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10-21贺满菊白庭芳刘文静
贺满菊 白庭芳 刘文静
【摘 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的为对照组,在急救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护理满意度为94.1%,相比于对照组的79.4%与76.5%明显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颅脑外伤患者展开急救过程中,通过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意识状态的恢复,积极改善患者的肢体及语言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重视。
【关键词】
颅脑外伤;急救护理;优质护理
颅脑外伤为临床一种比较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是间接或直接暴力引起的脑部创伤性疾病的总称。近些年来,交通事故频发,导致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对于颅脑外伤患者而言,其病情发展迅速,严重时还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因此,为充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就应对其展开迅速、有效的急救,并积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2]。本文作者以本院68例颅脑外伤患者为例,通过对部分病例展开急救优质护理,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8例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来本院接受急救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20例与14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39.4±5.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空坠落伤10例,暴力致伤7例,摔伤3例。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有21例与13例;年龄为21~70岁,平均(39.8±5.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高空坠落伤10例,暴力致伤6例,摔伤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存在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以及精神异常等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中,两组患者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待患者入院后,对其展开营养神经及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对通气障碍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或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颅内有血肿患者则需立即实施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的,观察组则在急救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急性期优质护理:在此阶段,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病理表现,如水肿、出血、组织坏死等。此期,主要急救及护理目标便是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患者出现血压降低、脉搏变弱等情况,则应考虑内脏可能受到损伤,并立即展开相应的检查。对于意识不清晰,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需确保其呼吸畅通,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并实刻关注其瞳孔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瞳孔散大或针尖样缩小,对光的反射消失,并且发生进行性意识障碍,则需严格警惕脑出血的发生。
2)意识恢复期优质护理:该阶段护理的目标为加快患者意识的恢复,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肠外营养供应,确保其身体所需;每隔2h帮助患者翻一次身,在其身体骨凸处应用水胶体减压贴进行防护,以保护皮肤;当患者大小便失禁时,还需及时清洁局部皮肤,并将造口粉涂抹在肛周。如果患者高热不退,还可用红花酒擦拭全身,以达到降温目的;针对意识已恢复,并且能自主呼吸的患者,为降低感染发生率,应尽早将气管插管拔除;同时,护理人员需将相关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及家属,鼓励并指导患者自主进食,在防止机体缺乏营养的同时,加快患者身体功能及意识状态的恢复。
3)第三阶段优质护理:在此阶段,患者已初步恢复意识,自主活动能力也有所恢复,但通常处于无意识状态中,此时,护理人员应将肢体及语言功能训练作为护理工作的重心。通常情况下,在颅脑外伤发生后的3至6个月的时间内,是患者各生理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护理人员应在此阶段对患者展开有目的性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对其自主活动意识进行积极培养,指导去开展蹲下、站立、行走、取放物品等日常生活行为,并以患者实际耐受度对活动的量及难度进行合理调整。对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则需从基础反应开始,逐渐过渡至生活基本用语及短句的发音训练。一旦患者出现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应立即给予安抚与开导。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经急救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的意识完全恢复,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为治愈;患者的意识状态基本得到恢复,但存在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为有效;患者的意识未能恢复,或有所加重,成为植物人甚至死亡,为无效。其中,总有效率=(治愈人数+显效人数)/各组总人数×100%。
2)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等内容,总分100分,分数为85~100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比较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展开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与计量方面的数据分别应用百分率(%)与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分别行χ2和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06%,相比于对照组的79.41%明显升高(P<0.05)。详情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21例、11例、2例,滿意度为94.12%(32/34);对照组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4例、12例、8例,满意度为76.47%(26/34),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颅脑外伤为临床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人体脑部结构与功能比较特殊,如果出现脑组织受损情况,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严重者会出现死亡现象[3]。因此,为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应积极做好其急救及护理工作。
本研究中,应用急救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的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表明在急性期、意识恢复期、第三阶段开展优质护理,可为颅脑外伤患者提供更加具有时效性与计划性的护理服务,确保其在治疗恢复期间可以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展开急救优质护理,可加快其身体及意识的恢复,实现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小青,姚芳,殷黑兰,等.48例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与优质护理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5,36(01):188-189.
[2] 管亚妹.疼痛管理在颅脑外伤急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8):128-129.
[3] 池建.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04):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