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讨
2019-10-21白永鑫
白永鑫
摘 要 玉米作为全球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在中国的种植分布也特别广泛。在我国,玉米的总产量排在第三位,仅次于传统农作物水稻和小麦,但是与这两者相比,玉米的耐寒、耐旱性能和耐贫瘠的性能都要更好一些,表现出相当强的适应环境性能。作为农作物,玉米很好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我国畜牧业、养殖业和水产养殖行业所需的关键饲料资源,也是各种食品、轻工和化工行业中的重要原料。但是最近几年玉米作物饱受病虫害的影响,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所以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和相关技术的研发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此,首先阐述当前玉米作物的病虫害类别以及相关的防治技术,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以为有关玉米病虫害研究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作为在我国被广泛种植的、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农业价值的作物,玉米是许多北方地区农民种植最多的、赖以生存的重要产品。但是当前受到各种玉米病虫害的影响,使得整个玉米播种行业遭受消极影响,造成了经济的严重损失,据统计,每年的直接损失以占玉米总产量的30%的速度影响这整个种植行业。因此,做好对玉米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从种植源头上解决病虫害对我国玉米行业造成的消极影响,可以提升以种植玉米作物为主的农民的经济收入,对提升新时代农村的整体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玉米作物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1.1 玉米斑病
在玉米作物的成长期,常常出现玉米大小斑病。其中大斑病发病时期多为苗期到成熟期这段时间,具体表现为玉米的叶片受到危害,叶片上呈现出青色的斑点,并且大小不一,逐渐向周围正常叶片扩散形成大型的斑点,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小斑病则常常在玉米的抽雄时期以及灌浆时期,具体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棕褐色的小斑,扩散速度非常快,因此玉米的死亡率很高。玉米斑病作为一种普遍的病虫害类型,一般在玉米中常见,因为病原大多都是残留在组织中经过冬季沉睡,然后在次年玉米种植过程中对其实施感染。
1.2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是玉米的根茎受到真菌的感染和攻击,然后病源再沿着根茎向上继续感染,最终造成玉米植物死亡。该种类型的病蟲害是病源隐藏于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高的土壤中,玉米常常发病于夏季高温大雨过后的入伏天气,作物会大量受到消极影响,产量降低。
1.3 玉米螟
玉米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钻心虫,这是造成我国玉米产量受到影响的重要害虫。原因是病虫的幼虫会在温度和湿度都较高的环境中快速孵化,并开始从玉米的茎部向上,逐渐进入其内部开始啃食玉米嫩叶进行生长,其危害是整株玉米的茎部被啃食一空,一旦遇到夏季风雨天气,玉米就会出现大量的倒伏情况,对作物后期生长造成影响,也对最终的收割带来相当程度的困难。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2.1 生物防治技术
近年来,在不断提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我国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人员积极的进行探索,将研究重点趋向使用生物技术继续病虫害防治。例如对于玉米螟的防治,采用引进该害虫的天敌赤眼蜂的办法进行防治。防治关键在于引进时期和数量,需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均衡。
2.2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是我国农作物防治的传统方式,但进入新时代的物理防治,应该充分结合时代性质对传统的方式进行更新。可以利用害虫对亮光的敏感性,在夜间使用灯光进行抓除害虫工作。
2.3 化学防治技术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常常也需要考虑综合的防治费用和防治效果。因此防治费便宜并且效果快速明显的化学防治技术是玉米种植户最普遍使用的方式。从其名称就不难理解,该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化学物质防治害虫,其实简单说就是利用农药消灭害虫。一般在使用农药后,作物中的害虫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消失,并且不易受到温度、时间、和区域影响。如今农药技术也实现了进步,分成了如杀菌、杀虫等多种,应用于玉米作物的方式也包含浸种、喷洒等多中类型。
2.4 农业防治方式
在玉米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农业防治病虫害方式具有操作简洁、投入成本低廉的优势,其具体的防治过程主要包括:①玉米品种的选择:应该在综合分析了种植区域的土壤、气候、主要的病虫害类型等因素再进行玉米品种的优选。②提前播种期:适当提前玉米的播种时间,确保不会影响玉米种子的正常生长状态,这样可以降低玉米病害的发病率。③控制好玉米种植密度:合理的玉米种植密度能够在降低病虫害大量发生的基础上增加玉米作物的产量。因此在玉米幼苗时期应该充分对其进行除草和拔出多余玉米苗。④轮作种植:为了保证土地的营养物质,同一片土地不宜连续种植相同的作物,因此及时轮换耕种其他作物是保证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促进玉米产量增加的高效方式。⑤高质量的农田管理:从玉米耕种完成后开始,就应该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及时清楚杂草野草。⑥秸秆回田:玉米收割后其秸秆的及时还田,可以作为营养物质增加农田的肥沃性,同时也能够防止不合格的秸秆处理操作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2.5 田间诊断技术
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及时分析能够有效防止病虫害的滋生,因此种植者应该具有相当的农作物患病症状的判断和观察能力,通过仔细的判断和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玉米作物可能患有的病症并可以在其还没有大肆蔓延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和控制。因此在玉米作物种植完成后,种植者不应该就此放任其随意生长,而是应该定期到田间进行观察,不断分析在不同气候等环境中玉米的生长态势,及时对其可能出现病虫害进行科学预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农作物始终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进行生长。
我国作为全世界的农业大国之一,农业发展速度的提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动力。而玉米作为我国三大支柱型农作物种类之一,是中国北方众多区域提升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来源。因此,发展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就是促进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发展,也就是推动我国农业的整体化和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伟,吴佳佳.关于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讨[J].科学种养, 2016(4):164-165.
[2]蔡冬梅.关于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讨[J].种子科技, 2018, 36(11):91+93.
[3]冉华伦.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山西农经, 2017(13):50-51.
[4]赵鹏.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J].农业与技术, 2017(24):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