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性气囊加压与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良性病变手术后DVT的价值

2019-10-21张丽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肝素气囊妇科

张丽萍

【摘 要】 目的:探讨妇科良性病变手术后采用间歇性气囊加压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行妇科良性病变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A组、B组,各60例,分别采用间歇性气囊加压进行预防与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对比两组。结果:在预防后,两组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卧床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失血量少于A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和间歇性气囊加压应用于妇科良性手术后,均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且低分子肝素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医师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预防方式。

【关键词】

间歇性气囊加压;低分子肝素;妇科良性病变;血栓预防

在妇科手术后,患者常会发生静脉血栓并发症,主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在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高达40%,会对患者的治疗造成较大的影响。如今临床上已经形成了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措施,并建议患者采用间歇性气囊加压或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去预防血栓的形成,但是如今临床上还未形成标准的静脉血栓的预防规范,且现有的方法还缺少一定的证据支持,现通过分析本院采取妇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入组起始时间为2016年9月,终止时间为2018年9月,平均分为两组。A组年龄40~63岁,均值(49.5±7.52)岁;其中有16例行子宫肌瘤手术,有15例行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有13例行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有16例行其他手术。B组年龄41~65岁,均值(51.3±7.94)岁;其中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占17例,行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患者占15例,行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患者占16例,其他占1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1)年龄≥40岁;2)临床资料完整;3)术前知晓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肾功能不全者;2)内科合并症患者;3)术前已经采用其他预防血栓措施的患者。

1.2 方法

A组:使用美国Ken-dall公司生产的SCD感应抗血栓泵,在患者麻醉完成后就开始使用,指导患者术后能够下床活动位置。这种间歇性气囊加压的装置,从患者大腿、小腿以及踝部位依次加压,压力依次设置为30、35、45mmHg,持续11s,根据患者下肢静脉的充盈速度调整压力泵的压力时间[1]。B组:采用德国法玛西亚比利时公司生产的低分子肝素注射液(25000IU/mL),在患者手术完成后8h开始使用,给予皮下注射5000IU,连续注射5d,一次/d[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手术后卧床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活性、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A组和B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后卧床时间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相比较,B组术中失血量少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同,均是3.33%,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比较后B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凝血功能和血常规

A组和B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障碍相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有临床研究显示,在术后采取预防措施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研究表明,在恶性病变以及良性病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或间歇性气囊加压预防,能够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3]。临床上有95%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于手术1周之内,主要是由于手术中损伤造成的,且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发生血栓后无明显症状,这样会进一步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间歇性气囊加压通过对患者下肢进行机械性加压,可有效增加纤溶酶激活物活性,增加静脉血流的速度,改变血液的高凝固状态,从而有效预防血栓。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血栓的药物,可抑制Xa因子的活性,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较,前者出血量更少,风险性更低。在采取这两种预防方式预防血栓的过程中,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无明显差异,且术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均較术前降低,针对患者而言,手术中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是形成血栓的原因,应用间歇性气囊加压的预防方式更安全。

综上,行妇科良性病变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因尽早开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措施,且间歇性充气加压以及低分组肝素均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永血栓。

参考文献

[1] 付强强,嵇承栋,万悦竹,等.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疗效的文献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483-1485,1490.

[2] 瞿红,吕静敏,张震宇,等.间歇性气囊加压与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良性病变手术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6,25(05):333-336.

[3] 陶芳,骆骏.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间歇充气装置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07(03):57-59.

猜你喜欢

肝素气囊妇科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健康教育在妇科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目前最大火箭分离气囊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迷你救生充气囊
低分子肝素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