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对肉鸡屠宰推行“临终关怀”
2016-12-07
据媒体2016年8月29日报道,山东省地方标准《肉鸡福利屠宰技术规范》近日通过了质监部门的批准,这是山东省也是全国首次制定的关于肉鸡福利屠宰的行业标准。根据规范要求,在对鸡进行抓捕、运输、装卸等过程中,要采取降低应激的措施。抓捕鸡时要用捕捉器或双手抓双翅等,不能抓单只翅膀或大腿部,禁止拖拽等;运输过程不超过3个小时,还要注意温度和卫生;宰杀前要静养,要安装胸部抚摸板,使鸡得到依靠和摩擦,有助于保持安静;宰杀时必须先通过气体等方式将其“致昏”,使其失去知觉等。实际上,肉鸡福利屠宰不仅是为“造福”肉鸡,也是为产品质量的提高,避免肉鸡出现应激反应,使中国鸡肉及其制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福利屠宰并非虚伪
福利屠宰并非虚伪,也并非假慈悲,相反其很有必要,亦值得推广。长久以来,民间虽没有福利屠宰标准一说,但其实早就有了类似的做法。许多农村人每年杀年猪,主人都会事先烧纸焚香送走猪,在猪挣扎嚎叫时,主人会在一旁念念有词地安慰,屠户必须一刀致命,不得补刀。
科学证明,如果肉鸡感觉舒适、能够自由表达天性且不受痛苦、恐惧和压力威胁,就能满足其屠宰福利的要求。不仅是鸡,对其他动物屠宰亦然。善待动物,对动物实行“临终关怀”,既是一种动物福利,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体现。我国动物福利立法长期滞后,与现代文明不相称。比如注水肉,有的人甚至在牛、猪活着的时候为其注水,非常残忍;至于棒击、虐杀动物,更不人道。网上曾流传不少血腥残忍宰杀动物的视频,用这样暴戾残酷的手段来虐杀动物,已失去了最基本的善良和爱心,违背了公序良俗,败坏了社会教化,是人类文明的倒退。人类可能无法做到不吃肉,但提升动物福利、促进动物福利立法,目的不仅是保护动物,更在于使人类远离暴力和伤害。
福利屠宰有其经济价值
揆诸当下,世界各国法律体系中已有完善的动物福利保护法律。但长期以来,我国在“人道化屠宰”方面一直存在认知盲区,我国动物福利立法的严重滞后也与快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符。如肉鸡初加工过程中,福利屠宰程度不高,在宰前管理、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方面还缺乏技术规范,导致肉鸡在屠宰加工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鸡肉瘀血和微生物污染严重、断翅断骨比例大。这都是我们消费者肉眼能看得到的、由不良反应所引起的产品品质下降,而福利屠宰标准缺乏,亦会导致产品出口受阻。
实际上,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在肉禽加工行业,禽类屠宰过程中的福利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的关注和重视。发达国家开展肉鸡福利屠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较早,并形成相应的标准和法规。这一方面是人道地对待动物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有效地改善产品品质的需要。简而言之,福利屠宰使动物食品加工脱离了以往的血腥脏乱,动物越舒适,越得以“善终”,产品就越安全,就能够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何乐而不为?山东是全国肉鸡生产大省,其地方标准《肉鸡福利屠宰技术规范》首开先河,其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加工技术水平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也有利于加快鸡肉质量安全控制与国际接轨,若能得到广泛推广,也将有力推动我国动物福利保护工作。