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2019-10-21邹设英

读天下 2019年29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在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应当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增加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储备、提升其理解分析水平和表达能力、强化他们的灵活思维、完善其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切实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推动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基于此,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加大对阅读教学工作的改革与优化力度,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阅读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 引言

在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是学生了解汉字拼音知识、学习和理解完整句子、尝试表达分析的最佳途径,且该模块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着学生对于其他模块和学科的学习成效。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充分意识到阅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导向对当前的授课模式进行创新与改良,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形成较为全面、综合的语文素质。

二、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培养其阅读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核心要求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语文教师可以在实施阅读教学活动时,采用趣味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突出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 引进教学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的内容引进游戏环节,用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影子》时,就可以开展一个“光影魔术手”的游戏,先让学生将教室内的窗帘全部拉上,再把灯关掉,然后借助多媒体屏幕的光线,通过摆弄手指,利用影子来为学生展示兔子、大象、大雁等形象,并引导学生模仿教师手势完成相应的展示,由此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发现影子的乐趣,进而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不断活跃课堂的气氛,最终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

(二) 借助故事教学,吸引学生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辅助他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便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从阅读中学到相应的知识。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文具的家》一课时,就可以将学生常用的文具作为故事主人公,将其编成一段童话,通过叙述各个文具之间的矛盾及其不同的作用来警示学生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将文具归类,学会整理和管理自己的物品等,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之后,再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三、 创新授课的方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一) 设计表演情境,增强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表现力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设计分角色表演活动,以此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表演和生动语言还原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升其理解分析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将《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文的内容进行整理之后变成一个简单的剧本,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通过制作纸质头套作为道具,然后在表演中加入合适的对话内容,让学生以不同的语气、生动的神态展示出两个小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不断提升教学的成效。

(二) 挖掘课文的趣味话题,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交流和讨论的平台,不断开发其思维活力,进而达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整合信息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从《雨点儿》一课中提取一个话题,要求学生围绕“雨点儿历险记”展开谈论,使其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能力,根据文章的结尾段落对大小雨点落地之后的具体经历进行猜测和推理,通过在班内做分享、与大家交流各自的想法来形成完整的学习思路,进而了解春雨的作用,在口语交际中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的精神,并有效提升其語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 组织群文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

基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低年级语文教师还可以将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内容充足、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在不同文章的引导下获得更加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在选择群文阅读的具体内容时,教师可以从课文的写作主题或是作者出发,挑选篇幅短小、内容精炼、富有趣味的阅读文章作为辅助教学的资源,以教材文章为核心展开群文教学工作,由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其阅读量,并使其通过学习掌握更多语言文字知识,增强其语感和文学素养。

(四) 增设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老师还应在阅读课上增加相应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操作、应用语文知识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收获积极的学习体验,进而提升其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小池》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绘制一幅图片,将诗中的荷花、荷叶、蜻蜓等意象展示出来,由此加深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程度,同步增强其阅读学习的兴趣,进而在反复训练中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 结论

参照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完善阅读教学的思路和方案,以积极有效、多元开放的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从阅读学习中收获丰富的情感、掌握充足的文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借助教学的时机对学生的能力和思维进行培养,不断提升其想象力和表达分析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慧丽.浅议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A].2015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

[2]范禹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A].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一等奖论文集[C],2016.

[3]刘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18(33).

作者简介:

邹设英,安徽省淮南市,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