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林工程中的造林工程管理分析

2019-10-21孙久甜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5期
关键词:工程管理问题策略

孙久甜

摘 要:营林工程中的造林工作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与其他工程不同,造林工程是一项时间长、任务艰巨且效益较慢的工程,从树苗的培育到其成活、成林,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必须加强对其进行管理,基于此,本文简述了营林工程中的造林要点,对营林工程中的造林工程管理问题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营林工程;造林要点;工程管理;问题;策略

造林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而营林工程中的造林工程管理对于保障造林工程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基于此,以下就营林工程中的造林工程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营林工程中的造林要点分析

营林工程中的造林要点主要表现为:(1)合理营林整地。第一、清理营林地。目前大多数应林地均是在过度开垦的土地上退耕还林,营林地的清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首先清除土地上的杂物,一般选用火烧或化学物品清理,也可以人工操作可行工具,通过推土机、切碎机等进行割除清理。第二、合理运用营林整地方式。营林整地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即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分别指对于预选营林土地进行全部或局部土壤的翻垦。局部整地还可细分为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特指翻整呈长条状或立方状的土地。(2)科学应用现代营林播种方法。

(一)播种前的处理方式。播种前为保证种子出苗整齐,或增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步骤需调整为先消毒再拌种再浸种最后催芽的工作。春播之时尤其要注意对于深层次休眠的种子要进行催芽,当然针对不同的品种需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但也应注意若造林地出现恶劣天气如干旱或低温则不适宜进行浸种催芽。

(二)播种方法。播种方法有很多种,如撒播:在播种之时要均匀地撒播种子,这种方法一般不用整地、播种后也不需要覆土,但是种子比较易被风吹走和水冲走,还有可能被鸟兽们吃掉,尤其是发芽的幼苗根系比较纤弱,比较难穿透地被层。因而在撒播适用的地理条件为交通不便利的地区,可以考虑种中小粒的树种。

(三)严格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防治。造林工程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给幼苗生长造成巨大威胁,严重影响造林工程。而防治病虫害及自然灾害是提高幼苗成活率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在选取优良树种,确保树种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同时,加强管理和养护力度,及时施肥、除草和修剪枝干,安排专门人员对树种的检疫和检查,防止外来树种和病虫害的入侵。

二、营林工程中的造林工程管理问题分析

营林工程中的造林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规划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森林资源需求量,在经济利益的趋使下森林的生态功能发挥得不明显,直接破坏了森林的生態环境,要想维持森林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做好林业规划,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保护资源的同时对森林环境和森林生态进行保护。防止因不合理地使用森林资源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造林人员问题。造林工程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在林地的锄草、施肥、抚育间伐、病虫害防治、防牲畜破坏和自然灾害等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才能保障。影响林业发展的一大限制因素是林业科技人才不稳定,尤其是基层林业生产第一线科技人才非常缺乏,造成林业科技普及率较低,林业的科技含量不高。(3)种苗培育质量问题。造林工程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最基本的因素就是种苗的培育上出现了问题,种苗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成型后林木的好坏。在壮苗培育方面,地市级范围基本上没有系统化的苗圃,往往是依山、依田而建的临时场所,加上技术管理跟不上,管理不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林业造林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成活率下降、病虫害增多等严重后果。(4)栽培方法问题。过去为了使造林地提早郁闭成林,造林初植密度一直偏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间伐审批、工作安排不当、投入大于收入等原因,不能合理及时间伐,致使林分过密、林木生长和林分卫生状况差。同时,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隐患较大,增加管护难度。

三、营林工程中的造林工程管理策略分析

(一)科学规划造林工程。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生态作用规划,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其次是要做好美化环境、综合治理、丰富人的生活以及保持生态的平衡和稳定等。其次,应丰富造林树种的种类。随着林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林业建设应扩大树种选择范围,增加各树种之间的协调和搭配,保证树木的丰富性。最后,对于造林工程中存在的森林病虫害、火灾、环境危害和牲畜伤害等现象,应采取丰富的防护手段,做好生物防治、生态隔离等,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森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造林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增加企业建设的效益。

(二)提升造林人员专业水平。造林工程中的人员素质及技能高低对于造林工程质量、造林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一线造林人员综合素质非常关键。(1)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一批掌握现代林业科技知识的人才,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林业科技队伍,增加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体系。(2)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大力推广林业实用技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使农民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只有使更多的人掌握先进林业技术,科技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才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栽培管理。造林工程必须坚持科学栽植、精心管护的原则,合理控制栽植密度,根据经营目的、树木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合理确定造林的初植密度。因此在造林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的树种和立地条件,合理制定和落实栽植密度,把好栽植前后的各项质量关,切实抓好整地工作,适时选择栽种季节,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小地形情况,尽量提前造林,严格执行各项造林技术规程,改进栽植工具,保证栽植质量。造林单位和个人要根据树木生物学特性,适时科学地进行松土、锄草、施肥、防治病虫害和间伐等抚育工作,及时进行机械和人工营林、抚育管护作业,以及综合性的保护、监测和管理等,以减轻病虫和其它灾害所带来的风险。

(四)因地制宜合理运用造林方法。主要有:(1)合理运用植苗造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完整的苗木移植到林区,在林地进行造林。利用植苗造林法对于自然环境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对于种植的方法却十分注重,必须要保证苗木生长的稳定性,才能保证苗木在种植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且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这也是当前应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2)合理运用播种造林法。播种造林的方法适合在较大面积的林区使用,而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利用播种造林法时对于林区土壤的要求很高,必须要具备足够的养分和充足的自然条件,而且造林后的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所以播种造林法一般在土壤条件较好且自然灾害发生率较低的地区应用。(3)合理运用分殖造林法。这种方法能够节省育种育苗的时间,成活率也相对较高。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林地的自然环境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甚至可能会造成林木本身的损害,所以在应用时通常较为谨慎。

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林工程的造林工程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结合造林工程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其进行管理,以促进林业工程发展,从而发挥造林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分析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

[2]王昭明.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J].世界家苑,2018(08).

[3]温伟雄.林业造林工程管理的措施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8(06).

猜你喜欢

工程管理问题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