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保护地韭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9-10-21王丽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灰霉病病斑病菌

王丽

摘 要 韭菜,别名起阳草、懒人菜等,以其特有的辛香气味,成为城乡人民喜食的蔬菜种类。韭菜属耐寒性蔬菜,适应能力很强,是日光温室的主栽品种之一。近几年,韭菜露地栽培已逐渐被塑料大棚栽培所取代,日光温室由于连年栽植,露地栽培极少发生的灰霉病已成为棚栽韭菜的主要病害,韭菜灰霉病的发生也呈逐渐加重之势,轻田可减产10-30%,重病田可造成毁棚绝产,严重影响了韭菜的产量和品质。现将韭菜灰霉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关键词 灰霉病;品种

1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割韭菜时沿刀口向下腐烂。分为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

1.1 白点型

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白色或灰褐色小斑点,多由叶尖向下发展,一般叶片正面多于背面,扩大后病斑呈梭形或椭圆形,病斑多时可互相汇合成斑块,逐渐连成片,引起半叶或全叶卷曲、枯焦。空气潮湿时,病斑表面生稀疏的霉层。

1.2 干尖型

韭菜收获后,病菌从收获的切口处侵入,形成干尖型病斑。由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初呈水浸状,形状如半环形,后变淡绿色,有褐色轮纹,病斑扩散后多成半圆形或”v”字形,并可向下延伸2-3cm,呈黄褐色,后期病斑表面生灰褐色或灰绿色绒毛状霉。

1.3 湿腐型

发生在湿度大时。生长期或贮运期内,湿度过高时,常出现湿腐型症状。病叶不产生白点,而逐渐腐烂并呈深棕色,枯叶表面密生灰至绿色绒毛状霉,伴有霉味。尤其是韭菜贮运期间,韭菜扎成捆,相互污染和传染的速度加快,致使成捆的韭菜叶出现湿腐型症状,完全湿软腐烂,表面产生灰霉。该病大多在春节前后收获第二刀后严重发生。

2 发生与流行因子

2.1 病原

韭菜灰霉病又称白色斑点病,属半知菌亚门、葱鳞葡萄孢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2.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2.2.1 韭菜灰霉病的发生与生存环境、栽培條件密切相关。主要靠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即病叶上的灰霉传播蔓延。每次收割韭菜都会把病菌散落于土表,借水流、农事操作等致新生叶染病。

2.2.2 种子传病:将发病重的韭菜田进行留种,用其种子与引进的韭菜新品种比,其发病率达10%左右。

2.2.3 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如平韭4抗病性高于汉中冬韭。

2.2.4 湿度是灰霉病敏感因子。湿度越高,病菌繁殖蔓延越快,相对湿度在70%以上易发生,80%以上会大发生,低于60%发病轻或不发病,温棚栽韭菜适宜的温湿度特别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

2.2.5 温度是发病的关键因素。该菌生长温限15-30℃;发生适温为15-20℃;在温度为15-35℃时均可危害。温度升高产出菌核,27℃产生最多,并以此菌核越夏。秋末冬初韭菜扣棚后使见发病,由于韭菜棚生态条件适合发病,只要有菌源,病情不断加重。当棚内气温在30℃,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菌繁殖加快,开始时叶片发生,有叶尖向下蔓延,严重时可蔓延至全棚韭菜,特别是夜间受冻、白天高温,发病严重。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上越冬,第2年春天产生分孢子,借气流传播。病菌最适宜生长的条件是温度在15-27℃,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5%。发病的韭菜有很浓的霉味。

2.3 发病时间

塑料大棚及小棚覆盖栽培的韭菜,自12月中旬至翌年2-3月均能发病。

3 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要选择抗病强的品种,如平韭4、791等,宽叶抗病品种有汉中冬韭,或选用窄叶、耐寒、耐热耐病品种。

3.1.2 清洁棚室。韭菜收割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埋或烧毁,防治病菌蔓延。棚韭菜一般要收割3次,发病田每割一次,就要剥下很多病叶,为避免病原的积累,要及时将病叶集中起来,带出棚外销毁。

3.1.3 翻田晒茬。翻晒行间土壤,以利于土壤熟化和杀死部分地下害虫。

3.1.4 通风降湿。适时通风降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根据天气变化情况,中午前后将棚膜拉开一条缝进行通风降湿,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降至70%以下,通风量依据韭菜长势而定,严禁放底风{1}。通风时间、通风口大小因韭菜生长强弱和外界气温而异。收割后或外界气温低时通风时间晚些,通风口最好用天窗,这样可以防止“扫地风”引起温度急剧下降,产生冻害。每次收割后,进行2-3次浅中耕培土,以降低棚内温度。适时放风排湿。

3.1.5 培育壮苗。培养壮苗能增强韭菜的抗病力,对防治韭菜

灰霉病有很大作用。因此,要加强夏秋季栽培管理,适量浇水追肥,减少收割次数。培育壮苗应多施有机肥。扣棚前施足底肥,浇足底水,以后可根据墒情临时补水,小水勤浇,不要大水漫灌,浇水时顺沟少量浇水,浇后适时通风,保证棚内不结露珠。浇后及时中耕,保持土壤疏松干燥,保证棚内适宜的温湿度,可减轻发病。及时追肥、浇水、除草、养好茬,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1.6 行间铺草除湿。在韭菜行间铺设干稻草,吸收水分,降低湿度,保持地温。

3.1.7 禁忌在雾天、雨天及土壤潮湿时收获韭菜。

3.2 化学防治

3.2.1 种子处理。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进行拌种,用量为种籽重量的0.3-0.55%,随拌随播,对发芽无影响。

3.2.2 烟雾法。如连续阴雨雪天气,棚内湿度大时,采用烟雾法。发病初期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每次用量200-250g,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用200-250g,分放6-8个点,于傍晚点燃闭棚熏蒸。隔10天一次,连续或与其他防治方法交替使用2至3次。

3.2.3 喷雾法。在发病初期,每次收割后培土前都要喷药,轮换喷淋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必要时可选用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及4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直到把病害控制住。喷药时,要把药重点喷到新叶、割口以及周围土壤。

参考文献:

[1]陈忠府,尹守恒,吕爱芹,李纪军.保护地韭菜灰霉病的发生与无公害综合防治[J].当代蔬菜,2005(12):40.

猜你喜欢

灰霉病病斑病菌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如何防治草莓灰霉病
如何防治番茄灰霉病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病菌的克星
蔬菜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Trouble in Disney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