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改探究

2019-10-21韦芳萍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信息化背景

韦芳萍

摘要:在信息化、科技化时代之下,计算机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各类高新技术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各个行业和领域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之中也积极的利用计算机实现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升级。在这样的大体背景下我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我国许多高校开设了计算机教学课程。对此,本文立足于高校教育的现实条件,深入分析在信息化背景之下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实际条件,为实现计算机学科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高校计算机;教改探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出现,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保障自身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的在不同的社会岗位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我国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历史研究,以此来对自身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相应的调节。结合实践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比较落后,老师直接以简单的灌输式教学为主题,无法更好的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导致大量的教学资源被浪费。

一、高校计算机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教材内容落后,缺乏实用性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我国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还没有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无法更好的体现技术的革新的实际情况,难以真正的保障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要求符合技术核心的实质要求。计算机教学实践时必须要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最新、最前沿的信息技术知识融入其中,但实际上极少有高校能够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情况,计算机教学直接以简单传统的教材为主体,与信息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传统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较少,甚至已经直接被抛弃,如果学校仍然以这些传统技术的讲授为主体,那么就会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不符合社会的实质需求。

(二)过于注重理论知识

在推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育学家明确强调,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了解理论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相关性,在保证學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之上更好的进行实践,真正的实现知识的合理应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但是现阶段的高校计算机教学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学生必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合理应用和实践,在实践中对个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检验,但是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形式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无法更好地体现信息背景之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方向

针对上文中所存在的不足,在落实计算机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老师必须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联系,了解目前教学的限制条件,积极抓住其中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学生的参与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出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针对性人才,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的作用及优势。

(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高质量应用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复杂,在落实该学科教学改革工作之前,首先需要促进信息化教学技术和设备的有效推广,了解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核心要求,充分的发挥该专业的优势和作用。与其他的教学内容相比,计算机与信息化技术的联系比较紧密,不管是信息发展还是技术研究都必须要以计算机作为重要的基础和支撑,老师必须要结合学校目前已有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和设备,积极的发挥这些教学资源应有的作用,不断促进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有效落实,保证学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之中掌握该学科学习的技巧。

(二)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老师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织者和实践者,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导致现有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对此,老师必须要注重自身教学观念的科学转变,深入分析和解读时代发展的要求,了解现代化教学观念的实践情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和素质为出发点,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对计算机学习有一个深入科学的认知。其次,老师需要关注不同教学环节的重要任务和工作核心,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计算机实践课程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最后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各种新技术应用而生,新技术的产生直接冲击了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具体内容,老师需要在坚持教学大纲和正确教学方向的前提上将最新最前沿的教学内容融入目前课堂主体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对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有一个宏观的认知和了解。

(三)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意义重大,老师需要关注该学科教学的限制条件,明确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要求,抓住时代发展的潮流了解课程体系的变化和具体内容。作为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体系的引导作用和价值不容小觑,传统的教育教学体系和结构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提升,为了摆脱这一不足,老师需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要求、兴趣爱好、教育背景与课程体系的分析工作相结合,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明确课程体系构建的细节内容,更好的体现课程体系构建的价值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育背景有所区别,因此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要求和个性,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价值,让学生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实现自身计算机应用能力稳定提升。

三、结语

信息化背景之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创新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分析目前课程教学的核心要求,更好地体现该课程的引导作用和价值。

猜你喜欢

高校计算机信息化背景
试论开源云计算openstack在高校计算机机房中的应用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改革研究
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的运用
信息化背景下军队文件档案管理探索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策略
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高校计算机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管理会计创新探讨
信息化背景下创新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