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效果
2019-10-21矫美玲郝冬梅冯亚杰张春艳
矫美玲 郝冬梅 冯亚杰 张春艳
【摘 要】 目的:观察并探究对晚期肿瘤患者展开临终关怀的护理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签法,将本院住院部78例晚期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终关怀的则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则明显升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通过对晚期肿瘤患者展开临终关怀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促进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重视。
【关键词】 晚期肿瘤;临终关怀;护理效果
恶性肿瘤为医学界一大难题,直至当前还未能探寻出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此类患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而言,不仅会受到病痛的折磨,而且也会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同时也会给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在此种形势下,为有效缓解患者受到的痛苦,维护其生命尊严,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舒适走完人生最后一程[1-2]。同时也为了减轻家属的负面情绪,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本院住院部78例晚期肿瘤患者为例,就其实施临终关怀的护理效果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住院部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其中,男、女分别有42例与36例;平均(67.3±5.4)岁;所有患者经临床病理学检查,均被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肿瘤类型:21例为肺癌,16例胃癌,13例肝癌,10例直肠癌,8例胰腺癌,7例食管癌,其他3例。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生存期不足3个月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護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病房护理、体位护理、口腔护理、预防褥疮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临终关怀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展开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掌握其内心的想法,帮助他们尽快摆脱不良心理状态。同时,叮嘱家属多多陪伴并安慰患者,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2)疼痛护理: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当其出现轻微疼痛症状时,可采用镇痛解热一类的药物;中度疼痛是可采用弱阿片类药物;当疼痛达到重度时,则需向患者应用强阿片类药物。此外,针对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的患者,可为其创设舒适、安宁的休息环境,必要时可指导其服用地西泮等药物。同时,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对其进行持续控制。
3)基础护理: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帮助其洗头、擦浴等,同时防止其受凉。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帮助其拍背、按摩等,以免发生压疮及肺炎等。同时,还需定期进行电话回访,确保患者家属能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4)家庭支持: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家属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患者当前的病情、简单的护理操作等,并对家属的实际心理状态及需求进行深入了解,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与安慰,帮助他们尽快接受现实,同时指导他们多多陪伴并安慰患者,缓解其孤独无助感,使其感受到家的温暖。
1.3 观察指标
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判定,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深。此外,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共包括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等方面,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21.0软件展开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与计量方面的数据分别应用百分比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行χ2与t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VAS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为(1.2±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0.8)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躯体、情绪、认知、角色等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作为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且治愈难度非常大的一类疾病,恶性肿瘤一经确诊,就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打击,不但改变了患者的躯体及社交方面的能力,而且也会大大降低其生活质量。患者在长期病痛的折磨下,很容易出现恐惧、烦躁、甚至轻生等心理健康问题[3]。
临终关怀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指的是由社会团体借助科学有效的心理抚慰手段以及高级的护理手段,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身心及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与照顾,在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基础上,让他们没有痛苦、没有遗憾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4]。近些年来,人们愈发重视生命质量,对临终关怀的关注度也不断升高。本研究中,接受临终关怀的观察组患者,其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通过对晚期肿瘤患者展开临终关怀,以患者实际症状为依据,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及营养支持、功能训练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躯体功能的恢复,并尽量满足患者最后合理的愿望,充分尊重其权利,给予其心理安慰[5]。同时,通过开导及安慰患者家属,可使他们对死亡的意义产生真正认识,以客观且平稳的心态来面对死亡。这样一来,便可将晚期肿瘤患者的并发症有效减少,进一步延长其生存时间,最终实现生活及生命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晚期肿瘤患者,通过实施临终关怀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且护理效果比较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文果.动机性访谈对肿瘤患者疼痛管理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39-40.
[2] 王磊.动机性访谈对Kawase入路颅底脑干肿瘤切除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27(06):932-934.
[3] 黄皿,谢蓉芝,李粉玲,等.动机性访谈在特诊科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11(07):67-70.
[4] 刘谆谆,顾保娣,张兰凤,等.动机访谈干预模式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12(04):395-398.
[5] 周丽静,平荣,张翠萍,等.临终关怀在50例晚期肿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02):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