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高校的科研平台在区域经济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2019-10-21张金玲
张金玲
摘 要:高校科研平台能够很大程度上造就和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能促进学科的穿插、交融和开展 ,从而促进高校科研才能的进步。
关键词:科研平台;学科交叉;科研能力
高校长期以来就发挥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并为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校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知识。通过科技创新研究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引擎。
高校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彼此作用,互相影响。随着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将为高校教育提供更充裕的发展条件,同时也对人才需求数量、人才需求层次、结构、质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需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自身教育规模、教育结构,需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形成一个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
一、四川高校科研能力情况分析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双一流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排行榜中,四川省内仅四川大学一所高校上榜,且排在第10位。
可以看出四川省内高校分布不均,科研實力也相差悬殊。尤其是地方高校还没有完全参与区域的发展中来。其原因之一是因为高校现行的机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运行模式。尤其是地方高校还没有依照市场化的运转模式建立用于产学研的协作机构或者成果转化中介组织。其二,高校的科研经费是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往往研究的是科研一些面上的问题,或者适应学校专业、学科建设的项目,适用于社会发展的科技研究少之又少,参与度不高。
二、解决办法
(一)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
有效的科研激励政策能从根本上引导教师的行为,从被动变主动,从不愿意到愿意的一个更不改变,可以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我们科研人员的创造性,能最大发挥推动作用,促使教师齐心协力做科研,形成了一种人人爱科研,个个搞科研的良好氛围。
只需从鼓励和维护科研积极性出发,制订科学、系统、简洁、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并注重强化制度执行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师整体的科研意愿、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
高校科研部门要随时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切实关注国家关于科研政策的动向,政策落地,宣讲到位,建立健全科研奖励制度,应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有效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营造学校的大科研氛围,鼓励教职工对岗位工作效率的提升、对学校的工作的发展有促进、对区域发展有影响。
(二)搭建科研平台,助力科研上台阶
科技平台是具有明确研发方向的科技攻关组织,具备研究方向相对稳定性和研究活动持续恒久性的特点。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培养科研骨干,汇聚科研英才。一是广泛地与211等重点大学开展“一带一路”的科研合作,让优秀科研人员参与更高级别的科学研究中去。二是通过去企业锻炼,切实增加教职员工的实践能力。三是设立青年教师的科研基金,让新老师可以延续他们在学生阶段跟着导师做项目的激情,从而迅速有效进行身份调整,从参与到负责人,使其在后期阶段能更好的融入高校的科研氛围之中。从而迅速成长为科研的中坚力量。这些科研人员的发展可以成为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储备力量。
(三)协同突破,实现科研资源整合
要参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就要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是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组织地方高校的相关成果参与国际国内高水平的成果转化会议,引导高校了解市场的动态走向,掌握科技的最新前端以及市场需要的技术。二是建立高校与企业连接的平台,让高校与企业进行直接对话,参与到企业的研究与市场转化中去,让高校不在盲目地进行研究,而是针对市场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可以指导地方高校从本地企业入手,建立合作渠道。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让科研人员与企业研发人员一起搞科研,通过“借力”促进科研人员的成长、提升专业水平,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或者通过企业需求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科研成果”、“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等有用信息,从而指导高校的科研以及人才的培养方向。
(四)面向区域提供社会服务模式
高校可以作为政府与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高校为政府、企业等开展各种咨询、服务。可以开展的形式有:可以在每年定向组织发布课题,而且研究的内容有被决策者采纳的可能,这样能吸引更多人来做好科研。或者通过科协承担地方的社会调查,充当地方政府的助手。通过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可以形成政府、企业、地方高校三方互惠互利,共赢的局面。对政府来说,得到了适应性很强的人才。对企业来说,减少了经济成本,提高生产力,获得的科研成果有利于更快的进入市场。对地方高校来说,在科研和教学上,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获得在所在区域的尊重和声誉。
参考文献
[1] 陈彪,严嘉,胡波.科研平台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科研平台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基于某高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的数据[J].中国高校科技,2017(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