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2019-10-22周明全

理论观察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农村地区留守儿童

周明全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逐步的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种情况之下,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的彰显了出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农村地区,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来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是刻不容缓的。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做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7 — 0075 — 0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地区的大批剩余劳动力进入到城市进行务工。在这种发展形势之下,虽然能够有效的增加农村地区的收入,但是也使得当地的留守儿童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在生活、行为、学习及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步的发展成为了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群体而言,他们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其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安全方面、生活方面以及道德教育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因此,社会各界都应该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针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切实的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留守儿童概述

所谓的留守儿童就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需要其他家人照顾的十四周岁以下的孩子。目前,我国将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限定在了六岁到十四岁,也就是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因此,留守儿童通常会交由其他人进行监护。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由留守儿童的祖辈对其进行抚养和监护,这种监护方式也是农村地区比较常见的。在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的祖辈都是年龄比较大的老人,他们不但文化水平偏低,和孙辈们之间的思想交流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他们不能够很好的对留守儿童实施完善的教育;第二种类型是由留守儿童父母的同辈对其进行抚养和监护,例如留守儿童的叔叔、舅舅以及姑姑等亲戚。这种监护方式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亲属大多会采用物质型和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问题。另外,这种监护方式也不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第三种类型就是由留守儿童所在学校的老师或班主任对其进行监护,这种监护方式也是近年来才逐步的产生的。通常情况下,一名老师会同时负责监管五六个留守儿童。老师由于日常工作的繁忙,必然会导致监管方面的空白,因此,这种监护方式依然会存在很多的弊端。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留守儿童群体而言,其心理方面正处于发展中的阶段,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因此,不但需要他人的关爱,还需要他人的有效引导。首先,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再加上监护人对其行为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导致很多的留守儿童都会出现行为和意识上的偏差,进而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次,在农村地区,很多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意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不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遵守纪律、道德素质较差。某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管束,甚至沾染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从而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留守儿童群体而言,由于长期的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其学习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不但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还长期的缺乏良好的家庭辅导,从而对其学习成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留守儿童的年龄角度来讲,还缺乏较强的自控能力,因此,在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家人提供有效的监管和指导。在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部分是其祖辈,其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在留守儿童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监护人很难为其提供有效的学习辅导。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学习兴趣的下降。对于家庭教育而言,父母的地位是任何人也无法取代的。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的出外务工,不但不能够为留守儿童的生活提供幫助,还不能够为其学习方面提供监督管理,必然会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的。目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既得到不到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又得不到来自于父母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的缺失,使其逐渐的漠视亲情观念,从而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即便是在务工期间回到家乡,也仅仅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缺乏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其次,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对于那些由祖辈负责监管的留守儿童家庭而言,教育方面基本上是缺失的,再加上祖辈的溺爱,很冲易使孩子形成各种不良的性格;对于那些由亲戚负责监管的留守儿童家庭而言,基本上会采用放任自流的监管方式,其教育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另外,由母亲独自在家照顾孩子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种监管方式也存在种种的弊端,一方面,母亲要独自负责家中繁重的劳动和家务,无暇关注孩子在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母亲的文化层次较低,无法给孩子提供学习方面的辅导和帮助。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

今年里,虽然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一直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某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仍然较为匮乏,教育观念也较为陈旧,从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对于学校而言,教学任务本就十分繁重,因此,不能够为那些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另外,很多的学校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因此,没有重视对那些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在这情况之下,就会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多的留守儿童会逐渐的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出现旷课和逃学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留守儿童的失学和辍学。其次,某些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仍然较为落后,一方面,很多学校不能够为离学校较远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够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心理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以及法制教育活动等,从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再次,很多农村学校疏于和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缺乏和留守儿童家庭之间的互动,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日趋的严重,进而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教育质量。

(三)来自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留守儿童大多是十四岁以下的孩子,不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还缺乏安全、法律、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知识,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来自于外界的影响。首先,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监管不力,因此,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例如在网吧、电影以及不良书刊中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使其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其次,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某些留守儿童很容易误交损友,从而误入歧途,进而对自身和社会构成一定的危害。另外,由于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的缺失,从而导致某些留守儿童会出现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故。

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一)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加强家庭监护作用

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切实的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就要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加强家庭监护作用。首先,要引导留守儿童的家长逐步的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使其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学校和老师要发挥出充分的引导作用,引导留守儿童的家长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即便是身在异地,也要经常的通过电话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联系,多和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让孩子们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但能够有效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还能够构建出良好的亲子关系其次,学校和老师还要引导留守儿童的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无论是留守儿童的家长还是监护人都要先对自己严格要求,确保自身能够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对孩子产生出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长期在异地务工的父母而言,要定期的和孩子进行联系,充分的掌握孩子的近况,定期的回家和孩子团聚。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学校放寒假和暑假的时间,将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这样做的话,不但能够有效的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还能够让孩子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到父母的艰辛,使其能够逐步的形成奋发图强的精神,从而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强大的助力。

(二)加强学校的教育作用

对于农村地区的学校而言,首先,要针对留守儿童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创新相关的教育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例如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信息、设置心理咨询室以及推行监护人仿校制度等。其次,要尽可能的为留守儿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相关的政府部门要不断的加大对落后地区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的投入力度。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离学校较远的留守儿童提供相应的寄宿条件;另一方面,要大力的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为农村学校配备专门的保育人员和生活老师,从而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与关爱。再次,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要不断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充分的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学习发展状况,不断的加强家校合作。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以此来充分的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情况,从而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帮助。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的举办一些关于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教育方面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的提升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水平。最后,对于农村地区的学校而言,要不断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引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教职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中,以此来有效的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另外,对于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者而言,要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巧,从而在提升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发挥出强大的推动力。

(三)加强社会方面的教育作用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而言,除了学校和家庭方面的教育之外,还要引入社会方面的力量,加强社会方面的教育作用。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依稀,鼓励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积极的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以此来为留守儿童提供来自于社会的关爱和照顾。另外,还可以鼓励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建立家长培训机构,以此来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从而有效的提升家庭方面的监管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娱乐场场所的管理,净化农村地区网吧和游戏厅等文化场所和治安环境。另外,还要针对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法分子伤害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五、结束语

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因此,社会各界都要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加强家庭监护作用,加强学校的教育作用,加强社会方面的教育作用,以此来有效的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教育质量。

〔参 考 文 献〕

〔1〕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2〕孙颖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

〔3〕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7).

〔4〕刘佐信.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现状与教育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9.

〔5〕刘晓霞.绥化市留守儿童问题探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03).

〔6〕佟延春,隋建华.发挥地方高校优势,构建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

〔7〕王晓慧.胡金平.“问题范式”下的留守儿童研究及其拓展〔J〕.教育学术月刊.2011,(06).

〔8〕康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术论,2011,(11).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农村地区留守儿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