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握紧“严”之桨泛起“宽”之舟

2019-10-22邵红燕

教师·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班规实践研究班级管理

邵红燕

摘 要: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工作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成功不仅在于培养最优秀的人,还在于培养天天有进步的人。作为班主任要秉着“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為本”的指导思想。班主任要清醒认识自己的角色,握紧“严”之桨,泛起“宽”之舟,扬教育之“东藩”,促学生之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班规;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2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5-0029-03

一、握紧“严”之桨的实践

班级管理还是要突出“严”。“教不严,师之惰”道出了“严”的重要性。“严”应是一种积极的思想主导,而不是过激的行为手段。班级管理中的“严”应是高高竖起的思想行为指挥棒,绝不能让学生误认为是专制、严酷的电警棍。这就要求我们严得有力度、有尺度、有风度。所谓“严”要有“格”的限制,用班规作保障,让学生建立规矩意识,用各种规矩约束、规范、引领学生的言行,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建规立距、设立班规尤为重要。

班规是校规的具体体现,更是校规的拓展和延伸,是班主任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显性体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是有两个人以上的地方,都需要有规矩,班级更是如此。班规是一个班级关于共同的行为标准、思想道德标准和文化标准的约定,是教师班级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在一个班级的日常运转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班规能规范班级行为

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个性进入班级,不同个性决定了其不同的行为方式,彼此不同的行为方式难免会相互冲突。通过班规,大家可以求同存异、和睦共存,在交流合作中共享规范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二)班规能引领班级风尚

学生三五成群就会形成群体风气,教师要通过班规的引领,使之风向转正,营造乐学向善的班风。

(三)班规能塑造班级文化

班规,规是班级文化塑造的起点,严格有序而不失民主自由、规范统一而不失灵动活泼的班规可以帮助学生抵达文化的至境。

(四)班规能辅助班级管理

班规是辅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工具。一个良好的班规就如同教师的影子,它可以有效地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达到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境界。在建立班规时,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早”立

每当接手一年级班级时,班主任总会带领学生们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科任课教师也会把自己学科的学习要求和特殊规定告诉学生们。这些规范、要求、规定就是学生要遵守的规矩,教师往往以口头的形式告知学生们,也会以书面形式通知一、二年级的家长,希望通过家长的协助,让学生们尽快记住这些“规矩”,争取早知道、早做到。学校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印制在学生的《家校联系本》上,其目的不言而喻。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花两到三个星期时间,利用班队课、午自修甚至早自修,带学生们参观校园。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教师应逐条逐字向大家解读《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让他们尽快熟悉校园里的“规矩”。这些规矩就是最初级的班规,是后续所立班规的最基本的内容。

2.“细”化

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会遵循学生养成教育、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校规、校大队部的要求,将班规设计成儿歌。但儿歌式的班规,并不起实质性的作用。因此,班规必须细化,使之可视、可记、可行。①将重要的规矩以班级文化的形式呈现,时刻警醒学生。如“入班即静,入座即学”“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促使学生积极进取,营造安静、乐学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②用简洁的口令提醒犯规越矩的学生,及时纠正不良言行。如:排队做到静齐快,上下楼梯不推搡,食不言、寝不语,今日事今日毕,作业必须对好快,是什么时候就做什么事。当有学生出现越矩或犯规行为时,就以接口令的方式,再现这些班规,纠正、强化学生的行为。③将条文式的规矩变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学生不守规矩,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做。尤其是每天的值日工作和平时的教室整洁,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相当大。因此,我们在制定《值日生轮流表》时,必须为学生们安排好值日的时间,必须安排每个人的职责,必须对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教室内的陈设包括水杯、雨伞、衣物等都做相关规定,让学生有规可依,有距可循。

3.健“全”

学生们的世界你永远无法预知,所以与学生立下的班规要不断记录、不断完善。新的问题出现后,要马上立下规矩,不再让类似的事件重演。

案例1:L同学拿走了W同学未用完的修正带,还取走了里面的齿轮当玩具。我立马打电话给L同学的家长,向L同学了解事情经过。原来这个修正带是三天前W同学送给L同学的,后来W同学因为弄丢了在用的修正带,就让L同学归还,可是L同学认为这是W同学送给他的,他已经用完,还不了了。征得双方家长的同意后,我先请L同学归还W同学一个新的修正带。第二天,我找到这两位同学,询问他们昨天的事错在哪里了?他俩都呆呆的,一脸懵懂。我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班里的同学们,让他们评一评、说一说。结果同学们都说W同学错了,因为送出去的东西是不可以要回的。我提醒了他们:“如果L同学一开始怎么做,这件不愉快的事就不会发生了?”立刻有学生回答:“不接受W同学送的修正带。”“送出去的东西不可以要回哦!我们也不要轻易接受他人无缘无故的赠送。”于是我们的班规里又多了两条。

案例2:我对学生们的书写是有要求的:正确端正清楚,力求美观。可就在某个周五中午,班级又修改了班规,书写要求改为:无论什么作业,书写必须正确端正清楚,力求美观;作业要求改为:无论什么作业,努力做到“对”“好”“快”。那天中午,几个同学在做数学作业。我走到某个学生的身边看了看,上面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就指着他的本子说:“字要写好一点啊!”结果他却说:“邵老师,这是数学作业!”这让我颇感意外,于是追问道:“数学作业也是作业,作业要求不都一样吗?同学们,我们作业的要求是什么?”“对好快。”“书写的要求是——” “正确端正清楚,力求美观。”既然被学生钻了空子,让他们有机可乘,那就得修改班规,填补漏洞,让他们无法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4.跟“进”

“上个星期还好好的,这个星期就全乱套了。”“放了几天假,规矩都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是低年龄段学生的行为常态。如果讓学生在接触了新的班规之后,没有制订一个跟进计划,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很快就会恢复旧习惯。因此,在改变行为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等到学生们完全做对一件事之后才去表扬他们。刚开始,学生们的表现可能只是接近于正确,但此时教师就应该提出表扬。因为教师所面对的目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教师一定要按照进度表提出表扬,然后再纠正他们,这样他们才能继续改进自己。

爱是无条件的,但是一定是要有原则和底线的。学生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就像是在蹚水,测试水的深浅,即在了解班主任的性格和底线,希望从中可以找“空子”。此时,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记住:不能给他们一点钻“空子”的机会。既然希望学生成长成才,如果学生不自重、不自爱、不自制、不自觉,班主任就必须利用班规约束、引导、警醒他们,从而帮助他们自重、自爱、自制、自觉。但是,我们对待低年龄段学生应该像放风筝一样,既不能拽太紧——太紧了,风筝就飞不起来;也不能撒手——撒手了,风筝就不知飘到哪里去了。因此,严格的班规在执行时也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先严后宽。就是一开始必须开好头,起好步,严格规范,执行规矩必须先严后宽。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刘备入主益州的时候“刑法颇重”,法正认为,连刘邦入秦也不过“约法三章”,宜“宽刑省法”。但是,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深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主张重典来治乱世,当然也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人人都有一个基本特性:习惯于先严后宽。班主任一开始依据校规、班规严格约束学生的言行,以后时间长了可再宽厚和宽容些,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些。

(2)严规宽语。规矩是威严的、规范的,人人都要遵守,但教育过程中也需要温情,即使是批评也要讲究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在处理、惩戒、教育学生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温暖、宽容的语言,让学生欣然接受批评或惩罚。即便是教育训斥后,教师也应该用温情的言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3)宽严兼用。教师有时可以兼用“宽”与“严”的方式。“严”以奖惩制度为手段,那么“宽”则以肯定鼓励为表现形式。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鼓励他,让他有了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使他不断前进。而作者的父亲却严格要求他,告诉他还不够好,还要努力,使他不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后来作者又写了许多诗、小说和电影剧本,他的母亲每次都鼓励他说:“精彩极了!”而父亲还是严格要求他,说:“糟糕透了。”后来作者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自己深沉的爱。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有时不也正如文章中所写的一样吗?特别是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不仅需要母亲般的爱的鼓励和赞扬,还需要严父般的警告的力量来平衡。我们应该把握好“宽”与“严”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密切结合、相辅相成。“宽”与“严”的结合没有固定的模式。笔者认为,在处理事情上小事要宽,大事要严;在对待人上,小节要宽,工作要严;在批评处罚时,处罚要宽,批评要严。多奖少罚,重奖轻罚,要从减轻学生可能因错而引起负疚感的目的出发,强化学生“做好就奖”的意识,弱化学生“做不好就受罚”的意识。

教师经常在学生面前板着脸,不苟言笑,会导致班级气氛沉闷、缺乏凝聚力,与学生思想上产生隔绝,情感上产生隔膜,让学生敬而远之。因此班主任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一定要把握好“度”,讲究一定的距离,并且要使这“距离”产生出美来。既不能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对立面,一味地“严”字当头,“武力”镇压,把师生关系变成“猫鼠”关系或者“警察与小偷”的关系;又要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在学生面前建立自己的威严,以“威”立“信”。我们必须主动俯下身来,制造机会、营造氛围、拉近距离,与学生构建严师、慈母、玩伴的关系,做一个严中有慈、厉中有情的教师。

二、泛起“宽”之舟的实践

教育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教育工作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那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那么,班主任如何使教育工作深入学生的内心呢?我想:松弛有度,宽严相济,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一剂良药。

(一)巧用称呼,拉近距离

教师和学生打交道,少不了要招呼学生。课堂提问要叫名字,课下打招呼要叫名字,平时交流也要叫名字。由于性格使然或者师道尊严,教师们几乎习惯于用姓名直接称呼学生,有时也会不带姓直呼其名,偶尔也会叫他们的小名。集体交流时,一至三年级可称呼“小朋友们”,四到六年级就改称“同学们”,语重心长谈话时可称他们为“孩子们”。

我校一位90后的数学女教师,她对一年级学生的称呼是五花八门,“宝贝”“亲”“孩儿们”“小帅哥”“小美女”,叫得学生们是心花怒放。见面时一口一个“宝贝”“亲”,如同称呼自己的孩子、朋友一样,学生们听着是欢天喜地。学生犯错时,她也会一脸严肃,称呼其为“小家伙”“小捣蛋”“小粗心”“大粗心”……俏皮的称呼,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了教师浓浓的爱意,立刻放下了戒备心,在轻松温和的氛围里,打开心扉,真诚地与教师交流。尤其对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以及平日不受重视的学生,充满爱意的称呼,能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之窗。

当然,这些时髦的昵称也不是适合所有的老师和所有年龄段的学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学生们的称呼是很有讲究的,恰当使用称呼能拉近师生关系,调节紧张气氛,缓解师生矛盾。

因此,我们要试着改变平时对学生的称呼,以增进与学生的感情。渐渐地我们会发现,除了常规的称呼、充满爱意的称呼、前卫有趣的称呼之外,还有一种充满正能量的称呼,如“三国通”“昆虫专家”“小才女”“跑步健将”“小书法家”“朗读者”……这些称呼能让学生感到自信、自豪,对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优势也有一定的启迪和鼓励作用。实践证明,班主任对学生的称呼,如果能做到如上所述,那么在课堂上,就会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打消他们的顾虑,使他们乐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回答,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能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亲近教师,热爱教师,进而信任教师。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二)展现才能,赢得崇拜

小学生纯真无邪、幼稚可爱,犹如一汪山泉,清澈見底。他们在校期间,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班主任,他们对班主任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拜和信任。

案例:笔者初次给当前所教班级的学生们出黑板报时,只写了“我是小学生了”的内容,配的画也是最拿手却极为简单的。学生们可能是第一次见到教师出黑板报,他们表现得特别兴奋,问长问短,有的模仿着在纸上涂涂画画,有的还说我画得比美术老师还要好。其实,我心里明白,自己的画是远不如美术老师的。但在他们的眼中,班主任是最棒的,读课文是最好听的,写字是最漂亮的,画画也是最好看的。所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身份的优势,向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堂上,要滔滔不绝、旁征博引,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在学生犯错误时,要口齿伶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心悦诚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各级各类比赛时,要发挥才能、智慧,使学生们在荣誉和赞许中享受成长的快乐。班主任要用自己的才能点燃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用自己的智慧激发学生迎难而上的学习动力,用自己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

(三)重奖轻罚,营造氛围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学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学生动辄得咎、处处受罚,他们的情绪一定会大受打击,信心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殆尽;反之,如果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他们会因受到尊重而振奋,甚至能够挖掘出自身特有的潜能。他们一、二年级时,我们可以准备可口的小零食、小点心、精美别致的小印章、可爱漂亮的表扬书、熠熠生辉的小奖状。如果到了三年级,或者教室搬到二楼,学生们的活动空间变窄受限了,我们可以增设午间半小时娱乐时间的奖励——下棋或看课外书。尤其是最后一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班主任用心的安排,缓解了“严”规带来的负面效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状态。

(四)照片记录,留下足迹

每年运动会后给班里的学生们拍照片应该是班主任的必修课。“谁最美?”“我最美”一张张如鲜花般灿烂的笑脸永远定格在相片里。文艺会演时、班队活动时、登台领奖时、手举奖状时、齐声朗读时、偶遇雪天时……我们应该成为学生们不专业但很用心的摄影师。当一张张照片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时,家长们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无比的满足和幸福!三五年后若把这些照片做成电子相册,与学生一起追寻成长的足迹,那幸福的又何止是家长?

三、结语

幼苗要茁壮成长,离不开具备爱心的辛勤园丁;要使一个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学生都会做人、成才,离不开每一位手执戒尺、眼中有光的班主任。教师要努力做到想学生之所想,爱学生之所爱,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之所求,审时度势,灵活掌握“宽”“严”尺度,宜宽处则“宽”,宜严处则“严”, 严中有慈,厉中有情,从而达到“宽”而不软、“严”而不苛,“宽”而不乱、“严”而不死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桂玲.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J].学周刊,2018(30):163-164.

[2]陈 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8(10):19-20.

[3]刘正俊,法洪顺.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刊),2019(6):262.

[4]唐福莲.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南北桥,2019(11):189.

[5]龙海波.试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班主任管理工作[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6):123.

猜你喜欢

班规实践研究班级管理
Create Rules For Your Classroom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班规要科学合理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另类班规”不妨宽容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