别肉芽组织,肿瘤病变和中耳胆脂瘤有着重要意义,中耳胆脂瘤无明显强化,而肉芽组织以及肿瘤据明显强化。CT与MRI吻合度较差的原因可能是因CT对中耳胆脂瘤术后复发鉴别难度较大[4]。
在本次研究中,MRI的在诊断准确率这一方面明显高于CT诊断,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可知,CT以及MRI均为中耳胆脂瘤诊断的常用影像检查手段,均可对中耳胆脂瘤进行检查,但与CT技术相比,MRI的诊断结果更为可靠。
综上所述,MRI对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准确率优于CT检查,临床上可将两者结合,达到提高诊断中耳胆脂瘤准确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