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2019-10-22姚文峰
姚文峰
摘 要:新课程标准在最近几年得以全面实施,有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涉及各个方面。人们的关注点也从知识积累逐渐转移到能力训练与核心素养培养上。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分析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要求,并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5-0051-02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门词,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教学必须面向所有学生,让学生获得基本素养。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讀教学的要求
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主要有语言建构、思维发展、文化理解与传承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应围绕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
(一)指导学生完成语言建构
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要求学生体会文本的表达和语言的美感,从中发现语言的智慧[1]。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建构训练,让学生通过研读语言体会其表达方式、表达效果,逐渐明白字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色彩。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在情感上与作者达成共鸣,自然而然能形成核心素养。
(二)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促使学生认同优秀文化,自觉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三)帮助学生习得学习方法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换言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从突破关键问题入手,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渐提升其核心素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建议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从语言、文化、方法技能和阅读评价这四个主要方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课程。现行语文课程标准还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发展水平,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形成初步认识与体会。而学生学习语言与阅读、积累、运用密不可分,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语言形式,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帮助学生发现语言中有声有色有味有情的关键词句,从而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审美素养[3]。
例如,在课文《乡下人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片段: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学生一边看一边思考自己平常没有接触过的词语搭配有哪些,学生们纷纷回答“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教师继续问学生平时是用什么样的词语形容吃的,学生说:“细嚼慢咽、狼吞虎咽、津津有味等。”教师让学生思考一下一般用天高地阔形容什么,有的学生说:“天高地阔通常是形容视野中的场景很宽广,一个是形容场地,一个是吃,这两者难道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吗?”教师问其他学生有没有不同的见解,阅读课堂瞬间更加活跃。有的学生说:“天高地阔表示乡下人家在很宽敞的地方和场景下吃饭,甚至可以说成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有的学生说:“通过天高地阔地吃起来这种语言表达,好像可以看到乡下人家在无拘无束地吃饭,这与大家平时在饭桌前端坐着吃饭完全不一样,充分说明乡下人家吃饭是非常自由的。”还有的学生说:“乡下人家吃饭时会聊五花八门的话题,如地里的收成、张家长李家短等,可谓海阔天空。”语言解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他们丰富多样的描述中,大家好像跟随乡下人家一起吃出了一份野性、吃出了一份无拘无束、吃出了一份自由与洒脱。
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文本和词句的讲解,指导学生挖掘课文中文字语言的价值。因为这篇课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独特,语言训练作用较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天高地阔”一词从质疑到探究再到品味,慢慢发现其独特的语言表达作用。这样的阅读教学指引学生重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最终让他们成功体会课文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性,培养了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
(二)加强阅读实践,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文化理解和传递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进行理解、借鉴,逐步拓宽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更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避免在文化上出现民族虚无主义。对小学生文化理解和传递素养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揭示文本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接受优秀文化,将其内化成个人文化取向。换言之,小学语文教材以及阅读素材中蕴含着丰富、精彩的传统文化知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渗透传统文化,加强阅读实践和智慧拓展,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课文《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介绍故事发生的文化背景,分析其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感悟诸葛亮的机智与神机妙算。由于这一篇课文的传统文化元素较多,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后对《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进行拓展阅读,并向学生推荐《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在浓浓的书香校园智慧阅读氛围下带领学生进入中国四大名著描绘的世界,从中发掘文本,关注传统文化。这体现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通过阅读,学生能更有效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传授阅读方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生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环境联系密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教学生运用多种语文阅读方法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与阅读习惯,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小学生正处于阅读和学习的启蒙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基础。阅读在任何知识的学习中都不可或缺,所以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注重向他们传授阅读方法,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學习与发展中得以运用,持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使用不同方法会获得不同的阅读效果,教师应教会学生根据所读文本的类型和阅读对象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也就是文本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人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由于小学生接触阅读的时间不长,需要阅读大量文本,但他们的精力有限,所以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至关重要。例如,摘抄阅读法,能帮助小学生记忆文本内容,在他们阅读有较强知识性与文学性的书籍时较为适用,有助于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巩固记忆;如果学生阅读故事性强、有情节文本或者资料性书籍时,就无需对细节部分作过多探究,此时应使用浏览阅读法,实现快速阅读,从中获取所需信息,对情节或故事有大概的了解即可;还有经典著作阅读方法、信息阅读方法等,都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良好体验,提高阅读能力。不管是什么样的阅读方法,作用都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四)加强阅读评价,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实施多元化评价。通过灵活的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以不增加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基本前提,借助随堂作业、阅读笔记、作文、班级阅读交流会等形式收集学生的阅读信息,评价学生对阅读方法的习得与使用,以便激励学生阅读,使学生对阅读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当然,小学生也可成为阅读评价主体,其可以通过自评与互评等方法评价掌握阅读方法的情况,对自主阅读、智慧阅读有更清晰地认识。教师应带领学生积极调整阅读方法,循序渐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当然,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显得尤为关键。因为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不同,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评价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这能体现个人的阶梯型思维,并和其他同学、教师之间进行相互点评,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升华文本。例如,根据阶梯型思维进行小学语文阅读分层评价。即教师对阅读问题的设置要做巧妙安排,根据不同难度提出不一样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完成。这样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依据学生不同的发展状态,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例如,对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你是果敢无畏的,真想能经常听到你的想法。”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回答真好,大家都期待听到你的声音呢,可以响亮地说给大家听吗?”对性格不同、特点不同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要求都应该不一样。对成绩好的学生不可以褒奖太多,应有更高的要求,如“我想你应该考虑得更深刻些,希望你在语言上更简练些”等。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刻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大肆加以表扬。
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正确认识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指导他们建构语言系统,培养语言能力。同时加强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引导他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习得自主阅读方法,保证阅读评价的针对性、合理性,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尤美玲.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策略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4):56-57.
[2]万思思.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106.
[3]卢耀珍.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J].基础教育研究,2017(23):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