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

2019-10-21王晶晶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内容幼儿

王晶晶

摘要: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情感,提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质量是当前幼儿园教学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本文章中首先探讨了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应当契合儿童身心发展特质,同时课程的安排设置一定要突出层次性,循序渐进方能收获良好效果,教材的选择则一定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要求,富有趣味性等;最后对如何增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有效性进行了进一步探索,以期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策略

幼儿教育作为一种启蒙教育,对于引导儿童更好地成长和提升整体国民素质有着深远意义,而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深刻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和思维,因此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情感,提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质量就成为了幼儿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内容选择因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幼儿教育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幼儿的主导地位,从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来选择教学内容,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与激情。对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即教材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安排等。

(一)课程内容要符合幼儿发展特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其科学性和系统性是为大众所熟知的。对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而言,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还停留在具体认知阶段,难以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因此在幼儿阶段进行数学教育,单纯的知识传输是行不通的,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讲解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手段为指导。例如对于认识“3+4=7”这一概念,如果直接讲授这一概念,问幼儿三加四等于几,幼儿通常没有形成科学的概念,即使能够答得出通常也都是机械记忆的结果,他们很难充分认识这一抽象概念所代表的意义,而如果换种说法,以“妈妈给了你三个糖果,后来又给了你四个糖果,你现在一共有几个糖果?”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引导,幼儿就比较容易理解,他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领会其中的科学奥义,对数字的理解不再是机械记忆下的抽象的符号概念,这将会为他们积极乐观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教学进程要有层次化,由浅入深

数学的系统性要求其必须在教学进程上展现出层次性和阶梯性,必须要由浅入深,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进程的层次化,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进程。以对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等方面的基础认知教学为例,在最初起步階段,教师只能在一个维度提供变量,如要帮助儿童人之数量,就控制颜色、形状、大小等参数保持同一性;而如果要认识不同事物的大小,则必须在其他方面控制一致性加以引导;随着儿童初步认识能力的增强,教师可以适当放宽维度变量,以两个变量来加以引导,如要认识数量,可以同时控制颜色为变量,形状、大小则保持一致性,让幼儿来寻找不同颜色的物体各有几个,一步步层次化递进,唯如此,才能帮助幼儿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为其日后系统化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幼儿园数学教育有效性的策略探索

(一)以生活化的语言展开教学活动

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使其在表面上常常与枯燥乏味相关联,作为一种抽象的文化概念,要想得到幼儿最大限度的理解和认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方式就必须多加琢磨。生活化的语言可以将数学背后蕴藏的趣味性展现幼儿面前,通过具象的事物加深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在教幼儿认识数字的过程中,“1”像粉笔直又长,“2”像鸭子浮水上,“3”像小耳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等,以这种生活化的语言来引导幼儿认识数字,就将数学概念中抽象的数字“1”“2”“3”“4”赋予了一定的灵气,使幼儿不再机械式记忆,加深了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发育大有裨益。

(二)以互动式教学启迪幼儿思维

在幼儿园教育中,师幼双方的互动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充分的互动,教师才能够了解幼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针对性地展开下一步的教育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学会与幼儿对话,面对幼儿突如其来的异常联想,教师有必要进行一定层次的分析,对幼儿展开联想的模式进行充分挖掘,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性学习,强化幼儿的主动学习效果,丰富其对数学教学的精神体验。

如在小班举办“按特征分类”活动,教师可以准备许多几何卡片,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多种形状,同时每一种形状的卡片又分别涂有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并且在大小方面也有明显的区分,将这些卡片“不小心”散落在地面,求助幼儿帮其收拾。一开始时,幼儿可能只是机械性地捡拾,此时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分类,那么儿童就会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照大小、形状或是颜色,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探讨合作,最终发现规律,建立起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关系,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一方面很好地帮助幼儿构建了分类的概念,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在活动中助人为乐的积极情感。

数学作为一种思维认知工具,为幼儿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一定要切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构造一个开放的数学学习系统,使儿童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索,提升幼儿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构建起能让其终身受益的数学思维。数学的系统性要求其必须在教学进程上展现出层次性和阶梯性,教师一定要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进程,教材的选择则一定要注重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庄爱平. 试述幼儿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J]. 教学研究. 2014(03)

2.吴静洁. 源于生活 服务生活——无处不在的幼儿数学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18)

3.徐艺思. 浅谈我的课题故事——创设适合中班幼儿的数学区域角[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4(06)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内容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