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职生生命观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0-21王海梅

科技风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命观教育对策高职生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职生生命观受到多元化元素冲击,每年时有发生伤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现象。本文从阐释“高职生生命观”入手,调研分析新时期高职生生命观现状,发现大部分高职生的生命观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基于调查结论,提出生命观教育对策,以此探索可供选择的路径、实现生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生;生命观;现状;教育对策

一、绪论

社会的转型、時代的进步、经济的腾飞、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新时期我国已进入文化多元化时代。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职生生命观也受到多元化元素的冲击,面临学业、就业、恋爱及消费等问题容易产生困顿或迷茫,甚至容易冲动自杀或伤害他人,也有的高职生沉迷网络游戏、恋爱和赚钱的现象。因此,开展新时期高职生生命观现状及对策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何谓“高职生生命观”

我国传统文化对生命观有着深厚的阐释。儒家强调“未知生,焉知死”、“乐知天命”,主张“热爱生命”;道家反对自杀,强调“全身避害”。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杜静静(2018)认为:“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作为基础和指导,提出生命的本质是自然存在基础上的社会性本质,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主张人们要拥有乐观奋斗的人生态度,并倡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它还关注生命结束以后的社会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区别于其他生命理论的重要方面。”

诗人臧克家曾发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感叹,说明生命不仅具备生物学阐释的特征,还具备社会学角度的特征。介贝(2017)认为:“生命观作为一种社会性观念,深受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社会状况和文化风气等影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高职生生命观,是指高职学生对待自然界生命物体的态度,包括生命态度和生命价值取向。新时期背景下,高职生生命观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为主体、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生命观的精华创新开展实施。

三、新时期高职生生命观现状

为掌握现时期高职生生命观现状,2018年7-8月依托2018年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笔者从生命态度、生命价值两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客观题77个,主观题2个;选山东省潍坊市五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问卷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用数字对比及描述性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

生命态度方面,93.5%认为“应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83.5%认为“一定能珍惜、热爱生命”;64.5%认为“我个人的存在是非常有意义”;大部分学生认同苦难教育,83.9%认为“经历苦难之后,更能体谅别人”;但大部分高职生的生命目标感偏低,仅有44.3%同意有生命目标;61.3%同意“有能力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目标”、72.5%否认“有过自杀念头”、64.5%认为“自杀对家庭、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同时,也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不懂活着的理由”、“世界让我迷惑不解”、35.4%同意“每天生活总是千篇一律”;有54.9%的学生不清楚“对于生活有明确的计划”。由此可以得出,在生命态度上,大部分高职生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待生命态度是消极的,甚至生命态度状况令人担忧。

生命价值方面,调查发现,69.3%同意“人活着应尽量提升自己的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59.6%认同“人生价值在于奉献”,16.3%赞同“网络的普及将造成更多的‘单面人”;48.4%认为“活得最有意义的情况是实现了自己目标的时候”;25.8%“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43.6%“对现在的自己不清楚”、较迷茫彷徨。因此,大部分高职生生命价值观是积极的,但对自己较为迷茫、彷徨。

开展生命观教育路径方面,调查发现,67.7%认为“生命观来自家庭”、17.7%和14.5%分别来自朋友和老师;41.9%“没有听说过生命教育”;45.2%评价“本校生命观教育工作不满意”;80.9%认为“大学有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必要”。由此,学校有开设生命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必要性。

四、生命观教育对策

新时期作为90后的高职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其群体特点具备明显的时代烙印,开展生命观教育将任重而道远。

(一)充分认识生命观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青年成长寄予厚望。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是对于新时期人才培养规律的科学把握。

(二)丰富完善生命观教育内容

面对新时期文化多元化发展态势,高职生生命观教育内容应体现多方位全面的理念,体现“生命存在、生命神圣、生命尊严、生命挫折和生命价值”的思想,增加“防范性传播疾病”、“远离毒品”、“警惕迷恋网络”、“理性整容”、“正确消费”等内容。

(三)健全“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全面教育体系

“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全面教育体系中,学校是开展生命观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家庭属生命观教育的实训基地,社会是生命观教育的依存环境。

1.加强学校生命观教育

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加强师德教育和生命素养教育,将生命教育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每位教师均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予生命关怀,树立生命发展的标杆。

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对特殊群体建档立卡,“传帮带”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全方位开展生命观教育。

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开设生命教育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生命知识教育,理解生命及其意义,丰富生命教育认知和技能习得。

创新生命观教育改革。结合当下“互联网+教育”新时期教育发展趋势,改变过去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生命观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学生为主的情景式、体验式及渗透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融入“互联网+”特点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营造生命观教育氛围,丰富校园生命教育文化活动,经常举办生命观教育讲座,加强校外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由此提高学习积极性,借此提高生命观教育的实效性,拓展生命观教育深度。

2.提升学生自我教育

学生作为生命观教育的主体,不仅是生命观教育的受教者,也是自我教育的承担者。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每一位高职生,都要主动学习生命教育知识、习得生命健康技能,主动屏蔽损害生命的心理和行为,从日常生活做起,用乐观、进取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

3.重视家庭教育影响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源头。家庭应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文件精神,负起监护主体责任,积极提高自身修养,建设和谐家庭,树立家长的模范作用,实施“德育、智育、体育、劳动及安全”全面家庭教育,杜绝功利教育、偏位教育,關注子女的生命成长,拓宽生命观教育宽度。

4.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职生生命观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生命观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有效实施生命观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传承“诚实”、“家风”等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讲话,强调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应担当社会治理责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生命观精华,积极发挥新媒体的舆情引导,共同营造有利于积极生命观的养成环境。

五、结语

近年来高职生的生命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危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现象存在。笔者认为:重视高职生生命观教育,与时俱进丰富完善生命观教育内容,健全“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全面教育体系合力推进。毋庸置疑,高职生生命观受到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必将存在复杂性,有关生命观教育研究也有待继续进行。

参考文献:

[1]胡飒.大学生生命伦理与健康教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2]介贝.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7.

[3]杜静静.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对家庭生命价值教育的启示[J].商情,2018(32).

作者简介:王海梅(1970-),女,汉族,山东诸城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职业教育及课程论。

猜你喜欢

生命观教育对策高职生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以“乡下人”身份论沈从文的生命观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儒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