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理论研究学习
2019-10-21张玉官
张玉官
一、自主学习的发展
教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在教学改革的历史长河中,对课堂教学影响深刻和广泛的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教学改革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第二次教学改革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的课堂教学的阶段论。第一次教学改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生中心论,
早在古希腊时期,自主学习的思想在西方已经开始萌芽。古希腊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于学习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到了近代,法国教育思想家指出学习者的综合能力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能力体现的。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则认为,要尊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鼓励自主学习。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觉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衡量一切教学方法的最高原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斯金纳认为,学习时手脑并用,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上世纪60年代后期,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进入了系统发展的阶段。在这时期,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和自主学习的模型的研究都分别取得了飞跃的发展。自主学习理论研究主要代表有:斯金纳的自主学习操作主义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自主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班杜拉自主学习社会认知理论等。
二、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不同的手段和途径,对学习活动进行选择,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获取新知识进而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的过程。不过,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以及研究手段不同,对于自主学习概念的阐述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模式或学习的方式。
第二种观点,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
第三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包括纵向学习与横向学习两个维度。
三、自主学习的特点
从学习对象的范围方面看,自主学习具有广义性和狭义性。所谓广义性指的是所有的自主学习,具有以下特点:主动性、有效性相对独立性。所谓狭义性单纯指学生在学校的自主学习,具有以下特点:民主性、自主性、可选择性、多元性、丰富性、开放性和自控性。
當然,由于人们对自主学习理论的立场不同,对自主学习的特征描述也存在差异。
四、不同立场的自主学习理论的观点
关于自主学习的理论,国外已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按理论派别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操作主义理论观
斯金纳等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这一理论主要强调外部因素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而对于学习个体的内在调节不太关注。
2.人本主义理论观
罗杰斯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自主学习遵循三个步骤:第一,设置目标;第二制定学习计划并选择学习策略;第三,具体学习,对学习进行评价。这一理论强调的是学习个体内在的自我发展,与操作主义理论观点截然不同。
3.意志理论观
科尔等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意志控制分为内因的自我控制和外显的自我控制。内隐的自我控制主要指的是认知监控、情绪监控与动机监控。外显的自我控制主要指的是学习环境中的事物控制与任务控制。
4.社会认知理论观
班杜拉等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学生学习行为的预期、计划与行为现实之间的对比、评价来对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很多,该理论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内部、行为和环境三大因素。内部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归因和情感等;行为因素指的是自我观察、判断、反应等;环境因素指的是他人的学习帮助、榜样学习和学习的环境等。
5.建构主义理论
弗拉维尔等人认为,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与周围的环境的相互影响,在同化和顺应过程中逐渐建构起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认识,自己的认知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关于构建主义自主学习,主要是通过合作学习,同班辅导和学习问题的讨论以及直接教学的方法来实现。
6.信息加工理论观
加涅等人认为,自主学习主要依赖一种循环反馈回路。个体获得信息首先要根据自己预设的标准进行检验,看看而这是否相吻合,如果不吻合就要将信息进行改变或转换,反覆地进行检验,直到二者相吻合为止,相吻合后,信息加工也随之结束。
7.言语自我指导理论观
维果斯基等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是把外部言语转化成自我指导的内部言语的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取决于学习者和引导者之间的互动。
五、自主学习的教学引导模式
1.师生互动为取向的教学引导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两种:寻求教育中的地位和机会平等;学习中的社会性互动是成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第一种教学模式觉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学生的学习应该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第二种教学模式觉得,有互动学习模式比个人主义的学习模式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意义建构为取向的教学引导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所追求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深入理解,可以采取探究式学习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等。该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突出知识的主观性。这类教学模式的研究者认为,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获得,而是在学习伙伴的合作下,通过讨论、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与学习者以自身经验去构建知识的能力有关。
3.学习自我调节为取向的教学引导模式
学习自我调节为取向的教学引导模式与前两种引导模式不同,该模式主要关注的是通过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节能力,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持这一教学引导模式的研究者认为,学生在学习中的策略及自我调节能力关系到学习的成功与否。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我调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