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本深处滋润心田
2019-10-21程丽娟
摘要:培训老师们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的观点,其中谈道:“语文课堂不要进行煽情,不要过多的进行思想教育,因为语文课不是政治。”有些专家认为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就此我也粗略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情感教育
最近,参加了不少培训,培训老师们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的观点,其中谈道:“语文课堂不要进行煽情,不要过多的进行思想教育,因为语文课不是政治。”有些专家认为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就此我也粗略谈谈我的看法。
从上面的观点可以看出,当下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语文课堂的情感和思想教育不该挖掘的过于深入,那么什么是语文课堂应该深入挖掘的呢?
有位教育家提出:“语文学科应重视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有整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有对学生未来必备品格的核心能力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素质的提高一个是素养的完成,一个是人本身的深刻度及内在胸怀的广博。这样,人的素质才真正有所提高。
素养的完成可以通过对各方面知识的获得来达到,也更直观。但人的深刻度的培养,人的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些决定人的本质的东西的培养要比单纯的获取知识难得多。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情感和思想教育是提高学生内在素质的有效途径。但不同的是,政治课的思想教育偏重于讲道理和讲事实。语文课则体现在情感的感化上,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让心灵有所震动,有所觉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从内在深处感悟美好的东西,感动于美好的情感,从而从本质上有所动,真正使自己的素质提升起来。要达到这一点,语文课堂就需要深入的挖掘文本,入木三分的理解文本,而这种理解往往是和文本的感情和思想相结合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重点分析主题思想的重要原因。当然,这种分析,如果不够深刻,只是简单地把主题思想进行说明,则丝毫起不到提高素质的要求,因此,深入文本表达的情感,走进文本深处,激发学生情感,滋润学生心田,使学生像水一样内在充满柔软的情丝,而不是贫瘠干涩无情只懂得利益权衡的冷面之人。如果这样就是再多的学识都不能是一个素质好的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一定得深入,不能停留在表面上,深入激发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例如《背影》这一课,如果浅尝辄止,学生得到的信息是父亲对儿子细心的照料,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信息学生不看课文就能猜到,心灵得不到震撼,情感得不到共鸣,学生不会被感动,在心中引不起波澜,但如果深入挖掘课文,找出“我”看到父亲背影流泪的原因,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作者最初看到父亲的背影是车站送别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时出现的背影。通过深入理解分析课文,可以看出,这个背影,是特定环境下出现的背影:是家境惨淡,祖母去世境遇下的背影;是悲凉的心境下依然满怀温情的背影;是承担着家庭重担蹒跚前行的背影,是不被理解认可依然充满无私父爱的背影。当看见父亲爬上爬下艰难前行时,“我”流泪了,也许,这不仅仅是充满父爱的背影,同时这个背影也是父亲人生的一个缩影,他似乎看到了父亲在人生旅途中的跋涉,努力支撑这个家的担当,默默付出的无私……也许还有很多,课文一概未写,只用眼泪烘托这一感人的背影。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对于《背影》这篇课文,如果分析深刻到位,学生自然会动容感怀,甚至流泪,对父母的付出就会深入骨髓的理解。这样分析,使学生不但能体会父母的不易,同时也自然理解感恩父母,内在素质自然得到提升,课堂怎能不是好课堂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篇课文,如果简单地分析课文,直接道明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学生会觉得这是老生常谈,就是爱国爱民。学过了也就丢过了,感情上、思想上不会有什么变化。但如果深刻分析,能够把学生内在的感情激发出来,效果会完全不同。这需要深入挖掘课文,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儒家提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诗人当时衣不蔽体,茅屋无法遮挡风雨,而且是位饱读诗书,才华盖世的士人。但他却不自怨自艾,最终想到的是普天下的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自己宁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怎样的情怀?这是怎样的牺牲,这是怎样的善意?”
再加上情境教学,带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当我们现在站在成都市一处著名名胜“杜甫草堂”前,看着周围万千耸立的大厦,我们无法忘记,一千多年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贫弱衰微的老人,身处屋漏雨淋之时,他为我们发出的呐喊!他在留下这篇杰作的同时,也留下了他闪耀的人格。
通过上面的分析讲解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就会被感动,就会真正体会到世界存在的善意,诗人的美好。才会热爱诗人,喜欢文本,深刻理解文本,同时让自己深刻,丰富。这样的调动学生情感不仅能深入挖掘文本的思想感情,而且对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有着主要影响这样深入激发学生情感的课堂难道不是好的课堂吗?
恰恰说明,语文课堂应重视情感教育,这样才能深入地走进文本,使学生的心灵深刻柔软,充满善意,心怀美好。學生的素质在自然而然中得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作者简介:
程丽娟,陕西省咸阳市,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古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