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替代治疗 Ⅰ 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致患者更年期症状的安全性分析
2019-10-21李玉华
李玉华
【摘 要】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 Ⅰ 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致患者更年期症状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160例行 Ⅰ 期子宫内膜癌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术后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放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复发时间以及更年期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脂异常、血压异常、肝肾功能损害、乳腺肿瘤发生情况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乳腺肿瘤。结论:对于 Ⅰ 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来说,术后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更年期症状,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肿瘤复发时间。
【关键词】
激素替代治疗; Ⅰ 期子宫内膜癌;更年期症状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呈现出发病年轻化的趋势[1]。当前在临床上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同时结合术后放化疗。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会使患者尤其是比较年轻的患者丧失卵巢功能,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状,进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2]。当前有学者认为激素替代治疗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的更年期症状。本研究主要探讨激素替代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致患者更年期症状的安全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160例行Ⅰ期子宫内膜癌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160例行Ⅰ期子宫内膜癌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确诊。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6.8±6.4)岁;对照组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5.9±6.2)岁。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绝经,随访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激素替代治疗,为其建立详细的治疗病历,同时完善各项检查,包括乳腺钼靶摄片、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检查、盆腔脏器超声检查、卵巢功能、甲胎蛋白、CA125、CEA、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经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进行激素替代治疗,采用倍美力(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3mg/d,每月后10d加用安宫黄体酮4mg进行治疗。以2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然后重复用药,间断用药1年,每2个周期至医院复查1次,对患者的更年期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
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术后10d开始进行化疗治疗,化疗间隔为3周,采用紫杉醇135mg/m2 d1联合顺铂70mg/m2 d1的治疗方案,在化疗时给予保肝、止吐的药物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脂水平、血压改变、肝肾功能、乳腺肿瘤发生情况、复发情况以及更年期症状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复发时间以及更年期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脂异常、血压异常、肝肾功能损害、乳腺肿瘤发生情况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乳腺肿瘤。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作为一种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多发于围绝经期妇女中,但是近年来其发生情况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3]。当前临床上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其主要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经手术治疗后仍然会复发甚至死亡,这是当前临床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来说,采用综合治疗的手段可以较大程度的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子宫内膜癌的诊疗手段的进步,激素替代治疗已经成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激素替代治疗可以较为有效的促进子宫内膜癌治疗风险的降低,这点在临床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当前关于激素替代治疗的安全性还存在较大的争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4]。
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5],影响激素替代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病理分级、病理分期、激素使用以及孕激素受体等素。当前临床上对于肿瘤分期、肿瘤分级与肿瘤预后的关系已经形成普遍的共识:肿瘤分期、肿瘤分级越高,则肿瘤治疗的预后就越差,与孕激素受体阴性患者相比,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后的肿瘤复发率、肿瘤转移率均明显较高。激素替代治疗可以较为有效地促进患者更年期症状的改善,但是对于其治疗后是否会引发肿瘤尚无定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来说,在接受激素替代治疗时应当充分的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本次研究中,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激素替代治療时,根据雌孕激素共用的原则,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采用倍美力治疗的同时,加用适量的安宫黄体酮。有关的临床研究指出,激素替代治疗可以较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更年期症状,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激素替代治疗后,其失眠、潮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获得明显的改善,此外其阴道干涩情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好转,性生活困难改善,阴道弹性程度有所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异常、血压异常以及肝肾功能损害情况均没有发生,并且没有乳腺肿瘤发生案例。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复发时间以及更年期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的临床研究报道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病理分级、病理分期、激素使用、以及孕激素受体等,行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将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更年期症状,同时也可以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延长肿瘤的复发时间,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飞,范丽梅,许智光,等.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应用性激素补充治疗的安全性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01).
[2] 王妨妨,林俊,于爱军.保留生育功能的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Ia期子宫内膜癌9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17(22):2029-2031.
[3] 李武,胡仙珍,刘松君,等.宫腔镜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价值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03).
[4] 田燕妮,胡春艳,刘晨,等.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7,(06):70-72.
[5] 张欣淼,杨惠霞,郝增平.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表现和术后病理特征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刊,2016,51(03):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